张姣姣,冯晓丽,郑 贺
2010 年—2014 年安徽省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现状调查
张姣姣1,冯晓丽1,郑 贺2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对2010年—2014年安徽省体育社会组织的结构、组织发展规模、特色体育社会组织、组织开展活动状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安徽省的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特点为:组织结构较完善,建立了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体育社会组织网络;组织规模较大,在城市和农村大规模的建立各类组织以及体育场地,满足人们的健身需求;安徽省各城市善于结合当地的特色建立特色体育品牌,并且使这种品牌活动走出安徽,走出国门;组织开展活动内容、场地建设都比较完善,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安徽省;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竞技体育迅猛发展,尤其是近几届奥运会,金牌数一直排在世界前列,但是,群众体育事业却发展滞后,青少年身体素质持续下降、民众亚健康群体不断扩大。为此,国务院制定《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 年)》,推广全民健身,提高国民素质。在《计划》中提出“到2015年要实现‘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更加健全'的目标,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1]。”随着安徽省经济飞速发展,全民健身带动了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
学者认为体育社会组织的内涵包括体育社会团体、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体育基金会3类社会组织[2]。在本研究中认为:体育社会组织,是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向社会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民间体育[3]。随着体育社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活动也将进入一个新时期。体育社会组织在推动群众体育事业发展中担负着主力军重要职责。
1.1 研究对象
以2010年—2014年安徽省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上搜集近几年关于安徽省体育社会组织的研究,在安徽省官方网站查阅“群众体育工作报告”。将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整理统计。
1.2.2 实地考察法 对安徽省的体育社会组织进行实地调研,并且与安徽省一些市(区)体育总会主席、具有代表性的、发展较好的协会组织负责人进行座谈。深入的了解近几年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相关信息。
1.2.3 比较法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安徽省的各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横向、纵向的比较研究。通过比较得出安徽省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详细情况。进而分析安徽省群众体育的发展状况。
2.1 2010年—2014年安徽省体育社会组织运行结构
图1 安徽省体育社会组织运行结构图
安徽省政府为了建设体育强省,高度重视体育的发展,尤其是在2008年奥运会以及《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制定、实施之后,更是注重群众体育的发展。而群众体育要发展,必须建立健全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为此,安徽省根据城乡二元结构将体育社会组织分成为城市和农村两大板块,并且分别形成了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完善体育社会组织网络,在城市中建设市级的、区级的、街道级的,还有居住区的自上而下的体系。(图1)在农村建设县级的、乡镇级的、以及村级的体系。在城市和农村中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组织结构网。使政府行政部门与各体育社会组织紧密结合,更好的为体育社会组织活动服务。
长期以来,各个社区相对封闭与独立,各协会只在自己的区域内举行体育活动,安徽省建立这样的组织间网络体系,有利于纵向和横向上让不同协会之间相互学习与交流。在农村,跨区域的比赛、文化交流,让一些具有特色的比赛项目传入其他村落,打破区域的界限,携手开展体育活动,也有利于共同发展。
2.2 2010年—2014年安徽省体育社会组织发展规模
2.2.1 2010年—2014年安徽省县级以上体育社团发展的情况 安徽省县级以上体育社会组织有不同类型的体育社团,体育社团是指公民自愿组成的,为实现会员共同愿望,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组织[4]。2012年5月6日安徽省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意见》,8月省民政厅、省体育局联合印发了《安徽省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直接登记管理暂行办法》,这对促进政府和社团相互独立、依法自治的现代组织体制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见图2所示)。
图2 2010—2014年安徽省县级以上体育社团发展情况
由上图可以看出,2010—2014年安徽省全省法人社团总数成直线上升趋势,从2010年的983个增长至2014年的1 386个。其中,市县级体育社团的数量增长的幅度最大,直线上升至2013年的1 208个。说明伴随体育社团注册难的问题的解决,市县级体育社团快速的发展。但是,省级体育社团发展还是较为缓慢。
2.2.2 2010年—2014年安徽省“511城市体育行动计划”完成状况 “城市体育行动计划”是满足城市人群的体育需求,推动城市体育工作的发展而制定的计划。其目标就是要在全省城市(含县城)建设一定数量的全民健身苑(路径)、街道或社区体育俱乐部、晨晚练点[5]。城市相对于农村而言,其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都发展较快,且发展水平较高。城市居住人群相对较集中,人们健身意识强,且有大量的闲暇时间,更多的是健身设施比较完善。在逐渐缩小城乡差距的同时,安徽省针对城市与农村实施不同的举措(见图3所示)。
图3 安徽省“511城市体育行动计划”完成进度(2010-2014年)
从图中可以看出,除了2011年晨晚练点完成了800个,剩余年份都建成了1 000个,完成了预期的目标,全民健身苑除2010年外,其余年份建成400个,完成目标。但是社区体育俱乐部相对于另外两个来说数量较少,由2010年完成73个到2013年完成了100个。晨晚练点一般是建在公共场所,如广场公园、街道社区等,是群众自愿组织起来的,由基层体育管理部门指导的,因此数量较多。而全民健身苑与体育俱乐部的成立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才能成立,所以数量相对较少。因此,这就需要社会和政府在全民健身苑和体育俱乐部方面投入更多,才能建成更多的能为群众健身所利用的场所。
2.2.3 2010—2014年安徽省“万千百农村体育行动计划”完成情况 “万千百农村体育行动计划”是全民健身计划在农村方面的实施,指从2009年开始到2015年全省建设10 000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 000个乡镇级全民健身广场;100个县级全民健身广场,在2009年已完成目标下再分为3个阶段[6]。
表1 安徽省“万千百农村体育行动计划”3个阶段目标任务
图4 2010—2013年安徽省“万千百农村体育行动计划”完成进度
结合表1和图4可以看出,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前两个阶段任务,到2015年安徽省“万千百农村体育行动计划”基本上可以完成。虽然建立了县级到村级健身体系,但是要加强横向各类县、乡镇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农村体育社会组织横向、纵向全面的发展。
2.3 2010年—2014年安徽省特色品牌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
所谓“品牌”,是广大消费者对一个企业及其产品过硬的产品质量、完善的售后服务、良好的产品形象、美好的文化价值、优秀的管理结果等所形成的一种评价和认知,是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甚至几代人长期辛勤耕耘建立起来的与消费者之间的一种信任和认知度,它是市场竞争的焦点[7]。所以体育品牌是根据当地的地方特色和特点,打造出来的地方特色或精神亮点,可激励群众积极参与到其中,营造全民健身的氛围,使之成为当地群众健身的手段和精神支柱。
安徽省亳州市是全国武术之乡,所以,以五禽戏为主的传统武术为亳州市的特色体育活动,为了更好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市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五禽戏,甚至将优秀的五禽戏辅导员派送到全国各地去传授、推广五禽戏,期望五禽戏可以走出亳州、走出安徽、以至走出国门;安徽省金寨县是红军的故乡,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是红色旅游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圣地,金寨县利用这一旅游特色,开展了一系列的红色体育活动,如冬泳协会组织的一系列的冬泳活动,健身走活动,都继承、展现长征精神;黄山有着5A级旅游景点,聚集了国内外大量游客去游览黄山,这就为黄山市的体育活动走出国门奠定了基础,黄山市举办了大型的国际体育赛事,都成为黄山市的品牌体育活动,如中国黄山国际山地车节、亚洲青年摔跤锦标赛等一系列国际赛事。
历年来,安徽省都注重特色体育品牌的创建,截止2013年,安徽省共评选出68个省级全民健身品牌,具体如表2:
表2 2010—2013年安徽省特色体育品牌增加数量统计
2.4 2010年—2014年安徽省体育社会组织开展活动的情况
2.4.1 安徽省体育社会组织开展活动的主要对象 安徽省体育社会组织开展活动的主要对象是自己的成员,包括会员。正式组织的主要任务是组织策划活动,活动的主体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安徽省广泛的推行全民健身,其中农村体育是当前安徽省体育的重要任务,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不断完善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村体育组织,推动农村体育工作新得发展。
2.4.2 2010年—2014年安徽省体育社会组织开展活动的主要内容 安徽省体育社会组织开展活动主要分为五大类,(1)活动类,主要是开展各种体育活动;(2)工程类,各类体育社会组织积极配合政府宣传、落实、实施安徽省政府关于体育的各项工程,如实施《安徽省万千百农村体育行动计划》、实施《安徽省511城市体育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等全省型的工作;(3)组织类,主要是建立健全自上而下的各级各类全民健身组织机构、体育社团组织社会指导员协会等工作;(4)管理类,主要是主持参加各类组织会议,进行座谈交流,以及进行一系列的调研工作,进而对各种工作、资料的统计和整理;(5)表彰类工作,对一些优秀的单位、集体、个人进行各项评选表彰活动,鼓励、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
通过这五大类的工作,使安徽省的体育社会组织更加健全,更加完善,更好的服务于安徽省人民大众。
2.4.3 安徽省体育社会组织开展活动的场地情况 组织要顺利开展活动,场地是一个重要的保障,正式的组织一般都有他们的活动场地,而一些社区的体育组织和民间草根组织的活动场地主要是一些公园、广场等,在安徽省,除了在各大城市建设大型的、必备的体育场馆,各协会自己的健身场地外,(图5)为了满足广大安徽省人民群众的锻炼需求,大力新建了各种健身场地。
图5 2010—2013年安徽省新建体育活动场地数量统计
从图5可以看出,主要修建了晨晚练点、全民健身苑、社区体育俱乐部、全民健身路径、全民健身广场。可以看出在2010年各项完成的都是最好的,2010年“十一五”收官之年,安徽省大力推进实施普惠群众的各项全民健身工程,而且在安徽省历史上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晨晚练点在这4年完成的最好,使其普遍存在,这样有利于大量的群众可以就近去晨晚练点进行健身,全民健身苑、社区体育俱乐部、全民健身广场都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当年的目标任务。
2.4.4 安徽省体育社会组织开展活动的频率 据调查,安徽省每年举行大量的全民健身活动,少则100多次,多则上千次,而且参与其中的人也多达千万人次以上(表3),可以看出,安徽省的全民健身活动相当活跃,举办次数与参与人数呈正比,在2012年直接参与活动的人数虽然是270万人次,但全省全民健身活动参与人数多达千万人次以上,但是还是会有一部分人没有参与到健身活动中,所以,运用各种媒体加强全民建设宣传工作,促进群众体育社会化,提高人们的健身意识,积极参与到体育健身活动中来。
表3 2010—2013年安徽省全省举办活动次数与参与人数统计
2.4.5 安徽省体育社会组织专业人才队伍发展状况 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社会体育的组织者、指导者、传播者,是我国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中的一个重要人才类型,其作用的发挥对社会体育的进一步社会化、科学化、产业化和法制化产生重大的影响[8]。随着安徽省体育社会组织数量的不断增加,锻炼场地的逐渐完善,全民健身体系要更健全,更好的服务于人民,还需要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来进行科学的指导。(表4、图6)
从图6可以看到,2010-2014年安徽省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大增。2010年只有17%,而2013年占到28%。虽然总数在不断的增长。但国家级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只存在2010年和2011年。据调查,安徽省社会体育指导员以223%超额完成2011年省政府年度目标任务,以超额107%完成2012年目标任务,以超额138%完成2013年年度培训计划。说明在注重数量的同时,需要更加的注重的质量的提高。
表4 2011年—2014年不同级别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统计
图6 2010—2014年安徽省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统计
3.1 安徽省体育社会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 安徽省体育社会组织难以脱离政府而独立发展 安徽省的体育社会组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但是并未摆脱政府而独立存在,他们作为全民健身网络体系的根基,始终要受到政府在政策、资金等的掌控,这是安徽省体育社会组织的特色,也是我国体育社会组织的特色,全民健身工作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政府行为,体育社会组织的行为却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行为,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还是需要全民健身工作的各种支持,全民健身体系也要为体育社会组织服务,促进其向着科学化、组织化、规模化发展。
3.1.2 对庞大数量的体育社会组织的管理存在难度 安徽省根据相关政策的规定,相应的完成目标任务,有的甚至超额完成。庞大数量的体育社会组织形成,必然会对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数量庞大,组织类型的界定就会复杂,如学校体育组织和社区体育组织的界限划定不是很明显,形态较灵活,这是其管理上的一大难点。而且在不同组织之间存在不同的差异,他们有各自的特点,运作模式,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应该考虑他们的差异性。不同管理者的出发点不同,立场不同,也会带来一定的管理难度。
3.2 安徽省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有益启示
3.2.1 建立清晰组织运行结构,健全全民健身体系 安徽省建立了一个“十”字形组织运行结构,纵向上建立从省、市、县(区)、乡镇到农村的组织发展主线,横向上发展行业体协、单项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晨晚练点等组织,二者相结合的组织运行结构,促使各组织紧密结合,更好的为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服务。
3.2.2 制定相应政策,保障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安徽省制定了《安徽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要求市、县(含市、区)建有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体育总会、行业体育协会、单项体育协会、各类人群体育协会和社区体育俱乐部等组织[9];2009年,根据安徽省《关于加快安徽省群众体育发展意见》制定了《安徽省万千百农村体育行动计划》;在2011年制定了《安徽省511城市体育行动计划(2011—2020年)》。在这些制度的保障下,全民健身体育更加完善,安徽省体育社会组织在城市、农村自上而下快速的发展。
3.2.3 发展安徽省特色体育品牌,因地制宜拓展运动项目安徽省根据各城市根据当地的特色,如亳州市武术的发源地,发展五禽戏带动民俗体育的发展带动特色体育运动和特色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黄山市充分运用自己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积极响应旅游和体育融合发展的策略,大力展开如环山地自行车国际赛等国际赛事。因此,在创建品牌的同时,还需要扩大品牌的知名度,促进特色体育品牌的国际化的传播。
3.2.4 优化锻炼场地、配备专业体育指导人员 在锻炼场地方面,安徽省在城市建立各种体育场馆,社区建立社区体育俱乐部,在公园建设各种健身路径,健身广场,在农村建设各种各样的健身广场,晨晚练点,让上至各大城市,下至农村的人群都有健身的场所。专业指导人员方面,培养大量的体育社会指导员,让他们投身到体育事业,真正发挥他们的作用。
[1] 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S].2011~02~15.
[2] 陈 芳,袁建伟.体育社会组织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27(2):10~12.
[3] 王凯强,布 特.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变迁和改革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4,30(5):31~37.
[4] 国务院.社团登记管理条例[S].2010~03~25.
[5] 皖体群(2011)14号.“安徽省511城市体育行动计划”[S].安徽省体育局,2012~09~21.
[6] 皖体群[2009]45号.“安徽省万千百农村体育行动计划”[S].安徽省体育局,2012~09~21.
[7] 曹 峰.冰雪体育产业经济效益与消费文化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04):27~28.
[8] 闫守扶,李思琪.北京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6):103~120.
[9] 皖政[2011]120号.“安徽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S].安徽省人民政府, 2011~12~25.
The Social Survey of Development of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Anhui Province From Year of 2010 to 2014
ZHANG Jiaojiao1, FENG Xiaoli1, ZHENG he2
According to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comparison and survey, this paper analyze and study the structure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the development scale of the organization, the characteristic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the condition of organizational activities in Anhui province from the year of 2010 to 2014.Studie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the province of Anhui is as follows: The organizational framework is comparatively optimizable, and have establishe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networks of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al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 The scale of the organization is comparatively large.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people, various facilities for grassroots sports was established in both cities and countryside's; Cities across the Anhui province is good at combining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to establish the characteristically sport brands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make the brands promoted all over Anhui and abroad; The contents and the space of the organizational activities are comparatively perfect and the specialists have been steadily increased.
Anhui province; Social sports organization; Current situation
G812.7
A
1007―6891(2015)04―0100―05
2015-03-09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转型期民间体育组织发展的中国特色研究”,项目编号:13BTY041。
1.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临汾,041000;2.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淮北,235000。1.Institute of P.E.,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Shanxi Linfen, 041000, China; 2. Institute of P.E.,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Anhui Huaibei, 235000,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