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芬
[摘 要]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阵地。学生将会学到学习语文的方法与技巧、知识与能力、表达与创作等。不断提升语文课堂教育质量是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而“趣、读、赏、练、写、思”是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六要诀”。
[关键词]激趣 品读 赏析 练习 写作 思索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8-009
从事语文教学10多年,越发感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性。笔者根据教材特点、文体特点、内容特点、学生特点、教学形式、练习测试等诸多不同因素的纵横比较,发现在“趣、读、赏、练、写、思”等六字上下工夫,对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能够提升学生张口能说,提笔能写,出口成章的语文素养。
一、激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爱语文的热情。当然,如何发掘教学内容的“趣”,这受到教者自身的智慧、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自身的素养、长效课堂教学习惯的养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可以一则故事激趣,以影视剧中某一剧情激趣,以课本剧激趣,以生活情景剧激趣……总之,要力求形式迥异,方法多样,加之多媒体辅助,让学生有新鲜感,让传授的知识点在潜移默化中被学生汲取。一旦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就会喷薄而出。
二、品读
指导学生学习一篇文章的大前提,就要培养学生养成品读课文的好习惯。品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读。品读可以让学生发现拿不准读音、意思不理解、字形易混淆的生字新词;品读可以让学生读出作者的创作思路;品读可以让学生发现理解不透的句子;品读利于背诵,并且能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能够让学生很轻松地把握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现的主题。因此,语文教师要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去品读,并且要舍得留出课堂时间,来培养学生这一良好习惯。有了学生在课前的品读,教师在讲读课文时,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长此以往,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逐渐增强。
三、赏析
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离不开对文本的深入剖析。而赏析课文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指导学生赏析课文时,不要拘泥于对课文传统的理解与判断,应允许学生大胆地猜想与假设,允许学生表达个人的观点和见解,这样学生才会对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及作者的写作用意拥有深刻的认识和领悟。指导学生赏析的角度可以是多方面的,如写作特点、语言风格、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四、练习
练习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与加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采取直接或间接的形式指导学生练习。习题可以是讲授过的,也可以是拓展延伸的;练习过程可以是口答的,也可以是板演的;答案可以是讨论出来的,也可以是独立思考后完成的。当然,也可以分学习小组、分人员、分时段进行练习。练习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应是本节课教学重难点的延续与突破,要既能巩固知识又能提升能力,要有难易梯度,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笔者认为,没有练习的课堂是不完整的,也只有在练习上下工夫,教师才能直观地知晓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掌握效果,以便于在课后辅导时进行重点把握。
五、写作
写作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技能之一。每篇文章教学后,教师都可以根据其内容进行写作训练,可以是续写,可以是仿写,可以是扩写或缩写,亦可以是写读后感或读书笔记……总而言之,写作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深加工,也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性总结。写作在字数上,可以是上千字,也可以是三五十字;在形式上,可以是只列结构思路的提纲,也可以是长篇大论,还可以针对文中某一句话和某一段内容进行赏析点评。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就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强写作本领,提高写作技能,掌握写作技巧。这样就达到了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度分析与概括的目的。
六、思索
在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把指导学生“思”作为课前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没有思考就没有对课文主旨的深层理解,学生就会停留在文字的表面,无法深入挖掘文章的主题。以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为例,如果缺少思考,把这篇文章当做一般的记叙文,那么就背离了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了。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思考:儿子给爸爸留下的仅仅是一些花草吗?文中的两处“美好的东西”意思一样吗?让学生找出文章的主旨句,最终读出“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内涵。在课堂上,教师只有指导学生思考,才能让学生产生“头脑风暴”,才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的课堂,才是新课标要求的课堂,才是有深度、有生机、有活力、有创造力的课堂。
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是灵活多样的,更是异彩纷呈的。“教无定法”其实就是要求我们要灵活地驾驭课堂,不能机械呆板,亦不可一味地模仿名家。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