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障碍分析——以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5-06-25 02:33叶菁婧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15期
关键词:工学顶岗工学结合

叶菁婧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0)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国际职教界认可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途径,但是不同国家对其内涵的认定却各不相同,选用的模式亦有差异。目前,国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四大类:一是以职业院校为主导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韩国的高职产学合作模式和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等;二是以企业为主导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英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和日本的公共职业训练模式等;三是“双元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的身份、培训模式、学习场地和培训者都具有“双元”的特征,德国便是实施此类模式的代表;四是以行业、企业主导、国家主管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也创造了许多工学结合的模式,如工学交替模式、项目任务导向模式、顶岗实习模式、订单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模式等,但无论采用何种模式,其共同点都是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教育环境和资源,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工作经验获取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因此在我国,所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作为培养方的高职院校与作为用人方的企事业单位,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合作,通过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和工学交替的方式,让学生利用一部分时间学习基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另一部分时间由学校统一组织学生到企业参加岗位生产实习,形成学习—实习—再学习—再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1]。

二、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模式的主要内容

新生入学前,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及生产实习计划。新生入学后,第一学期进行基础理论的学习,并由企业组织专业人员到校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第二学期学生到企业进行轮岗实习,在感受企业文化的同时,了解现代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技术,明确企业员工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第三和第五学期学生在学校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并通过校内实训室进行仿真模拟;其间,第四学期又到企业进行定岗,参加生产实践,积累经验;第六学期则进入企业,独立上岗,并完成与岗位相关的毕业设计。

(二)模式的特点

1.学习—实习—再学习—再实习。在传统的“学习—实习”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再学习—再实习”环节,即通过理论付诸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的教学模式,强调了实践在学生学习生涯中作用。学生在接受了入学基础教育后就先进入企业进行轮岗实习,在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中,感受其独特的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技术水平,以及职业素质要求和岗位技术要求,使其在实践中意识到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学习的重要性,强化专业思想。学校再根据岗位能力和技术要求进行针对性教学,而学生在企业实践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主动性强、目的性明确,学习效率高。

2.企业全面参与学校人才培养。首先,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及生产实习计划是由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制定的;其次,在第二和第四学期的实习期间,是由企业的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并结合生产实际,每周给学生开设4~6学时左右的专业技术课程;最后,企业参与学校实训基地及实训室的建设,提供相应的实训设备和技术支持,并由其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习兼职教师。企业的全面参与使得学校的专业教学同企业的岗位技术要求更加契合,使人才培养目标更明确,教学效果更好。

3.学生拥有“双重身份”和“双重学习场所”。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学校和企业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生的学习场所由学校延伸到了企业。企业既是学生工作的场所,也是学习的场所,学生在企业里既是技术的学习者,是学生,又是技术、技能的应用者,是员工[2]。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障碍分析

(一)观念障碍

1.企业方面。工学结合的有效实施,需要企业的配合和参与,而很多企业依然存在用人观念的障碍。有些企业因担心抽调技术骨干对学生进行指导会占用其宝贵的生产和人力资源,而不愿意接收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有些企业因担心学生学到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后不继续留在企业工作,而以应付的态度接收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不传授真正的技术和经验;有些企业虽然愿意接收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但不愿意付给学生报酬,或只支付很少的报酬,他们并不把顶岗实习看作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平台,而是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利用学生顶岗实习来牟取利益[3]。以上种种使得学校难以达到工学结合的预期目的,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2.家长和学生方面。在我国,许多家长和学生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相习成风,因此不少人存在着鄙薄职业技术教育的观念,“学而优则仕”依然是多数家长和学生的价值取向,除非无法进入普通高等院校进行深造,才会选择接受职业技术教育。而即使进入了高职教育院校,大多数学生和家长依然认为学生只有在学校里,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才是真正的学习。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和生产实践无疑是对学生和家长传统观念的强烈冲击,潜意识中感觉交了学费上了大学却没有接受文化的熏陶,反而去企业打工,这是很多学生和家长都无法接受的。因此,学生和家长的观念如果不改变,将会严重阻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实施和发展。

(二)师资障碍

高职院校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需要“双师型”的教师,然而“双师型”师资匮乏却成了阻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瓶颈。以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一部分高职教师是由普通高等院校引进的,其中也不乏返聘的离退休老教授,这些教师拥有雄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科研经验,但是却缺乏在企业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因此往往在教授专业课时得心应手,但在指导学生实习实践时却力不从心;另外一部分教师是从各个企业外聘的一线技术工人或专业技术骨干,这些教师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但是却缺乏理论基础及传业授道解惑的方法和技能,无法很全面地将技术和经验教授给学生。而一大批训练有素、理论基础扎实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人才又是社会企业的核心骨干力量,他们在企业待遇极其优越,若全职聘请,其工资成本必然提高,这是很多高职院校无法承受的。

(三)专业障碍

目前通过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使教学活动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场所轮流开展,已经成为大多数学校“工学结合”的基本模式。但是有些特殊专业却无法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完成工学交替。

四、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一)支持引导,消除观念障碍

一方面,要提高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首先要增加学校对企业发展的贡献率,即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管理问题;其次要支持企业生产,即当企业遇到阶段性、临时性的紧急生产任务时,特别需要大量人员支持,此时,学校应当对教学安排作适当调整,派出学生支援企业生产,以解其燃眉之急;再次要帮助企业提高其社会美誉度,即给企业以冠名权,成立以企业名字命名的订单班,如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系便与正大集团订立了这样的培养模式。另一方面,要对学生和家长进行积极的宣传和引导,使其意识到职业教育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职业教育中实施工学结合的必要性,消除观念障碍。

(二)提升素质,建立高效团队

面对工学结合的教学需求,高职院校要为教师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创造条件。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对来自于企业的外聘教师进行培训,由于外聘教师大多是企业的一线工人或技术骨干,实践经验丰富,因此主要着重教学方法和理论基础的培养。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积极鼓励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通过深入企业进行实习、挂职锻炼等途径,从事实际业务和管理工作,密切跟踪和把握行业最新知识和技术动态,大力提高实践能力,努力缩短教学与实践的距离[4]。

(三)利用资源,实施校内模拟

对于一些无法在中间学期进行工学交替的专业,应当积极建立实训实验基地,利用资源,在校内进行模拟实践。以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由于其航海类专业无法在中间学期进行上船实践,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学院先后配备一批较为先进的实验、实训设施,如美国SPERRY—M34雷达(带ARPA)、满足IMO通过的航海雷达性能标准的船用雷达2台、满足国家海事局和STCW78/95公约培训和适任评估的3本船组合式雷达模拟器、用于GMDSS通用操作员培训的INMARSAT-B和 C船 站 、GPS、NAVTEX、RADIO CONSOLE、EPIRB、SART、2-WAYRADIO、VHF/DSC、FACSIMILE和 模 拟 操作用的50台计算机及GMDSS模拟操作软件、货物积载与系固模拟操作软件、金工车间、模拟船舶机舱、模拟船舶电站、轮机折装室等,营造了仿真的职业实训环境。学生通过独立操作、反复训练,最终取得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的效果。

[1]吴寒,周刃.中国语境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2):23.

[2]陈耀庭,林文杰.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潜在风险与防范机制[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0):99.

[3]王春社.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4]朱正平.工学结合中高职教师的困境与超越[J].高教研究,2010,(1):157.

猜你喜欢
工学顶岗工学结合
盐工学人
——宋辉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新冠疫情影响下汽车学院顶岗实习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基于工学结合护理专业学校教学与临床实践衔接度探索研究
2017-2018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