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学习:理论基础与实践

2015-06-24 14:39欧阳忠明任鑫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成员学习者理论

欧阳忠明,任鑫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江西南昌 330031)

行动学习:理论基础与实践

欧阳忠明,任鑫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江西南昌 330031)

作为工作场所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行动学习能够帮助组织以合理的成本解决重要、复杂的问题,最终使得个体、团体与组织得以持续发展。在我国行动学习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许多参与者对其理论基础仍缺乏有效地理解与掌握,从而影响了行动学习的实效。对行动学习基本内涵、理论基础和系统模型进行阐释,有利于明晰行动学习的实践指向,解决工作场所中的实际问题。

行动学习;理论基础;系统模型;实践反思

生产的变革、社会的发展、竞争的激烈,促使各类组织都在以多元化方式积极谋求自身的稳定生存和健康发展。作为工作场所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行动学习(Action Learning)能够帮助组织以合理的成本解决重要、复杂的问题,最终使个体、团体与组织得以持续发展。行动学习以其自身的优势在欧美国家受到广泛欢迎。近年来,行动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实践方式在我国开展起来,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对行动学习的理论基础缺乏有效地掌握,致使参与者在实践指导方面缺乏一定的理论依据。因此,对行动学习概念、理论基础和系统模型进行探讨,有助于我们对行动学习形成更清晰的认识,更有效地解决相关问题,积极应对种种挑战。

一、行动学习的概念界定

概念界定是任何一项研究的缘起,特别是对行动学习这样的“舶来品”术语来说更是如此。自行动学习作为一项专业术语被提出以后,不同的学者对其有不同的界定。“行动学习之父”雷吉·瑞维斯(Reg Revans)指出,“行动学习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包括采取行动和反思结果,并且这种学习结果有助于促进问题解决的进程和团队的发展”;[1]温斯坦(Krystyna Weinstein)指出,“好像莫比乌斯带一层连着一层,行动学习就是同一层面上,行动与学习的微妙联系”;[2]佩德勒(Pedler)认为:“行动学习是一种以任务为工具促进组织中的成员开展学习的方式”;[3]迈克尔·马奎特(Michael Marquardt)认为:“行动学习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工具,能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成功地发展领导者、团队和组织;它是一个过程,在其中,小组解决真实的问题,采取行动并从个人、团队和组织三个层面在行动中学习和发展”。[4]有的学者认为“行动学习就是做和做中学”,也有学者认为“行动学习是一个寻找前人试图解决的以及之后出现的问题的过程”。[5]至今为止,行动学习仍然没有一个精确的、得到各位学者一致赞同的定义。但根据行动学习自身的内涵、性质等特定属性,我们依然可以达成以下共识。

行动学习的缘起——基于工作中问题的解决。在工作实践中,个体、团体和组织往往会遇到一些没有确定答案和解决方式甚至是前人未曾涉及过的现实情境,这种情境就是所谓的问题。行动学习处理的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具有唯一正确答案的问题,而是答案和解决方式都不唯一、不明确的问题。

行动学习的要义——忠实于行动与学习之间的客观联系。行动是学习的行动,学习是行动的学习,没有行动就没有学习,没有学习就没有有效的行动,在做中学、在做中反思、在做中发展,行动与学习同时存在并得以实现。行动学习就是以行动与学习之间的密切联系为中介来指导实践的。

行动学习的精髓——崇尚批判性的反思。行动学习小组在“实践——反思——实践”的循环过程中,通过成员的沟通、对话、讨论、反思等方式对当前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探究。由于问题本身的属性,小组成员必须进行各方面的突破,这就需要他们在行动中对问题不断地进行深刻而全面的认识,大胆假设、敢于批判、不断反思、勇于创新,从而有效的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行动学习的特质——关注团队的协作与共同学习。行动学习的重要特征就在于它突出了团队协作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不论是在成员的质量要求上还是数量的限制上都是为了最好地发挥团队协作效能。同时,行动学习的整个过程都关注个体与团队的共同发展,而非单纯强调个人的发展。

行动学习的目标——以个体、团体、组织的发展为终极目标。行动学习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并非盲目地为学习而行动,为行动而学习。它聚焦于解决工作中的现实问题,致力于实现个体、团体、组织的发展与变革,通过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最终实现目标。

二、行动学习的理论基础

作为工作场所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行动学习之所以能够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原因就在于其理论基础的广泛性和科学性。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理论,被誉为“当代教学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中,主动进行信息加工处理、建构知识表征的过程。”[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动学习重要的理论基础,有效指导着行动学习实践,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行动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对信息加工处理、建构知识表征的过程,他们会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和学习,而非被动的接受他人的观点。行动学习积极吸收并很好的运用了这一观点。一方面,行动学习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都依赖于成员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如成员必须对问题做出自己的承诺;成员愿意积极主动陈述自己的问题;成员能主动、仔细聆听其他成员的问题;成员愿意尝试新方法、承担风险;成员有参与学习的热情等。另一方面,行动学习注重小组成员的多样化,尊重成员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努力使他们形成对问题的独特认知,并形成自己的见解。而催化师(Facilitator)和教练(Coach)只扮演着促进者的角色,这都体现了尊重学习者主体性的特点。

第二,行动学习突出学习的社会性。社会建构主义认为,“个体的学习与其他人,如教师、家庭、同伴、偶然相识者等关系密切,同其他个体之间的对话、交流已成为完整学习体系的一部分。”[7]行动学习着重强调团队整体的学习与发展,提倡成员之间的民主、自由、平等,注重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互助,关注成员之间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形成。例如,20世纪30年代,瑞维斯每周都会在他所处的卡文迪什实验室组织一次研讨会。参与者坐在一起,相互探讨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每个人都会积极、大胆的分享自己的经历、观点、看法。他们通过这种坦诚的沟通与对话,不但可以得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还常常会进入一些未知或未曾关注的领域,而这种活动模式正是行动学习的雏形。从中不难看出,行动学习从一开始就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突出学习活动的社会性,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有利于个体认识的形成和问题的解决。

第三,行动学习重视学习的情境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学习不能脱离实际生活,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头脑中虚无的、抽象的、孤立的臆想。同样,行动学习的目的就是解决人们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将实际问题作为学习发生的情境,整个过程也是在实际的工作情境中开展的。

第四,行动学习关注学习者的协作活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是不同的,而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交流、分享等会使他们对问题产生更深刻、更全面甚至是突破性的认识,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正如前文所述,“行动学习小组是行动学习的核心实体”,[8]这突出了团队协作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意义。如行动学习小组成员一般为4-8人,因为这是保证小组成员充分参与、积极沟通、达成共识的最佳规模。行动学习通过小组建设、倡导交流互助等方式,使小组成员在团结协作中获得对问题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为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提供可能。行动学习的整个过程都关注着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和共同进步。

(二)库伯的“体验学习模型”

库伯(Kolb)是体验学习实践的积极推动者,认为“学习是通过经验的转换从而创造知识的过程”。[9]他构建的“体验学习模型”包含四个步骤:其一,实际经验,指学习者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体验;其二,观察反思,指学习者对已有的具体经验进行思考;其三,抽象概念,指学习者对已有经验进行系统和深刻的反思,从而形成抽象化概念和理论;其四,实践应用,指学习者用自己提炼的理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这四个步骤形成一个循环圈,每次循环都会丰富学习者的实际经验,从而使学习进入更高的循环圈(见图1)。

图1库伯的“体验学习模型”

从行动学习的基本内涵来看,它是“实践——反思——再实践”的循环学习过程,这也是“体验学习模型”的本质。“实践”与“实际经验”相对应,是指员工在实际工作情境中体验到的困难,即通过实践发现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观察反思和抽象概念实质上就是不同程度的反思,是指行动学习小组成员对问题的批判性反思以及推断结论的过程;再实践是从实践应用演化而来,是指学习者将概括和抽象后形成的理论应用于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因此,库伯的“体验学习模型”是行动学习的重要理论支撑。

库伯的“体验学习模型”也是行动学习开展的重要依据。首先,学习者要完全投入到实践活动中。这就要求行动学习小组成员必须参与实际工作,真实感受到问题带来的各种影响,并对积极解决实际问题做出承诺。其次,在观察反思阶段,学习者要积极组建小组进行讨论,对相关行为进行审视。不但将小组作为行动学习的核心实体,而且要重视催化师和教练的选择与培养,发挥他们的促进作用。再次,在抽象与归纳阶段,学习者要懂得并善于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注重通过沟通、倾听以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和所做所得。这与行动学习强调的团队协作息息相关。最后,在实践应用阶段,要求学习者将理论、概念应用于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中。行动学习就是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时刻保持着学习和实践的互动共进,在实际问题得到解决后而结束。

(三)群体动力学理论

群体动力学亦称团体动力学,其创始人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认为,只要有别人在场,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就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而与其独处时有所不同。他关注的是群体力量对个体的影响力,因而群体动力学是以群体的性质、群体发展的规律、群体和个人的关系、群体和群体的关系等作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群体现象的动态分析,发现其一般规律的理论。群体动力来自集体内部的一种“能源”,包括两大内涵:具有不同的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成员可以互补;协作的集体学习有利于成员自尊、自重情感的产生。从群体动力学的角度来看,协作学习理论的核心可以用简单的话来表述——“当所有的人聚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工作的时候,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10]即人与人之间必须团结、互爱、互助。由此可见,群体动力学理论对行动学习的启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行动学习重视成员之间的彼此尊重、友爱以及人际和谐。例如,对领导者来说,行动学习注重开发其情商,情绪管理、同理心、处理关系都是情商的组成部分,而这些都需要领导者懂得尊重员工、理解员工;对教练来说,行动学习要求他们能够积极评价小组成员、开放且无偏见、倾听和反思等,这也是在强调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对成员来说,行动学习要求彼此尊重、善于倾听、相互理解。

其次,行动学习重视群体力量对活动的影响。行动学习突出小组这一群体对个人发展和问题解决的积极作用,强调成员协作的重要性。既然是团队学习,协作互助就是必不可少的品质,这也成为评判行动学习小组是否为高绩效团队的标准。行动学习认为高绩效的团队应该愿意与他人合作提出策略;尊重并支持彼此的想法;愿意学习并帮助他人;具有凝聚力和信任等,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成员会对问题有着更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从而提升自我。同时,团队整体也在这一环境中获得快速发展。

再次,行动学习强调小组成员多样化的重要性。行动学习认为每个人都有特定的心智模型和认知风格,而这些恰恰会限制学习主体对事物的全面认识,不利于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具有不同视角的人往往会挑战成员的心智模型和假设,特别是在问题越复杂时,成员的多样性就越发重要。在上述情况下专业知识的价值会大大降低,就需要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思维分析问题,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形成对问题的全面认识,最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行动学习对成员的经验水平、知识背景、业务能力、年龄、地域等进行平衡,充分保证了成员的多样性。

三、行动学习的系统模型分析

行动学习项目应该如何设计?它包含哪些部分?成功的行动学习应具备哪些特征?这些都是我们在设计行动学习项目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温斯坦提出一个“4P模型”,认为行动学习项目设计需要综合考虑4个P之间的关系,即程序性知识的检验(P1)、价值观的评判(P2)、程序的遵守(P3)和行动学习的成果(P4),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

图2行动学习的“4P模型”

首先,这一模型清晰展现了行动学习项目设计中的主要环节以及每个环节的关键要素,从而为项目设计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其次,这一模型分析了各个P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每个P与行动学习成果之间的相互影响。更重要的是,P1、P2、P3都必须符合行动学习结果的要求。再次,这一模型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它并未关注到价值观的评判(P2)与程序的遵守(P3)之间的相互作用。然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项目的成功极为重要,如果缺失则会使4P之间本该彼此影响、相互传导的互通路径出现明显的缺口。因而,需要对温斯坦的“4P模型”进行完善(见图3)。

图3行动学习项目设计的系统模型

行动学习项目设计的系统模型弥补了“4P模型”的缺陷,更为全面的认识到4个P之间的关系。同时,它明确地指出内外环境对行动学习项目整体的影响。行动学习的项目设计模型有助于激励学习者突破自己的思维模式,以及理解他人的想法,进而共同努力取得成功。

四、行动学习的实践

(一)有效界定行动学习的问题

尽管“Question”和“Problem”都被译为“问题”,但是它们对“问题”的界定存在着一定的差别。“Question”通常指口头或书面提出来的、要求回答或有待讨论解决的问题,一般都有明确或正确的答案。“Problem”则侧重指客观上存在的、难以处理或难以理解的问题,或是要解答的、须解决的或供讨论的问题,一般是指那些没有明确解决方案或是唯一正确结果的问题。行动学习就是适用于那些问题或者方案都不明确的情境,因此,行动学习中的“问题”更准确地应被理解为“Problem”。

问题是行动学习开始的前提,好的问题会引导组织、团队、个人朝着成功迈进。问题必须是“有关紧要”的,即既具有重要性又具有紧迫性。问题应具有未知性与可行性,未知性是指问题的结果未知且不唯一,解决方式与途径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行性是指对个人和组织而言问题必须是人们在投入一定的时间、精力后可以解决的事情。一定数量的成员对问题具有一定的熟悉度,这样既避免成员因熟悉问题而浪费时间,又确保突破性思维的产生。问题应具有意义性,如果问题对所有成员都不具有重要意义,那么成员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成员责任意识的缺失自然会影响到他们对问题的承诺。问题能够为小组成员提供有价值且重要的学习机会,一些技能对于组织和个人发展十分重要,在对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若能提升和发展上述技能,就会产生更大的效益。小组应有一定的权力解决所选问题。

(二)构建配置合理的行动团队

小组是行动学习的核心实体和团队。成员是团队的核心和主体,对于成员的选择决定了该小组知识水平与创新的可能性,因而选择成员应遵循以下标准。第一,对问题的承诺是选择成员的首要标准,这样成员在行动学习过程中才能自我约束和采取积极行动。第二,成员了解与熟悉问题。做到这一点,会保证成员之间的差异性,从而便于小组摆脱固有思维范式制并产生创新思维。第三,成员有权实施行动学习计划。小组中应该有一个或多个成员拥有自有权力或被授予权力,从而能够为计划的实施减少阻碍、提供便利。第四,成员的多样性与选择的非随机性。成员的选择应来自不同的层级、部门、行业、种族、地域等,成员更是要具有不同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工作环境。因而,组织在选择成员时必须按照标准,不能随机指派。第五,成员应保证出席小组会议。成员只有保证出席小组会议,才能确保自身的学习和行动与团队整体一致,使个人和团队持续进步,使小组的学习更有效、更长久地开展。

(三)发挥催化师的咨询功能

瑞维斯描述了催化师的功能,认为“行动学习顾问就是行动学习的促进者”。[11]催化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激励小组及每个成员倾听、观察、提问、思考、理解和学习,帮助成员时刻明确行动学习的目标,发现面临的困难,推进小组活动更为有效地开展。在行动之前,催化师需要关注催化工具的选择,制定并维护研讨规则。在行动进程中,一方面,催化师作为研讨过程的管理者,应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专业能力,营造良好的研讨氛围,使每个成员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问题与看法。另一方面,催化师需要控制讨论的进程,通过提问或偶尔的陈述引发新的讨论或激发成员的质疑和反思。行动结束后,催化师要与学员及时沟通并跟进,以完善行动学习项目。成员的收获存在一定差异是必然的,但如果差异过大,部分成员的“落伍”会影响整个小组活动的进展。总之,“催化师需要控制研讨的节奏,激发质疑和反思,调节研讨气氛,是行动学习中不可或缺的角色。而理想的催化师应当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要掌握现代培训理论与催化技术”。[12]

(四)注重反思与行动的有效联结

库伯的“体验学习模型”强调学习与反思之间的相互作用。行动学习以此为理论基础,构建了“实践——反思——实践”的循环学习模型,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反思在整个行动学习中的桥梁和节点作用。因此,在行动学习的实践中,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激发批判性思维的产生。成员通过沟通、对话、讨论、反思等方式,对当前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由于问题本身的属性不同,成员必须进行各方面的突破,这就需要他们在行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对问题进行深刻而全面的认识,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正确的导向。第二,将反思成果转化为实践。只有通过行动才能实现反思性思维的物质化转变,也只有进行批判性反思才能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最大的可能。同时,反思与行动的有效联结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行动学习的支持者和领导者要积极支持小组的行动,为小组的实践减少阻碍、提供资源;行动学习小组应拥有一定的权力,使成员批判性的建议能够见之于实践;成员要积极主动投身实践,使自己和其他成员的想法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总之,批判性的反思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实现,而实践的结果又会引发新的反思,开始更进一步和更高一级的实践,就这样通过实践产生反思,通过反思提升实践。行动学习正是通过在行动中学习、在学习中行动的螺旋上升式的循环过程中,有效地解决工作场所中的新问题。

[1][4][8][美]迈克尔·马奎特著.行动学习实务操作设计、实施与评估(第二版)[M].郝君帅,唐长军,曹慧青,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11.

[2][3][5][11]Krystyna Weinstein.Action learning: A practical guide.2nd ed[M].Hampshire:Gower Publishing Limited,1995:27,28,281,35.

[6][7]杨维东,贾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评述[J].理论学刊,2011(5):77-80.

[9][美]理查德·斯旺,埃尔伍德·霍尔顿.人力资源开发[M].王晓晖,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6.

[10]赵永磊.群体动力学视域下成人教育互动机制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9(10):60-62.

[12]陈伟兰,谷昀,陈菲.行动学习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9 (3):15-21.

Action Learning:Theoretical Basises and Practical Thoughts

Ou Yang Zhong-ming,Ren Xin

As an important way of learning in the workplace,action learning can help organizations solve important,complex problems at a reasonable cost and ultimately make the individual,groups and organizations develop sustainablely.In our country,action learning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but many participants lack of effective understanding and grasping which affec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action learning.Explanation of action learning’s basic meaning,theoretical basis and system model is conducive clearly on practical point of action learning and contribute to a better use of action learning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in the workplace.

action learning;theoretical basis;system model;practical reflection

G720

A

1008-6471(2015)04-0040-06

(责任编辑:刘奉越)

2015-08-14

本文为江西省2014年教育厅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活动理论视阈下研究生项目学习的行动研究”的研究成果。

欧阳忠明(1981-),男,江西崇仁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开发与教育。

猜你喜欢
成员学习者理论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