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汉子”词义源流探析

2015-06-23 14:32仝卓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女汉子女强人汉子

摘 要:语言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女汉子”一词的出现和传播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本文试图推源溯始,追索“汉”“汉子”和“女汉子”的演化过程。“汉”“汉子”在不同时期的所指并不一样,其感情色彩也因国力的变化而变化。“女汉子”一词的出现是语言内部原因和社会外部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部原因主要是语言的能产性和大众的求新心理;外部原因主要是社会的发展和媒体的催化。

关键词:“汉”  “汉子”  “女汉子”

一、引言

2015年春晚语言类节目《喜乐街》中“女神”和“女汉子”的爆笑金句受到大批观众的喜爱和追捧。虽然近年来关注“女汉子”的文章已经不少,但大部分都从社会角度关注这一现象,研究其历史演变的文章并不多。本文主要探究“女汉子”的词义源流以及该词出现的内外原因。为了更好地理解“女汉子”一词的演变过程,本文将涉及“汉”“汉子”的来源与演变介绍。

(一)“汉”的来源与演变

“汉子”的“汉”最初并无民族、性别之分。

汉元年(前206年)12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以霸主的身份将全国分成18个诸侯国,分封给诸侯、部将和降将。这18个诸侯王是:汉王刘邦、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因此,“汉”在历史上最初作为刘邦的国号出现。自南北朝起,由于各民族之间互通往来日益增多,外族人称中原人为“汉人”,自此,“汉”便衍生出“民族”之义。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称唐明皇为“汉皇”,此处指民族。

(二)“汉子”的出现及其演变

通过语料库检索发现,“汉子”较早的用例出现在《北齐书·列传第十五魏恺》中。北齐文宣帝高洋天保年间,魏恺被任命为出使陈国使的副官。后迁青州长史,可他固辞不就。宰相杨愔告诉文宣帝,文宣帝大怒,对杨愔说:“何物汉子,我与官,不肯就!明日将过,我自共语。”这里 的“汉子”指男子,此处含有贬义色彩,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不识好歹的家伙”。唐代诗僧寒山所著诗句“碌碌群汉子,万事由天公”中的“汉子”也有明显的贬义色彩。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汉子”的贬义色彩逐渐弱化而成为男性的代名词。如:

(1)今人谓贱丈夫曰汉子。(陆游 《老学庵笔记》)

(2)回路归家,正行间,只见一个汉子,头上带个竹丝笠儿,穿着一领白段子两上领布衫,青白行缠扎着裤子口,着一双多耳麻鞋。(宋 《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

(3)那两个汉子急待向前,被武松大喝一声,惊的呆了。(明初 施耐庵 《水浒传》)

(4)崔待诏生死冤家:“可煞事有斗巧,方才开得铺三两日,一个汉子从外面过来,就是那郭排军。”(明末 冯梦龙 《警世通言》第八卷 )

(5)村里的百姓大半全集拢来了:有驼背的老人,筋肉结实的壮年汉子,顽皮的小孩,以及穿着红绿衣裤的妇女。(杨朔 《昨日的临汾》)

“汉子”的另一层为人熟知的意思是女子对自己“丈夫”的称呼。这一意义从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并沿用至今。如:

(6)潘金莲道:“恁有钱的姐姐,不赚他些儿是傻子,只象牛身上拔一根毛。你孩儿若没命,休说舍经,随你把万里江山舍了也成不了的。如今这屋里,只许人放火,不许俺们点灯。——大姐听着,也不是别人。偏染的白儿不上色,偏你会那等轻狂百势,大清早晨,刁蹬着汉子,请太医看。(明 《金瓶梅》 第五十八回 《潘金莲打狗伤人 孟玉楼周贫磨镜》)

(7)那些女人后面都跟着自己的汉子,掮着一把伞,手里拿着一个衣包,上了岸散往各庙里去了。(吴敬梓 《儒林外史 (上)》)

(8)姑不与若争,汝汉子来矣。(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

不管“汉子”一词在发展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指代男性的意义始终没有变。而且由于男性在社会上的地位一直较高,“汉子”一词也被赋予了“英雄,性格独立,勇气过人,坚强”等意思。如:“好汉”“男子汉”“绿林好汉”“硬汉”等。

二、“女汉子”一词的出现

“女汉子”一词最初是由名模、主持人李艾在微博上发出名为“女汉子的自我修养”话题后,迅速在网上走红的。“女汉子”一词主要用来形容那些外表是女性但性格纯爷们的姑娘。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女汉子”的定义和语义构成:

女汉子:[-男子] [+男子气概]

在网络上,很多人对表示女性的英文单词“woman”“female”进行创造性的解构。一条横杠把wo和man分开,说明它具备“man”的特点。把“female”拆成fe和male,(fe“铁”的化学简称),指有着钢铁般坚韧意志的“男人”。从词义上看,“女汉子”首先强调的是女性,然后是“汉子”,实际上表达的是“像男人一样的女人”,但是又强调不同于男人的女人。因此,“女汉子”是指一般行为和性格向男性或中性靠拢的一类女性。形容女性可能具有言行粗鲁,个性豪爽、不拘小节、独立、不怕吃苦、脾气暴躁,不太注重个人形象,缺少女人味等大众认为女性不应拥有的特质,是一个时褒时贬的网络语言。(综合百度百科和“女汉子”贴吧的内容和观点)

“女汉子”虽是新词,但其表达的意义并不新。“巾帼英雄”“巾帼须眉”“女中豪杰”“女中丈夫”“女强人”“铁娘子”等类似的表达早已出现。

最早把女性归为“汉子”的是施耐庵的《水浒传》,108条好汉的故事广为流传,其中有3名女性“好汉”。即:

母夜叉孙二娘(第103条好汉),在孟州道十字坡与张青开酒店卖人肉,专干杀人夺货的勾当;母大虫顾大嫂(第101条好汉);一丈青扈三娘(第59条好汉)。

“女汉子”出现的最早书证大概是1992年《发生在中南海的“反革命案”》一文。文中说,“几乎同时,一下子跳出四个汉子似的女人,这几个人一拥而上,七手八脚,几下子就把严慰冰从头到脚,剥得几乎‘暴露无遗了,仅剩三角裤衩、背心。这四条女汉子对严慰冰仅差开肠破肚的搜查,使她被侮辱的想哭,想喊,想骂人!”这里的“女汉子”具有贬义色彩,指凶恶、无理的女子。其感情色彩初期带有贬义,后来逐渐趋于中性化。如:

(9)“女汉子”携白酒登机过安检遭拒一口气喝光半瓶(网易 2014-1-9)

现在则是中性偏褒义了。如:

(10)三八调查:过半数受访者认为“女汉子”是褒义词。(《惠州日报》2014-03-07)

由此可见,“女汉子”作为新词正备受大家追捧,其词义呈明显扩大化的趋势。

三、“女汉子”一词出现及走红的原因

“女汉子”一词走红绝非偶然,它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有内因也有外因。

(一)语言的能产性

能产性(productivity)也称为“创造力”(creativity)(Chomsky,1968)。John Lyon把它定义为:“The ability that we all have to construct and understand an infinitely large number of sentences in our native languages,including sentences that we never heard before.”语言的能产性,是指人们总是能够运用有限的语言手段通过替换和组合的方式创造出新的话语来。人们可以理解或说出从未说过或听到过的句子。“女汉子”的组合方式为:“女”+“汉子”。“汉子”本来特指男性,现在在表达男性色彩的“汉子”前加“女”,用来指代性格刚强的女性。由于“男”“女”在词性上属于区别词,因此“女汉子”并不会给人们造成性别上的混淆。类似的词语有:“男闺蜜”“男伪娘”“萌汉子”“男妹子”“男保姆”“男护士”“女工程师”等。

(二)语言求新

虽然历史上有类似的表达,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词被慢慢地淘汰了,然而类似的社会群体却一直存在,这就为新词的出现提供了动机。

1.“巾帼英雄”VS“女汉子”

“巾帼英雄”一词,在现代人听来大都会想到花木兰一类的古代女将士,用来形容现代女性,有时代距离感。

2.“男人婆”VS“女汉子”

“男人婆”也叫“野姑娘、假小子”,指外貌和性格都很男性化的女人,泛指那些缺乏女人味、外貌和内心都比较粗犷的女子,指称别人时一般用作贬义。“女汉子”通常指个性豪爽、头脑灵活、独立自强、个性显著的女性,兼有女性的外貌和男性的气魄,集美艳与霸气于一身。语义特征分析为:

女汉子:[+女子] [+男子气概] [-外貌男性化] [-贬义]

男人婆:[+女子] [+男子气概] [+外貌男性化] [+贬义]

这也是“女汉子”较之于“男人婆”更能够流传开来的原因。

3.“女强人”VS“女汉子”

“女强人”,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是指才能出众、精明干练的女性,也是对专注事业并获得成就的女性的一种称呼。可能现实中专注于事业的女性不少,但能成功的毕竟是有限的。不仅如此,据广东一家媒体调查,当地近九成的女性不愿当“女强人”,并且非常反感这个称呼。北方某婚恋网站调查显示:85%的“女强人”婚姻不幸福,要么离异、要么长期单身,男人最不愿意娶的十类女性当中,“女强人”名列前茅。一个“强”字,给异性带来无限的压力,这些原因都决定了“女强人”的受众范围有限,远不如“女汉子”。

4.“铁娘子”VS“女汉子”

“铁娘子”一般用来称呼政界的女强人,早年常见于传媒报道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新闻。“女汉子”相对于“铁娘子”,调侃的意味更浓,独立自主的意味弱了一些,这也是“女汉子”一词得以流行的原因之一。

(三)社会发展

21世纪以来,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心思细腻、办事认真、亲和力强等女性特质使女性在某些岗位大显身手,与男性一决高下。于此同时,女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在职场上经常承担和男性同样的职责,面临同样的压力,使得女性不得不变得自主、独立起来。同时,在家庭中承担着生儿育女的重要职责,为了兼顾家庭和工作,女性不得不变得坚强、勇敢起来。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子女,女孩子从小就被灌输“女儿当自强”等价值观念。加之社会男女比例的失调,大量“剩女”的出现,这些都要求女性在独处的时候能够自己换电灯,外出旅游自己扛行李。而与此同时,却没有一个词能够很好地形容这一类女性,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得不给原本具有性别识别色彩的“汉子”一词重新定义,和“女”组合起来形成“女汉子”一词来填补这一空缺。

(四)媒体的催化

“女汉子”一词能够快速流传开来,也得益于网络媒体的催化。网络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扮演着仅次于吃饭睡觉的重要角色,这也使得网络在新词出现和传播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网络媒体为了吸引眼球,特意用“女汉子”作为噱头来获取利益。2010年5月13日,第63届戛纳电影节在法国戛纳开幕,中国影星范冰冰身穿改良龙袍走红毯,自此便留下“范爷”一称。2013年,湖南卫视的亲子互动真人秀《爸爸去哪儿》,小嘉宾“森碟”,由于遗传父亲田亮的运动天赋而被观众称为“风一样的女汉子”。除此之外,一批以“女汉子”形象为主题的影视剧收视率飙升,《抹布女也有春天》《辣妈正传》《枪花》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直爽、率真、坚强、独立的“女汉子”形象,受到青年女性的追捧。明星、偶像对于青年女性的角色认同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群众盲目跟风,再加之明星效应,“女汉子”一词迅速走红。

四、结语

本文通过语料库分析,追溯“女汉子”一词的演变过程,由最初的“汉”到“汉子”,再到今天的“女汉子”。据此分析了“女汉子”一词出现的原因:既有语言的内部原因——语言的能产性和语言求新心理,又有社会大环境、媒体催化等的外部原因。用成分分析法和对比方法探讨了“女汉子”出现并被大众接受的原因。由此反映出语义成分的变化同社会环境的变化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即词义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同时也进一步说明了网络词汇形成的基本机制:语言的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参考文献:

[1]Bloomfield,L.Language[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4.

[2]Chomsky,N.Language and Mind[M].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68.

[3]Jourdan,C.,Tuite,K.Studies in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

[4]Lyon,J.New Horizons in Linguistics[M].London:Cox and

Wyman Ltd,1988.

[5]Nida,E.Componential Analysis of Meaning[M].The Hague:

Mouton,1975.

[6]陈述.汉子汉儿说[J].社会科学战线,1986,(1).

[7]崔新颖.浅谈新词“女汉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4,(3).

[8]冯雪冬.纠结的汉子[J].语文建设,2012,(2).

[9]姜艳艳,杨馥绮.也说“女汉子”和“男闺蜜”[J].鸡西大学学

报,2014,(11).

[10]孟德腾.“女汉子”走红探因[J].语文建设,2014,(10).

[11]孙艳艳.女汉子的符号意义解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4,

(7).

[12]王帆,冉华.浅论“女汉子”的文化语义与传播学价值[J].新

闻世界,2014,(4).

[13]汪榕培.词义变化的社会和语言原因[J].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7,(3).

[14]王伟.女汉子:多义的建构[J].当代青年研究,2014,(6).

[15]吴俊芳.论英语词义变化的外部与内部原因[J].长春教育学院

学报,2013,(29).

[16]郑燕芳,路宝君.女汉子的语义特征及其社会流行意义分析

[J].名作欣赏,2014,(6).

[17]周晓琳.浅谈汉语网络词汇的主要构词方法[J].扬州教育学院

学报,2014,(1).

[18]邹冬.从社会角色的角度看当今社会的“女汉子”现象[J].才

智,2013,(3).

(仝卓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

猜你喜欢
女汉子女强人汉子
最诚实的律师
一看就会,女汉子必备
“女汉子”贾玲 掘金喜剧市场
百岁“女汉子”成就一个家
女汉子的搞笑版春天
破译女强人的百变造型
打开女强人的内心世界
席琳 不当女神 要当完美女强人
笑到你喷了又喷的女汉子
笑喷你的那些可爱女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