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015-06-22 06:37丘曦霞
教育界·上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学生

丘曦霞

【摘 要】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学习压力越来越来越大,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不断涌现,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教师工作的一大重点。当前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依赖、意志不坚定、沉默孤独、自卑、怯懦、焦虑、以自我为中心、敌视、情绪波动、早恋等等。我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采用一定方法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方法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家庭和环境日益复杂和多样化,人们所面临的学习、生活、就业甚至情感的压力越来越大,因而引发了大量的心理问题。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最关键的时期,生理与心理都在迅速成长及变化,各种心理问题亦不断涌现。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正确处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问题,成为教师工作的一大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分析当前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不少学生有较强的依赖性,优柔寡断,缺乏主见。学习中遇到问题不努力思考,不认真复习功课,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生活中不能合理适当地安排衣食住行,缺乏判断力。遇到事情总想依赖父母、老师或同学,希望他们能为自己做出决定,缺乏独立处事能力。

其次,不能吃苦,没有毅力,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选择退缩逃避,难以承受学习、交往和生活中遇到的阻碍、压力和挫折,继而引起紧张、沮丧、悲观等不良情绪。

第三,有些学生表现出沉默孤独,很少和别人交往,常常一个人独自活动,不参与集体活动,寡言少语,对人冷漠无情,缺乏生活热情,没有生活和学习目标。

第四,自卑、怯懦、自我封闭、自我评价低,总感觉别人看不起自己,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情绪压抑、悲观,与老师、同学无法进行良好的沟通等现象,在生活和学习中不能树立恰当的目标。

第五,焦虑,某些平时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一到考试前或考试时就情绪紧张,心慌意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无法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对未来充满忧虑,担心自己无法实现预定目标,尤其是升学目标。

第六,以自我为中心,相当部分学生表现出对他人看法不在乎,我行我素,合作意识不强。自我评价过高,总认为自己说的做的是对的,自己比别人强,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

第七,敌视、冲动易怒,对他人抱不友好的态度,老师和同学不能给他提意见,如果提意见他会认为这是针对他,甚至会做出报复、破坏的举动。

第八,情绪波动,非常敏感,时而兴高采烈,时而郁郁寡欢,时而开朗,时而忧愁。情绪来得快去得快,遇事容易激动,顺境时得意忘形,逆境时悲观失望。

第九,早恋、沉迷网络等等。

解决上述问题时教师要注意采用一定方法,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1. 认知调整法

由于各种心理品质的形成都是以思想认识为基础的,无论积极心理品质的塑造,还是消极心理品质的矫正,都必须以提高学生对世界对生活的认识、判断和评价水平为突破口,抓住学生个人和集体中带有倾向性的关键问题,引导他们正确识别与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现象,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荣辱观和价值观,做到既能正确认识、评价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又能客观地认识与评价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2. 赏识法

认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对学生的所作所为积极赋义,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树立学生的信心,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增强学习和生活的动机,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使每个学生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学习和掌握知识。此外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对周围的人、事、物进行积极赋义。

3. 美育法

通过各种形式的美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每一人、每一事、每一物的美好之处,发现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一面,发现生活的美好远景,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他人的美好情操,树立乐观向上的理念。

4. 同理心技术

对学生的情绪和行为问题表示接纳,聆听和体会学生的感受,无条件地积极关注学生,不仅使学生感到被尊重和理解,同时也使教师有一个更宽的视角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避免主观、偏见的产生。

5. 榜样示范法

青少年具有求知欲强、富于幻想、善模仿、可塑性强的特点。他们容易受到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思想意识和人格行为的影响。教师一要及时发现学生中的典范,肯定其好的方面;二要以身作则,树立自身正面的形象;三要寻找社会中的楷模,宣讲其先进事迹,让身边的榜样更加直接激励全体学生,并构建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帮助部分学生及时纠正不良的习惯。

6. 意志磨炼法

多种心理品质的形成都是学生自觉参与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社会实践的结果,也是学生在与阻碍、压力和挫折做斗争中磨炼出来的。为了达到磨炼学生意志,使学生逐步养成自制、坚韧、刚毅、果断的良好品质,纠正犹豫、盲目、执拗、鲁莽的不良品质的目的,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内外开展一系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逐渐提高学生的毅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活动。

7. 树立信念法

好的信念,有益于增强学生信心,有益于开发学生潜能,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要让每个学生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相信自己身上有许多优点,相信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的,相信自己追求的理想和人生一定能够实现。

8. 疏导转移法

对于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的早恋、网瘾等不良习气以及学生的不良情绪,教师应安排适当的学习、体育运动和社会活动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和培养学生更广泛的健康兴趣,疏导学生多余的精力。

9. 人生体验法

说教只能使学生间接地获得人生经验,而很多人生道理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有更深的感悟。教师应不断创造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体验生活,在人生的历练中感悟生命、磨炼自我。

10. 社交沟通法

鼓励学生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多与教师、同学、家长、朋友交流沟通。在交流中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对人善良、诚恳、宽容、谦虚、有爱心。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锻炼能力、释放情绪,还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尊重他人,正确对待他人的短处和缺点,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肯定,并增强自信。

教师在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时必须注重科学性,同时要有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亲切真挚的教学态度、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要摈弃那种自以为是、主观臆断的做法;要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看待他们所遭遇的问题、所引发的情绪和行为;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自我、表达自我和定位自我。另外,教师还要有全面、发展的观点,要公平、公正;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对某些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绝不能忽视,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功的艰辛,从而充分肯定自身的价值,不断增强自主学习的心理需求。

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环境不同、心理素质不同,产生心理问题的种类及原因也必然有所不同,所以进行心理品质教育时,必须同时注意针对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个案分析、个别辅导。

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和良好心理品质形成的长期性,决定了心理品质教育必须遵循经常性的原则。班主任与各学科教师要达成共识,相互渗透,持之以恒地进行心理品质教育;善于发现、把握教育的契机;并及时依据学科的特点进行经常性的教育;教师还应和家长主动交流沟通,研究解决办法。教师和家长都要时常进行反思总结,及时补充必要的心理学知识,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积极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家庭、班级人际关系环境,教会学生勇于面对和积极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黄子才.心理健康教育训练[M]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李姗璟.24小时改变孩子一生[M].海天出版社.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可能是方法不对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