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语言学概论”教法改革探索

2015-06-21 12:50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概论讲授语言学

王 利

(长治学院中文系,山西长治046011)

地方本科院校“语言学概论”教法改革探索

王 利

(长治学院中文系,山西长治046011)

“语言学概论”是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目前课堂教学方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依托伍铁平先生主编的《普通语言学概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以章节为序,探寻了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可为刚刚涉入教坛的教师提供一点借鉴。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方法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使用的教材非常多,较流行的有:高名凯和石安石的《语言学概论》、詹人凤的《语言学概论》、叶蜚声和徐通锵的《语言学纲要》、伍铁平的《普通语言学概要》、岑运强的《语言学概论》、张树铮的《语言学概论》、刑福义和吴振国的《语言学概论》、王红旗的《语言学概论》。虽然它们在编纂体例、编写内容上不尽一致,但对“语言学概论”课程性质的认识是一致的,都是“阐明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为学习各门语言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也为以后学习语言理论课程打下基础”。[1](p1)由此可见,“语言学概论”主要讲述语言的一般规律和发展变化,主要内容包括语言的本质和结构及其演变,它们都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普适性。据笔者了解,在教学这门课程时,师生都感到枯燥无味,其效果差强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学生不够重视,认为它对就业或考研作用不大;二是教材建设相对滞后,理论难以本土化,事例过于陈旧;三是教学方法老套单一,难以激起学生兴趣。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教法的问题。下面笔者就以伍铁平先生的《普通语言学概要》(下文简称《概要》)为例,结合自身教学的实践,以章节为序,探索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也许能为刚刚涉入教坛的教师提供一点借鉴。

一、以兴趣为切入点,开篇挈领明义

兴趣非常重要。“语言学概论”虽然与“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有一定的联系,但其自身有许多的特点,因此,在绪论开课讲授时就应当讲究讲授方法,在一开始就要抓住学生的神经,激活其学习的兴趣点。因为是刚开始接触这门课,学生充满着期待,在讲授的过程中,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既能让学生感觉到这是一门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理论课程,还要让学生觉得这门课也有一定的实用性。在《概要》中,绪论共分四节:“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财富’”、“语言是符号系统”、“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语言学的任务”。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笔者在刚开始讲授时,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一些与语言学相关的实际问题,比如“语言是说的话吗?”、“语言到底能做什么呢?”“小狗会说话吗?”等等,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其他学生也可以随时向老师提问,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引出语言是符号系统、语言与言语的区别、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等语言学的专业问题。这样一步一步、深入浅出地进行讲授,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从而激发起其学习的兴趣以及对下几节内容的期待。

二、以自主为关键点,探寻语言机制

第二章的内容涉及到语言的两大关系和语言的运行机制问题。由于这部分内容相对比较独立,而且也容易理解,因此,笔者尝试着采用了“学生讲老师评”的方法,效果不错。通过讲授绪论,学生对语言和语言学有了一定的认知之后,学习的欲望增强了,将讲台交给学生,让学生分小组集体自主备课,然后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讲授,之后同学们先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老师做最后点评。在同学们集体备课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地查阅相关资料,存疑之处大家集体讨论,虽然在讲台上只讲了短短的半个小时,但同学们收获不小。比如,在第二章中共涉及到七大语言运行机制,同学们自由组合分成七小组,每组抽签决定自己所讲的内容。拿“类推机制”这一部分来说,教材讲得相对较为简单,同学们经过认真集体备课后,整理出的教案逻辑性较强,内容更为丰富。主讲学生以网络热词“被╳╳”(被就业、被离婚、被失踪、被代表等)谈起,引出所讲的“类推机制”的主题。讲授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什么是类推

二、什么是类推机制(索绪尔:[模型+规则=类推机制])

三、类推机制在语言上的表现——类推造词

类推造词:以原有词为基础来替换其中的某一语素的方法,主要体现为“词缀的附加(包括前缀、后缀)”、“实词的虚化(如:零首付、零容忍、裸奔、裸婚、裸考等)”和仿词(如:急流勇退——急流勇进)三种方式。

四、类推的作用——遵循规范和促进革新

这样讲授完之后,同学们对“类推机制”就比较清楚了。讲课内容逻辑性较强,该组同学能够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参照相关资料对“类推机制”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并有自己的见解(比如,“类推的作用”部分)。

总之,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另一方面还增强了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团结合作的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教学实践能力(比如板书的书写、教学语言的规范使用等等)。通过几次讲授,同学们都十分认可和喜欢这种方法。

三、以系统为根本点,讲授语言共性

第三章至第五章主要讲授语言结构三要素的问题:语音、语法、语义。由于这部分内容与《现代汉语》的内容较为接近,为了避免重复和厌倦感,可以采用专题讲授的方式,对相关问题进行整合、归并,这样讲授逻辑性、系统性都比较强。第三章“语音”部分可以分为四个专题:第一,语音的界定和性质;第二,语音单位;第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在语音中的体现;第四,语音的共时音变(语流音变)。第四章“语法”部分可以分为五个专题:第一,语法的界定和性质;第二,语法单位;第三,词法和句法;第四,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在语法中的体现;第五,语言结构类型。第五章“语义”部分可以分为四个专题:第一,词义;第二,句义;第三,歧义;第四,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在语义中的体现。总之,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音、词汇和语法三要素的纲,它们始终贯穿于这三要素当中,以其为线索进行专题讲授,系统性非常强,学生也易于接受。

四、以生活为契合点,解读语言现实

第六章“语言的变异”和第七章“语言的使用”部分,在教学方法上,应当注意增强趣味性,通过大量的相关实例让学生较为感性地理解所讲的理论知识。比如在讲到语言的地域变异时,势必会涉及大量的实例,这时可以给学生举一些有关本地方言的例子,比如:方言之间词汇的差异比较明显,存在着许多同物异名的情况,像“土豆”,在山西方言中就有不同的说法(这时,可以请大家讨论、总结):在黎城方言中叫“蔓菁”,在武乡方言中叫“地豆”,在长治方言中叫“地瓜蛋”、在沁源方言中叫“山药蛋”等。很多学生从小就说家乡话,有着浓郁的地域情结,而且各地的方言词汇与当地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通过一些大家非常熟悉的方言实例能够较为形象地让学生了解到语言丰富的表现形式,这样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五、以明确为基本点,梳理语言变化

第八章是“语言的演变”,共分六节:“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语言的分化和统一”、“语言结构要素的演变”、“语言的接触”、“语言的亲属关系”、“语言的演变反映人民的历史”。究其内容,可以整合为几个专题:第一,从宏观角度看语言演变的原因、特点、结果(分化、双语、统一等);第二,从微观角度看语言三要素的演变;第三,语言与社会的共变问题。这一章的讲授,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利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从语言的起源谈起,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结合中古汉语和现代汉语语音系统的巨大差异,让学生明白语言是在不断变化的道理,而且,在变化的过程中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语言演变不论在宏观上还是在微观上都存在较强的规律性,然后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讲授。比如,从宏观角度来看语言演变的特点,在讲授语言演变的特点之一“不平衡性”时,我们以中古音中在细音韵母前的舌面后音[k khx]在山西方言中的变化为例:

因为我院的学生多是来自于山西,对这一方言的特点比较熟悉,以此为例能够较为深切地体会到各个方言在发展速度上的不平衡性。

再如,从微观角度看语言三要素的演变,在讲授语言结构要素——语义的演变时,教材提到了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等词义演变的结果,我们通过举一些大家熟悉的例子,比如“洗”原本只指“洗脚”,后可清洗的对象不限于脚,这反映了其词义的扩大。再如英语中的“room”本指“地方”,后指“房间”,这反映了其词义的缩小。

总之,语言演变的问题涉及到历时变化,本科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结合同学们可以理解的例子进行讲解,按照这样一个思路讲下来,学生会较为清楚地认识语言的历史。

六、以适用为落脚点,夯实语言能力

语言学概论的理论性很强,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可以适当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比如,在讲到语言的社会变异和功能变异时,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相关现象的搜集调查,在调查活动中,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调查实践当中,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而且还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语言学的兴趣,进而增强了教学效果。根据笔者的经验,如果主讲教师有在研项目的话,不妨让学生们也参与进来,老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些适合学生们调查研究的子课题,然后教会他们查文献、做调查、写综述的基本方法,积极引导他们用所学到的知识以及研究方法进行课题研究。比如:结合地域特点和我校老师的研究课题以及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我校学生依托老师的科研项目成功申报了山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晋东南方言的调查与研究》,同学们利用在课堂上学习到的语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搜集第一手较为准确、翔实的语料,其工作态度非常端正。在搜集到大量语料的基础上,同学们对所搜集到的方言语料进行专题性的研究和分析,并完成了相关的论文。就他们所写的论文而言,其语料较为丰富,结构安排合理,语言表述较为准确,逻辑性较强,研究方法恰当。通过参与这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同学们的研究能力和调查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总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就会更加自觉、主动地学习相关的语言学知识和方法,并主动运用到自己的课题分析中,这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大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

著名语言学家陆俭明先生说过,“先进的教学方法是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本保证。”[2](p13)而先进的教学方法必须产生于对教学内容的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不同的内容需要不同的方法。“语言学概论”课程通过上述教学实践的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由厌学变为好学,学生运用语言理论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选择语言类题目作为毕业论文选题的学生的数量在逐年增加。这些教学改革为培养高素质、知识型、应用型人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陆俭明,沈阳.关于建立“语言学”一级学科的建议[J].语言科学,2010,(1).

责任编辑 付友华

G47

A

1003-8078(2015)05-0100-03

2015-04-17

10.3969/j.issn.1003-8078.2015.05.27

王利(1981-),女,山西长治人,长治学院副教授,博士。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YJC740097;2014年长治学院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Y201402。

猜你喜欢
概论讲授语言学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注重有效讲授 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