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军
(金陵图书馆 江苏南京 210019)
从全媒体角度谈完善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的监督体系★
周 军
(金陵图书馆 江苏南京 210019)
分析现阶段公共图书馆理事会现状,阐述全媒体对图书馆理事会的作用,提出将全媒体引入图书馆理事会建设,构建基于全媒体图书馆法人治理监督体系,指出图书馆法人治理监督体系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公共图书馆;全媒体;理事会;法人治理
公共图书馆理事会构建势在必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1],其本意是促进图书馆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服务,给图书馆放权,然而现阶段的理事会构建多是表面文章,给图书馆本来就微弱的决策权利又打了一层折扣,让图书馆在接受主管部门领导决策的基础上,又多了理事会这个“婆婆”。因此,在推进图书馆理事会进程中如何处理好政府、理事会与管理层之间的关系,理事会应该如何定位以及如何实现这个定位等是当前图书馆急需解决的问题。论文立足于现阶段成立的图书馆理事会的现状,阐述了全媒体对图书馆理事会的作用,提出将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海报、社区公告栏等宣传方式引入图书馆理事会的监督体系中,构建基于全媒体的图书馆法人治理监督体系,指出图书馆法人治理监督体系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全媒体环境对理事会的构建极具社会发展意义,从传统图书馆的发展到现在的数字阅读时代,图书馆历经数次技术变革以及国家层面的事业改革,已经逐步形成了“以用户为中心,以技术为手段”的理念。因此,在如今的全媒体环境下,图书馆理事会的构建应以全媒体的宣传手段为抓手,以全媒体环境下的社会监督为改进手段,通过意见征集、招募宣传最终组建结构合理的理事会。全媒体对图书馆法人治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宣传反馈
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海报、社区公告栏构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全媒体环境,这一环境贯穿了图书馆理事会的构建以及社会监督反馈的整个过程,从理事会的筹建、意见征集、招募宣传到最后的组建,可以说是集结了社会大众的智慧。图书馆理事会成立前后、换届前后、运作过程的全媒体参与本身就是双刃剑,既是一个图书馆对外宣传的窗口,也是一个社会对理事会、理事行使职权的监督,同时也是社会对图书馆的期待或意见输送的管道。一方面,理事会收集来自于全媒体管道的意见,把他们的意见整理好反馈给图书馆,可以促进图书馆工作更好地开展;另一方面,全媒体的环境也使图书馆的受众可以及时获取图书馆的发展动态,并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直接为图书馆建设献言献策。
2.2 社会监督
图书馆理事会的社会监督体系分层级多体系,然无论是读者监督、专门监督委员会还是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都需要充分借助全媒体便利的宣传手段,及时掌握图书馆发展动态、发展方向以及重大决策,以期通过对图书馆的监督反馈实现其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图书馆可以通过全媒体的各种手段,及时把自身的工作总结与进展情况向理事、理事会汇报,便于理事会知晓图书馆的工作进展、成绩与不足,实现理事会对图书馆的监督作用。
2.3 信息公开
图书馆法人治理要实现的是由利益相关方参与治理,因此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前提就是要建立信息公开制度,通过全媒体环境下的网站、微博、微信、海报以及社区公告栏等途径对图书馆的重大决策、资金、人事、规章制度和年度报告等进行定期的信息披露。如目前的深圳图书馆理事会就出台了包括《深圳图书馆信息公开制度》四个配套的相关制度,广州省立中山图书馆则是将四项制度融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章程》之中,温州市图书馆则在图书馆网站二级栏目设置中有“温图理事会”入口。
综观现阶段理事会成立后的实践中,鲜有图书馆利用全媒体的环境进行宣传及监督反馈,很多图书馆虽然报道成立了理事会,但相关信息公开给社会公众的还很少。成立理事会本来是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图书馆治理,但若基本信息都在各图书馆网站上不能明显显示,那么参与管理的效率不容乐观[2]。因此,建立全媒体环境下的图书馆法人治理监督体系势在必行。
2014年,公共图书馆理事会的成立犹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2015更是图书馆理事会发展的大年,然现阶段图书馆理事会的研究多集中于制度建设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及整个社会环境的考量。笔者针对此现状,在下文中将基于全媒体环境提出图书馆法人治理的监督体系。
笔者结合上文中图书馆理事会的构成及全媒体对图书馆理事会的作用,构建了基于全媒体的图书馆法人治理的监督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全媒体的图书馆法人治理监督体系
按照监督主体的不同,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的监督分为政府监督、上下级监督、专门监督和读者监督等。政府可以通过其职能部门对公共图书馆开展的工作进行监督发现问题予以批评指正;在一个公共图书馆内部上级领导也可以对下级工作人员进行工作监督;理事会可以设立专门的监督委员会,对公共图书馆内部各项工作进行监督;读者作为其服务对象有权利对其开展的各项服务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意见[3]。
从图1可以看出,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监督体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部监督体系,二是外部监督体系。内部监督主要包括图书馆及其上级主管部门以及理事会的相关成员和制度规范;外部监督主要包括监事会、读者以及成立的相关专业委员会。然而无论是内部监督体系还是外部监督体系,都离不开全媒体环境的支持。
3.1 内部监督体系
内部监督体系主要包括图书馆理事会的执行人(馆长)、政府代表之间确立的理事会、监事会章程以及相应的制度规范、图书馆的上级主管部门等。内部监督体系中,除了章程及相应的制度规范,其余的监督主体最终都是个人。据笔者调研,现阶段成立的图书馆理事会历次会议中,由于各理事的日程安排而缺席的不在少数,这样的理事会形同虚设。因此,笔者认为在理事会举行会议、有重大决策时,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将重大决策实时推送给理事,使理事及时获取信息并迅速反馈给理事会,是使图书馆法人治理内部监督体系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手段。
3.2 外部监督体系
外部监督体系主要包括监事会、图书馆的受益者(读者)、捐赠者以及图书馆理事会要求成立的相应的“监督委员会”或是“管理委员会”和“专业委员会”。然根据前面现状的调研,目前在深圳图书馆的官方网站上能找到年度工作报告,从该馆的新闻报道中能发现理事会的人员名单,在其他图书馆中,仅有温州市图书馆在图书馆网站二级栏目设置中有“温图理事会”入口,有的图书馆虽然通过相关媒体报道成立了理事会,但相关信息公开给社会公众的还很少[4],读者监督以及社会监督也就无从谈起。因此,要实现外部监督,其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对图书馆的重大决策、资金、人事、规章制度和年度报告等进行定期的信息披露,而全媒体环境下的网站、微博、微信、海报以及社区公告栏等恰是进行信息披露的重要途径。因此,现阶段的图书馆法人治理监督体系应结合网站、微博、微信、以及各种APP的开发,实现对图书馆法人治理的信息公开及各监督主体之间对图书馆法人治理方面的信息及时获取和反馈。
综观图书馆法人治理的监督体系,内部监督体系由于理事会理事的提名权掌握在上级主管部门手中,这与法人治理“管办分离”的目标相背离,而外部监督体系又缺乏对应的激励机制,很难调动起监督主体的积极性。因此,将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不断完善外部理事参与公共图书馆的治理机制是保证法人治理有效性和科学性的重要抓手。在这一点上,镇江市图书馆的大监事会框架值得借鉴,该馆的大监事会框架是把监事会分为内外两部分,内部监事会代表国家进行监督和管理,外部监事会由民选代表构成,代表社会对图书馆工作进行评价和反馈[5]。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13-11-16].http://www.sn.xinhuanet.com/2013-11/16/c_118166672.htm.
[2]李冠南,孙慧明.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现状及思考[J].图书馆研究,2015,(1):1-5.
[3]祝淑君.试论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机制的优化[J].新世纪图书馆,2012,(12):71-74.
[4]李冠南,孙慧明.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现状及思考[J].图书馆研究,2015,(1):1-5.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首届镇江市图书馆理事会成立[EB/OL].[2015-04-08].http://www.mcprc.gov.cn/whzx/qgwhxxlb/jiangsu/201501/t20150119_438555.html.
G258.2
A
2015-10-02 责任编辑:孙 炜)
本文系江苏省图书馆学会2014年度学术研究课题“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及运营管理机制研究”(14ZD04)和“南京历史文化传承与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