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锁红
[摘要]在政治教学中实施学案指导法,把教学重心由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以协调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主要从“缘起:实施学案教学的背景及理论思考”“尝试:学案教学的具体实施”“驱动:对学案教学且行且思”三大方面,以经济生活中《影响价格的因素》为例进行论述。
[关键词]学案政治教学首因效应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30070
关于教学,叶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换句话说,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教师不是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而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而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极端现象:过分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只一味追求课堂 “活跃”的场面,而忽略教学最终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只注意到学生的自主意识强,而忽略了学生自主能力弱的现状。笔者在政治教学中运用学案指导法把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以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增强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下面就以经济生活中《影响价格的因素》为例来谈谈学案指导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缘起:高中政治实施学案教学的背景及理论思考
(一)实施学案教学的背景
传统的教案教学主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教”,难免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而学案是一种学习方案,它建立在教案基础上,以“学生为本”,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而开发的。它能让学生的学习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金华一中、洋思中学等多所学校都在研究和推广这一教学模式。
(二)实施学案教学的理论思考
1.学案、学案教学的概念解析
学案是旨在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学习方案,它建立在教案的基础上,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设计出一系列问题探究,由学生主动参与并积极求知的课堂教学活动方案。学案的实质是教师指导学生把握教材内容,连接学与教的桥梁,同时也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构建知识能力的重要工具,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重要功能。
学案教学中的“导”也就是教师的引导,主要包括以下教学环节:课前预习、上课、巩固训练、复习、兴趣与能力培养、课后运用等。课堂上教师以情境创设、点拨启迪、评价提升等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学案教学中的“学”也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上课前学生对新课内容进行自主预习,然后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带进课堂,课后学生自主整理、归纳、复习,从而提高能力。由此可知,学案教学模式将学案作为载体,包括的三个阶段为课前、课中、课后,是以师生互动合作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
2. 学案教学实施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
首先,实施学案教学符合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科学的学习必须采用对话、沟通的方式,大家发表不同看法从而刺激个体进行反省思考,在相互质疑、辩证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澄清自己的疑虑,逐步完成知识的构建。实施学案教学,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者积极思考,使之产生认知的不平衡。教师利用这种不平衡引导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促使其建构新的知识结构,最终达到新的平衡。这与新课改所提倡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理念相符合。
其次,学案教学有利于落实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实施学案教学,有效保证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
再次,实施学案教学使课堂教学结构得到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方式多样,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总体上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实施学案教学后,《影响价格的因素》所花教学时间由原来的2课时缩短为1.5课时,效率明显提高。
二、尝试:学案教学的具体实施
1.学习目标。学案中要体现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通过具体分析知识结构,构建知识结构框架,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形成一个清晰的宏观认识。
2.知识构成。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是知识构成的主要内容。基本线索通常是对一节课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而作为学案的核心部分,基础知识则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框架、基础知识要点、佐证的材料等。编排上述要素必须体现出教师的授课意图,对于重点难点内容要设计思考题。我们知道,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他们无法自主地对知识体系、线索进行较完整的总结概括。所以,一般先由教师初步拟定一个知识结构框架,留出适当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笔记,根据学生能力水平逐步提高的现状,可以适当增加由学生自行概括的比重。
3.学习方法。学案中涉及的学习方法一般都需要针对所学的新课内容,通常包括识记方法、理解角度、理论运用等。
4.技能训练。学案的着力点是巩固练习,以之前的探索整理作为铺垫,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比较有针对性的巩固训练,对探究性的题目开展分析解剖、讨论探索。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巩固知识点、掌握学习方法和提升技能,而且能促使学生优化认知结构、提高创新能力。
笔者以《影响价格的因素》为例来说明学案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第一环节:目标确立,拓视野。教师通过学习课程标准、教学指导意见及考纲的要求确立该课时的教育教学目标。
第二课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学案
【学习目标】
(一)课标内容
归纳导致商品价格变化的影响因素。
(二)三维目标
1.知识
①理解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与间接因素。
②把握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③理解价值规律(基本内容、表现形式)。
2.能力
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各种因素如何影响商品价格。
②能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3.情感目标
树立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光荣的观念。
(三)学习的重难点
1.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直接因素、根本因素。
2.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3.价值规律。
上述学案的内容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
第二环节:自主初探,夯基础。由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教师的授课意图拟定知识框架,并适当留白以便于学生做笔记。在新课教学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对本课时内容再次进行归纳整合,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
【自主探究】
(一)供求影响价格
1.引起价格变动的间接因素
2.引起价格变动的直接因素
(二)价值决定价格
1.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识记:什么是价格?
2.商品的价值量
(1)商品的价值量不是取决于 ,而是取决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
(3)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比。
此处留空让学生归纳整理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时间分别与单位商品价值量存在什么关系。
4.价值规律
(1)基本内容
(2)表现形式
学案的这部分内容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可以自行解决。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三环节:合作研读,抓重点。在该环节教师设置合作探究题,总共设计了3道练习题。这些练习囊括了本课时学生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有一定难度。课堂教学通过学生合作讨论并结合教师讲授来完成,一方面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落实教学重难点,同时也发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和指导作用。
【合作探究】
1.辨析:物以稀为贵。
提示:辨析题首先要找辨点,然后运用理论知识对辨点进行全面分析,表述清楚观点中不合理的地方并指出正确观点或合理的地方,最后对辩题进行总结。
2.自行车的价格再涨也不会高于汽车,价格再降也不会低于一个鸡蛋,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3.如何正确理解等价交换原则?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否违背价值规律?
第四环节:学业测试,重运用。教师精选相关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所选习题要有一定的梯度,能兼顾各种层次的学生。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新课教学结束后自编试题,将学生编制的较好的试题在全班进行展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品质。
【巩固检测】
单选题。
1.很多产品刚上市往往比较贵,而一段时间后价格逐渐降低。造成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
A.产品的供应量增加→供大于求
B.产品的供应量减少→供小于求
C.企业的劳动效率下降
D.商品的价值量降低,价值决定价格
2.2013年2月12日,《厦门导报》报道,情人节撞上了春节,玫瑰花价格上涨。11朵红玫瑰制作成的花束,平日售价80元,如果在2月7日至15日期间,价格则要150元,几乎翻了一番。在这里,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是()
A.地域B.气候C.生产条件D.文化
3.关于商品的价值与价格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价格是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②价值决定价格③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④价格是价值的基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如果某个企业通过加强管理、技术创新,提高了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那么下列选项中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①同样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增加②同样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不变③商品的价值量减少,市场售价降低 ④商品的价值量不变,该企业在竞争中占优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三、驱动:对学案教学且行且思
反思一:学案的学习目标表述过于笼统,在教学实践中很难衡量学生是否真正落实学习目标。
要使学案充分发挥其导学、助学的作用,那么它的学习目标必须要有具体的微观层面可操作的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案不同于教师授课的教案,它不是为教师的教而服务,而是为学生的学而服务的。教师必须发挥学案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功能。因此,在确立学案的学习目标时应使用如“能背诵、能讲出、能区分、会解释、会运用、会证明”等可以测量和把握,且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词语来表述。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立场来确定学习目标,而不能用“了解、理解、懂得”等比较模糊的词语。只有学案的学习目标清晰可测,才能真正起到助学的作用。在这样的学案中,学生能真正知悉“为什么学”“学什么”“学的要求是什么”以及“怎样学”。
反思二:以填空题的形式呈现教材的基础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影响价格的因素》为例(见学案的“自主探究”)。
我们生活在一个被称为“30秒文化”的世界中,电视、网络的高度发达使我们一个个都成了形象分析专家,不论我们自己愿意与否,别人都会对我们的长相、衣着、说话方式、处世态度进行评判,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首因效应”。“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个体在社会认知的过程中,总是要通过“第一印象”来完成对后续信息的定向、解释。因此教师要注重发挥教学的“首因效应”。学案以填空题的形式来呈现基础知识,学生在课前通过看书即能解决问题。等到上课教师讲解重难点,要求学生看书分析时,学生对其已经没有什么新鲜感和好奇心了。因此也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 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学案中问题的设置应该有一定的梯度,不能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在教材中寻找答案而无需动脑思考。例如对“供求影响价格”部分的问题可以进行如下设置,其效果会比设置填空题更好。
(1)根据教材11页的四则背景材料,分析分别是什么因素引起了价格的变动?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价格变动?
(2)根据教材11、12页的鲜花和砂糖橘两则材料,分析供求关系变化如何影响商品价格?
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求知欲。问题的编制充分运用了教材的文本材料,学生通过答题不仅有效地巩固了基础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归纳能力,有助于达成能力目标。
诚然,学案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教师的负担,教师不仅要设计课堂,还要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调控课后链接等。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精心编制学案,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首因心理”,让学生能学、想学、学好,就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晓慧.导学案教学模式初探[J].素质教育,2012(3).
[2]刘海蓉.善用学案教学提高课堂效益——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2014(10).
[3]郝良群.对助学案教学的批判性反思[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2014(11).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