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图谋
立德:《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树人:《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据有关调查,人民满意教育主要有这样几个角度:一是有教无类,二是学有优教,三是教师立德树人,四是人民群众参与和支持。人民的要求就是我们的行动指南和准则。下面就围绕这四个“角度”,浅读我的体会与心得。
一、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应有发展
《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这是孔子著名的“受教育机会均等”的人才原则。数千年以来,这一“原则”得到了许多志士仁人的重视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践行。他们深知所面临的教育对象,其先天条件不同,后天发展环境不一,家庭境况及家长对孩子教育重视程度的差异,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城镇化的进程,家长与孩子起点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从而使孩子们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这更需要我们牢牢地遵循“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一个学生都有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教育更没有分高下贵贱”的原则,采用针对所有学生的全民教育,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还通过系统地安排教学进度、课程设计和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并与社区合作,以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即对每一个学生命运的关心、精神生活的关注以及美好情感的肯定。
二、学有优教,关注素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学有优教”是在实现了“学有所教”目标的前提下提出的更高目标,体现了社会对教育的更高要求和更多期待,同时也是促进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教师素质的内在动力和更高标准。多年来,由于受中、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师生往往只注重考试科目而忽略其他等级或艺体类科目;为此,学校首先必须严格执行省颁课程计划,完善教育行政管理,制订合理、科学的课程实施计划,包括课程门类、课时分配、周课程表、作息时间表、活动周历表及课程实施要求与评价建议等内容,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其次,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还需要“提质”,即在关注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重视第二课堂的开发。
三、重师德师风,抓“强基固本”,让教师专业技能不断增强
1.持续不断地开展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自我教育活动,使广大教师自觉养成忠诚教育、勇于创新的奉献精神;谦逊严谨、乐于进取的敬业精神;团结协作、共同提高的团队精神,达到防患于未然之目的。我们懂得作为一个人活在世上,不论从事什么职业,第一重要的是做人。对于教师来说,做人更是第一位的,因为教育是精神事业,一个教师精神素质好不好,会直接在教学的态度、内容、方式以及学生的关系中体现出来。和传授知识相比,教师对学生精神上的影响是更重要的。
2.经常组织教师温习《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牢固树立“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大基本理念。这可是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指导性文件。我们明白,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式,决定着学校教育的高度。通过学科规划与实施建设专业团队,以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文化,让教师在“专业发展规划”引领下主动成长。
3.充分发挥名师作用,组织帮、传、带活动,进而成立教师发展共同体。(1)让名师上示范课、开讲座,发挥名师带头引领作用;(2)让名师听课、评课,激发一线教师的动力与活力;(3)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即同课题不同教案、不同教学风格的比较、探讨活动,集聚正能量,促进不同类型教师迅速成长,从而造就一批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技能过硬的骨干队伍,有的甚至成为优秀的教师。
四、重校园文化,强家校联系,让学校教育“热闹”起来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风貌的整合和结晶,它表现为学校的综合个性。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积淀,每所学校自然也应该有自己的“符号”与“表情”。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同时,校园文化也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是竞争力,其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上。
“千好万好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好。”学校工作要想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在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必须合理宣传自己,学校经常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活动这一载体就是最好的宣传。
总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用发展的眼光,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提升办学水平,提高办学质量,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既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使命。
参考文献:
卢菊花.对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几点思考[J].甘肃教育,2012(14).
?誗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