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中的形式美与作者情怀

2015-06-18 13:21阎丽芬
新课程·中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形式美审美情趣

阎丽芬

摘 要:在古诗文教学中,努力践行课标精神,从美学的角度,使学生感受诗人情怀和古诗文意境的同时,也能够体会其中的美学意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古诗文阅读;形式美;诗人情怀;审美情趣

新版课标中对于课程基本理念第一点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笔者努力践行课标精神,从美学的角度,使学生感受诗人情怀和古诗文意境的同时,也能够体会其中的美学意蕴,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美学中的形式美内涵

在美学领域里,“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形、声)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律(如整齐、比例、对称、均衡、反复、节奏、多样的统一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即具有审美价值的抽象形式。通常所说的形式美,就是指这种具有情感意味的抽象形式的美。”事物所呈现的这种外在形式,可以通过它们身上所具有的特别属性显现出他们的美感。事物之间还会遵循着某些规律呈现着更加和谐统一的美感。而这些美感若能被饱腹才学的作家或诗人捕捉到,就会给世人留下千古美文或美诗。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在灿烂的中华古诗文文化中汲取营养,并且能够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获得审美情趣的提高,“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是笔者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一直思考的问题。

二、形式美与作者情怀

王君老师说,“诗人的情怀是一种对人生万象的洞悉和关怀,是一种努力用文字为大众驱苦施乐的愿望。”“洞悉和关怀”说得尤其好,“洞悉”是对万事万物敏锐的体察与思索;而“关怀”则是作家本心所具有的仁慈和大爱。能把这两点幻化成能悦动人心的文字,又是多么美好和美妙的事情。古诗文的形式美是诗人情怀的直接凝练。诗人通过特定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这些诗歌意象还可以抽象为具有审美价值的抽象形式。

1.“形”的和谐搭配、“色”的对比分明与诗人情怀

唐代边塞诗人王维的名篇——《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誉为千古名句。(《使至塞上》)“那无尽的长河、广阔地平线上的落日、大漠孤堡上的烽烟,透露着走马西来天尽头的豪迈气概。”那么这种“豪迈气概”如何在形式美中体现出来呢?首先,“大漠——面”“孤

烟——直线”“长河——长线”“落日——大圆”,在这几组形状组合中,既有线面组合也有线圆组合,形状搭配大气而丰富,空旷壮美之间不失豪迈气魄。美学理论上讲“直线表示力量、稳定、生气、刚强”,因而在王维这首诗中所要表达的当然是雄浑壮阔的美景之下的满怀豪情。其次,在这两句诗中,也存在着色彩的大气对比:大漠的“土黄”与烽烟的“昏黑”、长河的“混黄”与落日的“橘红”。这些景物的大气颜色构成了塞外特有的壮美风光,让我们读后不得不叹服诗人那灵动思维与绝美的文字。从形式美的视角来读王维的诗,也别有一番意味。

2.声音反复与词人情怀

“客观事物美的感染力,是通过光、色、形、声等物质属性作用于我们的感官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很有特色,我们也可以从形式美“声”的角度来赏读。比如,她的那首《声声慢》,开头14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14个字同押“I”的韵,都是连用四个唇音,之后又连用八个齿音。显然,声音在反复中越来越细小尖利。在这种声音形式反复中,我们会在不断的朗读中体会到词人寡居之后的那种无从寻觅的孤苦茫然的愁绪。

3.线面对比、调和与词人情怀

在画家眼中,“‘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有诗境之美,其实更偏重于绘画的形式美: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面”这种几何图形具有宽大而厚重的特点,而“线”具有细长而单薄的特点。因而“房屋——面”与“流水——线”这两组事物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房屋门前一条小溪静静流淌,是一幅让词人心生艳羡的静好画面。而这两种鲜明对比间不是没有联系物的,起到联结作用的就是这座“小桥”了。“小桥”在线与面的对比中又起到了调和作用,使得这种对比既不至于太突兀,又给这种静好的画面增添了些许温馨。可恰恰这种静好温馨的画面不属于词人自己,只能更加反称出自己孤独与无奈的心境。结合全词苍凉萧瑟的意境,就更加容易理解诗人的那分断肠人的“秋思”情怀了。

4.点线面对比与作者情怀

不仅在画家眼里有着线条构成的形式美感,在明末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一文中同样可以略见一斑。“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一句恰到好处地运用了白描手法。不仅如此,若从美学形式美的角度来品味,也能领会其中的情感蕴藉。“湖——面”“长堤一痕——线”“湖心亭一点——点”“舟一芥——线”“舟中人两三粒——点”。试想,把这些运用白描手法写出的景物抽象成具体的图形时,会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偌大的湖面之上,只远远看到一道细长的痕迹(长堤),只有那一个圆点(湖心亭),只有一线枯草(舟),两三个米粒大小的点(人影)。霎时间,头脑之中出现了这种线与面之间、点与面之间的悬殊对比。在辽远空寂的湖面之上,“线”与“点”显得多么轻淡与渺小。按照这种形式美学理解,我们很容易感受到空寂和渺茫的氛围。由此我们也就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情怀了。

总之,“高明的教育就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勇于探索,敢于坚持真理,使学生的物质与精神的需要上升到审美的高度,真正实现感性与理性、情感与理智的统一。”从美学理论角度,利用形式美的方法分析理解古诗文,既能够发现其中的形式美,领会作品中蕴含的诗人情怀,还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更好地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践行课标精神,使学生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刘叔成,夏之放.美学基本原理[M].3版.2001:89,94.

[2]王君.一次成功的心灵按摩:再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J].语文教学通讯:B,2014(12):55.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36.

[4]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7.

?誗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形式美审美情趣
现代室内空间照明设计形式美的探析
论庆阳香包的图案设计特色
装饰性绘画的美学原则
基于国画教学中鉴赏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浅析形式美在装饰画中的重要性
绘画艺术的本质特征再认识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论赏识教育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
包装设计中字体的形式美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