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艳怀
摘 要:在新一轮课改中,教师以全新的观念,积极投身课改,在改革与探索中不断实践新课标的理念。当前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标志之一就是教学改革发展到学法改革上,学法改革的核心是真正承认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教学活动;主体性;合作学习;归纳能力
结合化学新教材的编写特点及宗旨,我在教学程中对学法改革进行了初步的尝试:由原来的一人演示,全班观察;一人讲解,全班听课;一人板书,全班笔记的授课方式改为全班积极参与,踊跃参与教学,走上讲台的形式。下面我就把这次尝试运用于课题《水的净化》的教学中。
一、在现实生活中设计有兴趣的问题,围绕问题展开教学活动
教师要善于从现实生活当中发现并提炼出符合具体教学内容的问题,使问题在学生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成为一根引线,潜移默化地诱导学生沿着知识产生、形成、创新与发展的轨迹去探究。而水的净化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当今家喻户晓的话题,学生很易于发挥。首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体育课下课后,当你大汗淋漓地跑进教室,看见桌上有这样三瓶水,长江水、自来水、纯净水,你肯定不会选择哪一瓶来喝?学生都会回答长江水,让学生讲解原因,就把纯水与自然水问题解决了。那么,你们想不想将长江水转变为自来水,甚至转变为纯净水,自然引入水的净化方法,而长江水转变为自来水就涉及了沉淀法、过滤法、吸附法。而要转变为纯净水,就用到了蒸馏法。把本节课的知识点就串起来了,也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参与的原动力,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能激发积极而持久的学习动机。
二、在实验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学生做过滤实验时,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先讲解过滤的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教师再演示,最后让学生操作,唯恐学生操作不规范,虽然都做成功了,但学生的积极性未调动,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被动地重复,操作要点掌握不牢,效果不好。现在我的做法是,让学生通过预习,结合教材提示及过滤操作图,自己先进行过滤操作,并总结过滤操作要点,教师只在旁边静观聆听,冷静不冲动,不要任意打乱学生的操作,当好学生的咨询者,在必要的时候做相应的指导。当学生出现失误或失败时,要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分析原因,重新实验,直到成功为止,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地探究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当滤纸没紧贴漏斗壁,中间留有气泡,引导学生对比观察过滤速度,学生马上就明白了“一贴”。当漏斗内的液体高于滤纸边缘,滤液仍浑浊;滤纸高于漏斗边缘,滤液易使滤纸边缘下垂,通过错误操作,深入学生内心,体会到“两低”。当漏斗下端没紧靠烧杯内壁,就会使滤液飞溅,而玻璃棒如不紧靠三层滤纸处,会使滤纸被捅破,使滤液仍浑浊,当装液体过滤体的烧杯口没紧靠玻璃棒时,液体易倒在装滤液的烧杯中,学生真切感受“三靠”。这个结论的得出比老师直接给答案来得辛苦,但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中培养
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精神。
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长期以来,教师都习惯于学生安静地听课,独立地思考,课堂发言单打独斗,学生的思维并不能得到真正的启迪,也就无法进入主动、开放和发展的状态。在硬水与软水的知识点上,由于知识大多在书上已经呈现,我的做法是把知识设为四个问题,即硬水与软水的定义;硬水与软水的检验;硬水带来的危害,硬水软化的方法。分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再让小组推选代表上台讲述,我只是作适当的补充。由于集体动态式的讨论,可以克服学生思维上思考动力不足的缺陷,弥补思考的内容单一,思考深度较浅,思考效果不明显等缺点。同时,学生在集体讨论发言时相互影响,以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拓宽学习内容的覆盖面,学生考虑问题会更全面、更周到。在讨论中大家可以互相启发和共勉,得出的结论和方法会更深刻、更有条理、更有深度和广度。避免单独发言时唯恐出错而畏首畏尾,反而抑制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影响学生,让学生去带动
学生,让学生去激励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的主
动性。
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对知识的归纳能力
归纳总结是对课本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和归类的过程。在本节课教学中,传统的模式是老师帮学生归纳本节课所学,代替学生思考,我让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的收获,学生纷纷起来谈了一些所学,为了使学生掌握总结技能,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充分挖掘本节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的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构成一个动态的知识网络。不但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容易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成就感,学习兴趣就会倍增。
总之,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进入教师角色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自奋自立,自至其知”。无论对于教学还是学生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特别是在当今化学教育的现状和改革正处于“转轨的启动期”,进行教学改革是完全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李霞.基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化学教学设计:以《水的净化》为例[J].职业,2011(05).
?誗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