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它将世界各国的生产、贸易以及科学技术日益紧密的联系起来,形成全球范围内的有机经济整体,实现了各国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可能性。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选择了与经济全球化密切联系的社会主义市场将经济模式,不断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增加了各国经济之间的依赖性和不稳定性,增加了经济风险。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概述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内的有机经济整体。同时,经济全球化也是一个历史过程,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统一的市场,使得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相互融合,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经济全球化是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和生产力发展以及资本的对外扩张而逐渐形成的,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经济活动的全球化
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以及科学技术全球化。生产全球化指的是某一产品价值链由不同国家的不同企业共同生产完成。这时,生产的国家边界被突破,生产的企业边界也被突破,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行为延伸到其他企业。贸易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流通领域中国际交换的范围、规模、程度得到增强。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在金融业务、金融政策等方面相互交往和协调、相互渗透和扩张、相互竞争和制约已发展到相当水平,进而使全球金融形成一个联系密切、不可分割的整体。科学技术全球化是指各国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这是经济全球化最新拓展和进展迅速的领域。世界各国寻求高新技术合作的要求日益增强。
(2)全球性的经济协调
全球性的经济协调可以促进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往来,调节国家间的矛盾。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经济交往越来越密切,经济摩擦和贸易纠纷变得不可避免。这使得国际经济协调成为世界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其中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在调节国际经济关系中扮演者最为重要的角色。
3.经济全球化的属性
经济全球化具有二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产生,并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属性反映了世界经济中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属性有利于我们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个层面思考问题,揭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规律。
二、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通过科技进步的创新,在优化结构、增加效益和降低能耗、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实现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互相协调、速度质量效益互相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互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互相协调在内的全面协调。其根本在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要想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还包括向发展目标多元化转变、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并举转变、向以人为本这一核心转变、向经济结构全面优化转变、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
要想加快转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就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反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首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正确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要保持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这样更符合中国的实际,更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其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再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选择。转变经济发展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做到又好,又快发展,要把“好”字放在第一位,不要过分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最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才能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才能不断为人民群众谋福利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是自主创新
(1)自主创新推动产业要素高级化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基础是投入要素的高级化。之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自然物质资源和低技能的劳动,使得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容易造成资源、劳动等的浪费。开展自主创新的过程就是推动产业要素高级化的过程。通过自主创新,可以開发和利用新型能源,减少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2)自主创新推动产业结构高端化
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是为了把握全球科技发展前沿,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核心就是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是推进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导力量。通过自主创新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在全世界的产业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培育和形成一批新兴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3)自主创新推动经济体系知识化
在科技全球化的趋势下,以科学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引领我们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全球范围内都十分重视知识产权的建立,哪个国家或地区拥有了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就拥有了旺盛的生命力。二战后日本的快速崛起从某一方面来说就是因为知识技术仍然存在,并没有被摧毁。实物的发展都是在不断进步的,持续的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才是我国走向知识经济社会的关键。
三、經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经济全球化与市场经济模式
资源配置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计划经济模式,一种是市场经济模式。当今世界,所有发达国家都采用的是市场经济模式。在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走上了市场经济的道路,全世界出现了市场经济体制一体化的潮流和趋势。
(1)市场经济体制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安排
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结果就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这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的发展,可以有效的促进经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发展到现代化高级程度的一种必然趋势,是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的一种运行。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所以,我们要不断进行科学技术革命,促使新科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日益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中,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扫除障碍。
(2)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市场经济一体化的强大动力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昭示着市场的全球化。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中,因此建立了一套有效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的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经济全球化也会使得各国之间的国际合作与竞争日益深化,不断优化国际分工层次,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加快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2.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历史规定的形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保证了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发展方向。我国选择市场经济模式作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是我国积极主动的融入国际经济社会发展潮流并对世界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科学分析、借鉴与创新的结晶,具有鲜明的主体特色。我们要不断吸收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客服琪弊端,以创新的理念改革并不断完善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又符合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市场经济模式。不能简单地生搬硬套,探索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保持了较好的势头。在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中,中国率先走出来并快速的回复了发展势头。但是,中国的发展和壮大并没有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反而成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各国的未来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所取得的成就映射到了世界各个寻求和平发展的国家中,促使了整个世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树本.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分析[J].科技向导,2011(12):60—61.
[2]李炳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新探[J].管理学刊,2010,23(3):1—13.
作者简介:赵晨(1990.11- ),女,汉族,山东淄博人,武汉体育学院2013级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