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莲
摘 要:主要分析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高中历史教学为例,提出了科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证明,翻转课堂不仅有利于高中历史课的教学,学生成绩也在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高中历史
我国进行课改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我国不断学习国际先进的教育经验,用科技创新推动高效课堂。但是课改的成效不是很明显,有专家认为因为课改是自上而下推行的,制定政策者缺乏相关的教学实践经验,实施者也只是按照政策实施,制定者和实施者之间没有形成互动交流。翻转课堂的出现是教学工作者自发推动的,是一场自下而上的教育改革,为现代课堂教学开辟了新的道路。高中历史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模式教学,是教学创新,更是教学进步。
一、翻转课堂概念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方法,采用学生在家里看视频,而不是教师在课堂进行知识讲解。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听教师讲解,完成课堂练习和回答教师的提问,但是翻转课堂突破了这种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翻转课堂的概念是由美国林地公园学校的两位化学教师提出。随后,这种教学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现如今,翻转课堂已经为全世界所熟知,成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1.翻转课堂教学理论构建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划分为几个部分,制订多个教学目标,学生利用课前时间进行核心知识的自主学习,课堂上进行知识的讲解和深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翻转课堂中,教育技术和学习活动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信息技术帮助翻转课堂的顺利开展,所以,教师和学生都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
2.翻转课堂教学模型构建
标准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划分为体验学习、概念探究、意义建构和展示应用四个阶段。结合我国的具体教学需求,可以将教学模型的整个过程分为课前和课中两个部分。课前的教學任务是:教师提前依据课程内容制作微视频,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布置教学任务。教师承担指导者的责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和讨论,巩固知识。学生按照教师的教学安排进行课前自主探究学习。课中,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个性化的指导,然后总结知识,反馈评价。教师在课程结束后进行总结点拨,学生加强巩固练习。
三、翻转课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在前面提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构建的基础上,我们以“高中历史课”为例,设计整个教学流程。首先,本次课程教授对象为高一学生,有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班级人数为42人,将学生分为7组,6个人一组。教师要协调好各个小组之间的关系,并且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1.课前
教师要在课前准备教学资源,可以提供一些相应的历史参考书、关于历史事件的电子课件和教案、历史事件改编的微视频和电影、相关的专题学习网站等素材。一般教学资源可以分为两个类别,基础资源和扩展资源。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准备不同的教学资源。其中,微视频的制作是翻转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根据每节课的课程内容,至少为学生准备1~3个微视频课程,应该注意每个视频只能介绍一个知识点或者展现一个教学案例。微视频制作完成后,将视频和其他电子教学资源上传到新浪网盘或百度网盘,以便学生的下载学习。接着,教师要给学生制订教学任务,并且在学生自学完成后,了解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学的能力,理解教师安排的任务并自觉完成,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学习扩展资源。学生也要善于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把问题反馈给小组长,经由小组长呈现给教师。
2.课中
以高中学生学习“辛亥革命”这一章节为例,探究翻转课堂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合作探究阶段,小组学生合作完成辛亥革命这一章节的学习任务,交流学习上的问题;个性化指导教学阶段,教师收集学生问题,进行个性化的指导教学,巩固课程的重难点,学生巩固练习阶段,学生可以在小组内把自己遇到的难题和小组成员分享,并共同解决;教师总结点拨阶段,小组长作为代表总结本节课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学习收获,教师对集中出现的难点进行讲解;反馈评价阶段,教师从学生个人出发,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打分,并对学习效果好的小组给予奖励。
翻转课堂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主体转为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课堂上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真正做到了素质教育,创新了教学流程。翻转课堂鼓励学生课前学习新知识,课中进行小组协作,教师答疑。这就节省了课堂学习的时间,留下更多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帮助学生掌握课前自学的知识是重点教学环节。翻转课堂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应该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晓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宋艳玲,孟昭鹏,闫雅娟.从认知负荷视角探究翻转课堂:兼及翻转课堂的典型模式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4(01):105-112.
[3]陈怡,赵呈领.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02):49-54.
?誗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