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生成资源的利用

2015-06-17 22:43吴兴付徐明玲
新课程·上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生成资源课程改革课堂教学

吴兴付+徐明玲

摘 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内核。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一文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

关键词:生成资源;课程改革;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互动教学”“对话教学”的过程中,大量的课程资源也在不断地涌现和生成,学生的一言一行是资源,学生的提问质疑是资源,学生的观点看法是资源,学生的兴趣爱好是资源……可是我们该如何处理这些生成资源呢?回忆这些年我的成长历程,学生的生成资源一直陪伴着我成长,下面我就粗浅地谈谈对课堂生成资源的一点感受。

一、多种生成,排序用

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经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产生的一些情境和问题。面对这些教案中非预设的生成,往往让教师手忙脚乱,经常是为使自己的教案圆满地按预设执行完成而轻易放弃了。比如,我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的时候,为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的课改理念,我大胆地把这个探究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学生根据探究2、5倍数特征的经验试着用他们喜欢的方法来探究一下3的倍数的特征。结果真是出乎意料,我在巡视的时候就发现学生有以下几种生成资源:(1)没有特征。(2)个位上的数是1、3、5、7、9。(3)个位上的数是3的倍数。(4)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看到这么多的生成资源,我一时不知道从何下手,心想这些错误资源有没有必要拿出来进行探究,我只要把正确的生成资源讲明白了不就行了吗?于是我就只拿出正确的那个生成资源开始讲解,带领学生通过验证的方法证实了那位学生的猜想是正确的,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通过课堂练习,我感觉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可是,下课后一个孩子却向我问道:“老师,张浩怎么那么聪明呢,他怎么一下子就想到3的倍数的特征是要把各个数位上的数字都加起来的呢?”是啊,他怎么就一下子想到了呢?于是,我找到张浩问情况,结论却是:“我学过了。”这样的课堂能算是以学生为主体了吗?显然,我没有真正尊重学生的生成资源,没有让这些资源发挥作用,也没用基于这些资源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带着这些思考,我反复研究学生的这些生成资源,原来这些资源就是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的具体体现。由于学生受2、5倍数特征的负迁移的影响,学生很容易先想到3的倍数特征是“个位上的数是3的倍数”;还有的学生会发现21,15,27,39等也是3的倍数,所以,他们认为3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的数是1、3、5、7、9的数”;但另一部分学生他们认为3的倍数“没有特征”,这部分学生的思维显然要高于前两种,因为他们发现前面的猜想都是错误的,单从个位数字上来判断是不能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的,所以,他们才会认为3的倍数是没有特征的;而我重点研究的那个正确的生成资源,学生是很难想到的,基本都是他们原来就知道了这个结论,而我直接就对这个资源进行研究,这是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没有利用好那些错误的资源也就没有了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没有了知识产生的过程,没有了实验研究的过程,也就没有了为学生积累探究倍数特征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只有善于捕捉和利用学生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才能为学生展现灵动的数学课堂。

二、错误生成,机智用

“错误”伴随教学始终,它有时发生在学生方面,有时发生在教师方面。教学中随时发生的“错误”都有可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有效地挖掘利用好这种动态生成资源,可以引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激起学生探究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同时也让我的教学更加机智。如,在教学时遇到这样一道解决问题:学校图书馆里有故事书840本,比科技书的3倍多12本,学校图书馆有科技书多少本?本题在设计时我有意把数字改为不管你选用什么方法都能除得尽,这样就可能造成学生出现错误。结果就正如我所预料的那样,出现两种算法:第一种:840÷3=280(本),280-12=268(本);第二种:840-12=828(本)828÷3=276(本),但是选用错误方法的学生明显有些少,还有部分学生犹豫不定,这时我果断地站在了错误算法的那一边,并向正确的那方提出了疑问:“你们看,这不是3倍多12本嘛,所以应该先用除法才对。”正确的一方当然不会服气,于是他们采用了示意图、线段图等不同的方法给我们讲解,一步一步地那些一直采用错误做法的学生都回到了正确的路上,我又接着追问他们,你们怎么都不支持我了,于是我随便叫了一位学生,让他谈谈现在是怎么想的?对比刚才的想法是哪里出现了错误?以后做这样的题要注意什么?这样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彻底弄清了这类题。接着我竖起大拇指对学生说:“大家的思维碰撞太精彩了,真是好样的!”这样的错误既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了思维,又不会给错误的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因为老师也和我一样犯了这样的“错误”,为学生营造了安全的心理氛围。

上述案例中,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还是教学的资源,是课堂活动的共同创造者。动态的课堂面对无数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生成的教学资源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我通过巧妙利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同时也让我变得更加机智。

通过一次次的课堂实践,现在我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能遵循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随时调整教学环节,灵活驾驭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常言道:“不经历风雨,何以见彩虹。”只有实现师生在课堂中的真正涌动和成长,才能让课堂教学更具生命的亮丽色彩!而最终我们将看到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吴志健.生成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以小学数学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02).

?誗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生成资源课程改革课堂教学
捕捉利用生成,形成创新阅读感悟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课堂生成资源应用探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谈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