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才九十

2015-06-17 00:44:17谢作文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工分生产队山地

谢作文

今年农历十月二十四日,是父亲九十岁的生日,可父亲两年前就离我们而去了。

曾记否,我在省委党校学习时,老师在讲课时告诉我们说:“现在的生活条件,现有的医疗水平,人死于一百二十岁之前,都是死于无知。”父亲走了,我时不时地想起老师的教导,心想父亲莫不是“死于无知”?

“无知”这一词,用我老家那边人的话来说就是“傻”。父亲的个性特别,很多时候表现出来的莫不就是“傻”?

我的农民父亲确实“傻”了一辈子。在他古稀之年的时候,老家屋场后的山地几乎都写上了父亲的名字。这一片山地种的是他的红薯,那一片山地种的是他的芝麻,这一片山地种的是他的黄豆,那一片山地种的是他的蔬菜……一段时间内,每年父亲出售的干红薯丝都在两千斤左右,出售的黄豆都在六百斤左右。谁知这些斤两的背后父亲花费的劳动时间是多少?付出的劳动强度有多大?村里人劝他不要太劳累了,他却不以然,年复一年地照样干,口口声声还在说要为儿女们省一点负担。

农村在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前,大集体的弊端谁都知道,那就是磨洋工,混工分。可父亲没有这样做。干任何事情都像干自己的事情一样。开荒垦地,兴修水利,扶犁打耙,样样都干在前,吃得苦,肯出力。我高中毕业后回乡当知青。十分清楚地记得第一天参加集体劳动时,全队男女老少在一块约十亩大小的田里薅禾。几十号人相继下田,薅着薅着,父亲很快就薅在别人的前面去了。父亲来回薅了三个回合,少数人薅了两个回合,可大多数人才薅一个多回合。晚上我在父亲的记工单上一看,才知道父亲的工分与大家都一样。我心里很是纳闷。

从小学到高中我一直在外念书,做农活,特别是花手脚功夫的活儿便是很不适应。但我个头高,力气大,生产队里很是看重我这个“知识分子”,便与生产队里同龄的男子汉享受同等的待遇,每日劳作下来都满满地记上十分的工分。父亲知道我的短处,他生怕自己的儿子做不赢别人,愧对这“十分”。父亲每每在这当儿就不得不做两个人的功夫。如挑稻草。那时,稻谷收回后,稻草在田里晒上一两个太阳后是要挑回来留给生产队里的耕牛过冬吃的。捆稻草就是一种手脚功夫。我不会打把打捆打担。这时,父亲就必须做上两个人的活。其实,父亲也大可没有这个必要。当时,也有不少人达不到这种同工同酬的要求,可是他们没有像父亲那样,害怕人家说自己儿子的闲话,得了冤枉工分。

父亲的性格直爽,脾气也十分暴躁。常对不公平的事、不正派的人,大发雷霆;常对损公肥私的事、自私自利的人,怒吼不止。我母亲在一旁就说他傻:“关你么里事,又不是你一个人的,只见你得罪人。”那时,我在一边也暗自想,父亲可能是有点傻。

父亲的脾气大,有时还体现在家庭暴政上。我参加工作后,父亲经常简单而又严肃地对我说:“不是自己的钱财不要得,不是自己的爱人不要爱。”严格要求是父亲一贯的要求,记得儿时的一些事。说实在话,我们兄妹都老实听话,偶尔犯个小错,如下雨天跑到雨中去玩什么的,吃饭慢、挑食什么的,他就暴跳如雷。当我十来岁的时候,有趣的事发生了,我听人说我父亲是个“逃兵”。我如获至宝,像是有了一把杀手锏似的。每当父亲发脾气时,我就说:“你这个国民党的逃兵怎么这样对待共产党的红小兵呢?”父亲真是哭笑不得。父亲特爱面子,尤其是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国人参与的政治运动特别多。父亲怕批怕斗,所以对“逃兵”二字特别敏感。

说起这事来,确实也还有一点趣味。村里一些人就这事也说他傻。我父亲他有兄弟四个,他排行第四,在日本投降之前被国民党抽去当壮丁,说是北上抗日。鬼子一炮打在我家三重房屋的中堂内,房子毁了,父亲的长兄被炸死了。他有心出口气,这当儿让父亲去当壮丁,感到机会到了,他便傻乎乎地去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约在1947年上半年,父亲随着他的部队来到了大别山脚下的霍山县。父亲万万没有想到,也不可能想得到,这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向解放军全面进攻遭到失败后,依仗兵强马壮、装备精良的优势,以津浦、陇海铁路为纽带,集结大量军队,企图一举歼灭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阴谋诡计。约这年八月份,刘邓大军挺进了大别山。战斗就这样打响了。父亲面对的敌人不是鬼子而是“共匪”。父亲犹豫了,想逃跑的念头不时地袭上心头。很快,父亲所在的这支部队,被刘邓大军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死的死,伤的伤,俘的俘。父亲说他应该是被俘的那部分人。可他不清楚,他只是不愿意继续与解放军打仗,便趁人不备之时当了逃兵。父亲后来回忆说,逃跑的当天晚上,借着岸边的掩蔽物在一口山塘里躲了一夜。等战场打扫完了,部队开走了,他才敢从水塘里爬上岸,拼命地往老家跑。那时没有车坐,没有马骑,上千公里的路,我不知父亲是怎么逃回来的。至今我都想不通。父親吃饭的速度特别快,走路的速度特别快,做事的速度特别快,我时不时地在想,这是不是与父亲当过壮丁当过逃兵有关?

“文革”后期落实政策,父亲的一些“战友”被落实了,家人解决了户口,自己拿到了工薪,可父亲则榜上无名。“战友们”要他去找“首长”写证明,要他去上级机关上访,从不愿求人,生怕麻烦人的父亲却冷冰冰地说上一句:“没有就没有,何必去麻烦人。”“战友们”和村友们当着他的面说,你这人个性太刚烈,是不是有点傻?

父亲就这样傻乎乎地走过了他漫长的一生……

责任编辑:黄艳秋

猜你喜欢
工分生产队山地
山地草甸
青海草业(2022年2期)2022-07-23 09:34:58
浅析生产队政治夜校对农民的影响
广告大观(2020年10期)2020-10-20 00:08:43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
挣工分的日子
金秋(2018年17期)2018-12-19 01:07:46
山地之旅
乡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 06:50:54
山地之美——雨补鲁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3:48
生产队的那些日子
剑南文学(2016年13期)2016-08-23 12:10:54
In situ synthesis ofhydrophobic magnesium hydroxide nanoparticles in a novelimpinging stream-rotating packed bed reactor☆
生产队里开大会
小说月刊(2015年3期)2015-04-19 07:05:55
“600工分”的故事
老年世界(2013年15期)2013-08-13 09: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