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行

2015-06-17 19:14麦友安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藏经洞鸣沙山月牙泉

麦友安

第一次西域之旅,自然多了悠游自在、体验新鲜的心绪。经过34小时的车程,27日早上6时40分,我从兰州站出来,原来兰州市貌比我想象的还要好:优质玻璃窗门、现代化材料建成的兰州火车站明亮崭新、宏伟壮观;天水路笔直翠绿整洁;人流有秩序地来来往往。我买好8时40分兰州至柳园的火车票,去火车站斜对面的“牛肉面大王店”品尝兰州名牌饮食牛肉面,味道还好:面长而有韧性、爽口,面汤微辣而味鲜美,汤色金黄。吃完早餐,赶紧踏上了兰州至敦煌的旅途。

兰州至敦煌路段,地理学上称为“河西走廊”,是历史上有名的“丝绸之路”,有1000多公里,几乎贯穿整个狭长的甘肃省全境。历史古迹、文物众多。同行的兰州铁路局张建生为我介绍这里的风物、概况。我看到的,除了铁路两旁少有的绿洲、树木以外,都是戈壁、沙石砾、秃山峦。很少见到水、工厂;村庄矮而简陋、分散、古朴,全是原始性的那种状态,且常建在高土基下面,也许是为了防风沙的需要。到近城镇的所在地,才会见到有更多的绿洲、风物、产业、城市化的建筑。临近武威,我对张建生说,这里也可搞“南水北调”工程,有水就有生机,在沙砾平川地方利用当地山、土、石资源建规模工厂,解决当地人就业,形成厂房、绿洲、作物、生态一体化的风貌、格局。改变这里原始、荒芜、落后的自然和社会状况。党中央搞援助、开发大西北建设就是这个设想。

过了武威直至山丹的路段,则完全到了戈壁、荒漠地带,寸草不生。秃山荒岭,石砾沙流,黄土光坡,青草枯萎,荒芜满眸,偶尔才看到几队羊群在嚼着枯草和零星住处,我想,这就是我在书本上读到的“大漠孤烟直”的景象了。

过了山丹,又渐见绿洲。从张掖市至酒泉、嘉峪关市地段,绿色和风物、城廊多了起来。在清水镇地带,举目南望,我看到了祁连山主峰,高达5547米,群峰耸立,白雪皑皑,雄伟壮观。我确信我真的看到奇山大观了,赶忙拿起照相机,拍摄下这难得的历史瞬间。

在酒泉市和嘉峪关市,我才又看到了现代化城市的影子。在嘉峪关市,我看见了万里长城终点——古朴雄奇的嘉峪关,我赶紧拿起照相机。

敦煌人的旅游经济意识是很浓的。深夜我刚步出柳园站站台,就有几十辆轿车、中巴吆喊着赶赴敦煌市。二三十元的价格坐上柳园至敦煌127公里路程的轿车,我觉得挺便宜。当晚,我就下榻舒适的敦煌市涉外四星级宾馆——敦煌宾馆。这间宾馆是敦煌市最豪华的,名气大、设施好,很多外国元首都下榻过。

28日上午来宾报到。下午进行峰会的第一项活动:参观鸣沙山、月牙泉。

沙不淹泉,泉不干涸。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的鸣沙山、月牙泉,是甘肃省著名的自然景观,国家4A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距城区仅五公里。千百年来。人们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沙岭晴鸣、月泉晓澈”的美文赞誉这塞外一绝风光。车未到时,远处空濛迷茫的鸣沙山轮廓已给了我极美的印象。参观完待开发的“鸣沙山月牙泉商业一条街”地址后,我们就驶向景区腹地。

车拐弯行驶在沙山的山坳之间,我终于体验到行进在大漠中的感受:寂静、高旷、豪爽、壮美。车很快转到目的地月牙泉。

原来,月牙泉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奇特:三面是高高的山体,将月泉完全合围,泉周边不作任何防护设施,而泉水清澈。泉左边是木结构的亭台楼阁,最高的塔形楼阁叫月泉阁,很是雄伟壮观。这些木建筑因其年代久远以及刻有很多楹联、石碑等,我觉得它很有历史和人文价值。当我正记录楹联时,同来的敦煌电视台、广播电台记者要采访我,好在我对答如流。楼阁与月泉间建了一些石级,方便游人观赏。当我行走在泉边轻细柔软的沙山拍摄月泉时,所有的人都在议论、惊奇:为什么月泉就在沙山脚下,经历千年风吹日晒而不被掩埋、永不干涸?答案是:白天游人登沙山等滑下的沙,到晚上转风又轻轻将它吹起,带返上沙山顶,这样有规律的良性循环,就是沙山经历千百年不被磨平、月牙泉不需任何防护也不被淹没的原因,这就是“沙漠奇观”的独特奇妙所在。后来,我们爬沙山。凭我的体力,爬上沙山顶是不成问题的。爬上了山顶的好汉,欢呼呐喊,合影留念。下山,是一种柔软舒适的享受。

29日上午参观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方25公里鸣沙山东麓的石山崖上,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被称为“文化瑰宝”、已有1600多年历史的莫高窟,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窟形建制分为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多种形式;彩塑分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壁画类别分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佛教史迹画、建筑画、山水画、供养画、动物画、装饰画等,画的内容系统反映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个朝代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此外,在藏经洞又出土了经卷、文书、织绣、画像等5万多件,艺术价值极高。现在,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由敦煌研究院承建的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观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车到莫高窟地段时,从车窗右边就看见不远的断崖壁分几级错综排列着许多方形洞口,这是石窟的门口。导游说,莫高窟全长1.2公里,左边的已全部开放,现在看到的右边仍未对游客开放。石窟大小不等,最小的刚能把头钻进去,最大的从山脚开到山顶,高达40余米。最具艺术价值的在壁画,若按2米高的宽度算,壁画从敦煌市区可一直铺到莫高窟。

下车行进在景区外围,就显出气势非凡。青翠的绿洲,宏大的艺术陈列中心,古雅的牌坊,满目的商铺特产,在昭示着这里确是一块宝地。大牌坊前面,竖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几行字:“敦煌莫高窟,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干事:费德里科·马约尔。1987.12.11。”

进入莫高窟,游客要分成16人一队参观洞窟。虽然带得相机进去,可是绝对不允许拍照,可见对洞内文物保护之严。导游带领我们依次参观了331号洞(唐朝)→420号洞(隋朝)→16、17号洞(即藏经洞,唐朝)→427号洞(宋朝)→428号洞(北周)→096号洞(即九层楼,初唐,内藏35.5米高的大佛像)→231号洞(盛唐,内藏26.29米佛像)→148号洞(盛唐,内藏15米长的卧佛)。这些洞窟确实给了我远古艺术的享受和很深的印象、很大的震撼。其一是洞窟的艺术综合性强,雕塑、石窟建筑风格、壁画有机和谐圆融一体,艺术层次感非常丰富、鲜明,立体视觉效果极佳;其二是洞窟艺术画像朝代、年代分明,远古时代生活情景和艺术表现手法历历呈现在眼前,如临其境;其三是大佛像的雕刻堪称宏伟,在洞内屹立着三四十米高的栩栩如生的大佛像,真有高山仰止的感觉。最令我感兴趣的是藏经洞,这个和我们家乡有缘分、收藏过一代宗师六祖惠能大师最原始、最有价值的敦煌本《六祖法宝坛经》本子的地方。我猎奇似的进入16、17号洞寻找洞中之洞藏经洞。藏经洞就在刚进入门的右侧,用铁链、木栅栏等设施围着小洞口供人参观。藏经洞洞口很小,大约刚能容一个人进去,洞内高三米,深一米多,里面很黑,因而显得很神秘。很多人都把头探进去一睹藏经洞尊容为快。面对着藏经洞,我不禁对这个曾经珍藏过5万多件艺术价值极高的经书文物的小小洞穴肃然起敬!

使人感到震撼的还有藏于洞内的几尊30多米高的唐朝凿成的大佛像。最高大的一尊是九层楼内的35.5米大佛像。由于是初唐凿成,黄白沙石铸成的巨大佛体从楼底一直延伸到楼顶,散发着悠远的馨香,古朴、神秘、慈祥、庄严、肃穆,需仰视才看清全貌。

敦煌行——我难忘的大西北之行!

责任编辑:黄艳秋endprint

猜你喜欢
藏经洞鸣沙山月牙泉
眼缘
沙漠奇观——鸣沙山月牙泉
月牙泉和它的“兄弟”
月牙泉在叹息
月牙泉
敦煌吐蕃佛寺隆福寺及藏经洞之探究
是非百年:王道士与藏经洞
八至十世纪的敦煌杜氏家族研究——兼及藏经洞文书的“偏向性”
鸣沙山
月牙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