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银玲
送走毕业班,我又迎来了30个一年级的学生,还不到两周的时间,却遇到种种问题(文中所涉人名均为化名):
镜头一:
铃声响,教室里学生吵杂一团。老师走进教室才有片刻停歇,一会儿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争着打小报告“飞飞用脚踢栩薰。”“增洋一直喊得很大声。”“君逸离开座位。”……
镜头二:
早会课开始,心瑜的爸爸在帮她做数学作业。爸爸一走,她就哭了,闹着不上学了。
镜头三:
上课的时候,好几个学生呆呆坐着,不积极主动,不肯出声,不举手,老师提问还坐着甚至不回答。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
……
从幼儿园到小学,改变的不单单是环境,学习方式、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方面都会发生改变,正是因为这些来自各方面的改变才导致了孩子进入小学后的种种不适应。作为一年级班主任,该如何帮助孩子们尽快进入“学生”这一新的角色呢?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浸润于和谐的文化之中,如沐春风,如浴甘露,受益无穷。冯恩洪说:“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要想让孩子顺利渡过“入学关”,首先要让孩子在心理上乐意接受学校的新环境。
班主任应该充分利用好自己的主阵地———教室。开学的前一天,我就和孩子们一起布置教室。我出板报,“拼音乐园”“学习礼仪”等内容再加上鲜活的插图,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纷纷投来崇拜的目光。当然,孩子们也不能闲着,有的画画、有的亲手种植小植物、有的笨手笨脚地打扫卫生……忙了一天,“生物角”“小荷初露”有模有样,把教室布置得充滿童趣又富有学习的氛围。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孩子们很欣喜,也减少了他们离开幼儿园后产生的心理反差。
二、重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面对新的老师,新的同学,孩子开始总会显得无所适从。作为班主任,我们要走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去倾听心的低语。在师生心灵交流的基础上,创造多种途径帮助学生结识新的朋友,为他们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增强集体归属感。首先,珍惜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班主任老师甜甜的笑容和亲切的话语能消除孩子对陌生环境戒备的心,取得他们最初的信任和尊重。其次,耐心倾听,努力与孩子沟通。多叫学生昵称,会使学生倍感亲切,觉得老师就像他的亲人或好朋友,无形中拉近师生心灵的距离。
班里一个女孩叫心瑜,经常哭闹着不来学校。家长把她送到学校后一离开,她就开始坐在位置上哭泣,好几个星期都没办法进入学习状态。我于心不忍,决定帮助她。一天早上,她独自站在楼梯口哭,不肯进教室,谁劝她都徒劳无功。我就走上前去叫她小名“小鱼”,她终于肯抬头看我了。“你今天很漂亮,如果不哭会更漂亮的。来,陪老师进教室吧!”我拉着她的小手走进了教室,很快她就跟大家一起学习了。课后,我还经常抽出时间和她聊天,并且招呼其他小朋友和她一起玩。慢慢地,我听到了她发自内心的笑声,学习也进步了许多。
三、寓教于乐
开学初,要一年级的小朋友安安静静地上完一节课是很困难的。一年级教师可以学习和借鉴学前教育的教学经验,重视环境创设、重视游戏活动,帮助孩子积累各种各样感性经验的做法。教学中要善于将游戏引入课堂,注重形象直观,把孩子的兴趣引导到主动学习中去。因此,在进行拼音教学时,我创设了“拼音王国”这一情境,把每一个拼音塑造成鲜活又具其特征的人物,穿插精彩的故事情节,孩子们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在美丽的童话世界里愉快地学习、做游戏。这样寓教于乐,会使孩子们更乐于接受小学教育,更喜欢校园生活。
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年级学生在刚入学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纪律的概念,他们有时会在课堂上随意离开座位,会在学校集会时议论纷纷,会在课间互相追逐打闹。遇到这种情形,班主任切忌简单急躁,必须一点一滴地从头教起,从头做起,规范学生的一言一行,而且要不厌其烦,具备超强的耐心。
开学初我先把基本行为规范以儿歌的形式编写在班规里:
“铃声响,进课堂,学习用品摆放好。不说话,静息好,等待老师来上课。
课堂上,专心听,老师提问认真听。答问题,声响亮,认真书写作业棒。
两课操,认真做,集会站队快齐静。不追逐,不打闹,安全责任牢记心。
吃中餐,守纪律,学习生活两不误。爱劳动,讲卫生,纸屑果皮不乱扔。
小学生,要记清,好习惯养成益终生!”
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读、背,让孩子们明白“作为一名小学生该怎么做”。再对孩子进行常规的强化训练,让他们互相督促、纠正。对于个别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及时谈话,耐心教导,反复磨炼。只要给予孩子信心,持之以恒,定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能轻松进入角色,更能受益终生。
五、努力取得家长的配合
一年级班主任可以利用电话、家访、家长会等多种方式主动和学生的父母沟通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形成教育合力。为了帮助孩子们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我给每位家长写了一封信,要求家长配合做到:(1)强化孩子的“学生意识”,规范学生的行为。(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比如,让孩子自己穿衣、洗漱,教会孩子自己打扫房间,自己整理书包。(3)学生在家做作业时,家长应该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进行指导,但不能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总之,凡是孩子会做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去做,凡是学生应该做的事情,就让他们学会去做,以让他们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儿童角色转变的重要时期。我一定会努力用自己的爱心营造一片阳光,帮助孩子们尽早进入“学生”角色,让他们能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身心健康地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