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燕
摘 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具有知识性强的特点,传统的教学常常使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慢慢地就不喜欢识字,而新课标对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为了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就必须努力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如让学生在趣味中记忆识字,让学生在多种途径中识字,肯定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多么快乐和轻松的事情,那么识字教学也必将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识字教学;趣味性;自主性
我们知道,传统的教学常常把学生当作学习的机器,把知识强制地塞给学生。因此,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慢慢地就不喜欢识字了。为了让学生从心底喜欢上识字,有自主识字的愿望。我们教师必须努力构筑新的教学模式,设计新的教学方法,使机械、呆板的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赏心悦目,同时要注意增强教师语言的感染力,唤起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形成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让识字教学充满乐趣。
一、让学生在趣味中愉快地识字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只要是游戏,他们就会喜欢。让学生在玩中认识汉字,边活动边识字,符合儿童的天性。在识字教学中,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识字游戏。如,我在教学《识字4》这一课时,先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在蜻蜓姑娘的带领下,来到了我们向往已久的动物园,见到了可爱的小动物。瞧它们把拼音帽子藏起来,想考考你们的记性,你能把这些词语贴到它们的门牌上去吗?请拿出词语卡片,同组的小朋友相互合作,来贴一贴,贴好后再一起读一读,看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正确(播放《春天在哪里》的磁带)。”
又如,在教学《纸船和风筝》时,我设计出“小松鼠送纸船”的游戏,在通往小熊家的小溪里放了许多纸船,在纸船上写上生字词语,只要学生读对了这些词语就可以到达小熊家。学生情绪高涨,表现得很活跃。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真正做到“教者有心,学者无意;玩中有学,学中有玩”。
二、让学生在多种途径中识字
现代汉字教学观认为,儿童识字是他们自己生活、学习、成长的需要。为此,我们应努力在汉字与儿童生活间建立联系,丰富识字的途径。
1.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识字
学生在生活环境中会接触到很多汉字,如人名中的字、学生证和标语上的字,还有学习用品、电视广告语……可以说目之所及,到处都有汉字,时时处处都是学习汉字的机会。因此,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随时随地地识字,自主学习汉字,感受识字的乐趣。在新生的交际课上,请每个学生带上自己的姓名卡来介绍自己,识记各自的姓名;让学生轮流发作业本,对同学的姓名进行认识、巩固;家中的物品包装袋上的汉字就更多了:“茂发”蛋黄派、“佳洁士”牙膏、“可比克”薯片等。当学生正确读出生活环境中的汉字时,他们多么兴奋呀!于是,他们更加乐此不疲。
2.在读写实践中识好字、用好字
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加强应用,教师应鼓励学生尽可能从多个环境中去认字和识字。如,在课外阅读中,可以让学生交流自己在读书中了解的故事、知识,学会的儿歌、谜语,认识到的汉字,比赛谁在书中认得字多,谁掌握得词语多,谁最先把文章读准、读顺,并说说你是从那本书中学到的;在写话练习中,也要让学生多用汉字,还要尽可能在字典中找到不认识的字,并且记住这个字。在学生中开展“我是识字王”和“今天我们是识字先进小组”的比赛活动,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办手抄报,以剪报、绘画等艺术手法与识字写字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另外,“写写小日记”和“日积月累”比谁积累得词语多等活动,也可以使读写实践和识字教学结合,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
三、肯定学生的创造潜能,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在识字过程中我们创造了多种方法,让学生乐学、爱学、会学,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特性去鼓励和肯定他们,让他们有识字的热情和信心,因此,课堂上我常常这样问学生:“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容易)写?你最喜欢(讨厌)哪个字,为什么?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记得有学生这样回答:“‘飞字真有趣,就像一只小鸟,横斜钩就像是小鸟飞快地向前飞翔,速度很快,撇、点就像是小鸟的一对翅膀。看,那是小鸟在展翅飞翔呢!”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啊!还有个学生回答:“我是这样区分‘乌和‘鸟的。天上快要下雨了,整个天空黑黑的,什么都看不见,一点亮光都没有呢,那是‘乌云满天都是,‘乌字里面没有点,所以看不见;而小鸟的‘鸟字里有点,那点就是小鸟那明亮的眼睛呀,不管看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它都能看得见,假如小鸟没了这个点,它就没有了明亮的眼睛,那它就会没有小虫吃,就会饿死的,所以小鸟的‘鸟字一定要写上点,可千万别忘了点哦!”多么形象的比较啊!我想,这位学生以后肯定不会把“乌”和“鸟”这两个字写混淆的。
总之,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小,这就决定他们好动、爱玩、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特点。只要我们教师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身心规律,采用各種教学方法,努力创设各种情境,让他们在充满乐趣的教学环境中自主地学习,在倾听、观察、对话等语文实践活动中不断发现,主动构建,从而成功地唤起他们学习的热情,那么识字教学也必将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张克严.中华教育改革论文[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5.
[2]贾蕾.低年级教学应遵从学生认知特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老子.道德经[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84.
[4]潘清珠.浅谈识字教学的艺术性[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