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景波
摘 要:对现在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比较娇惯,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在体育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困难和挫折,从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将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挫折教育呢?
关键词:体育教学;挫折教育;教学氛围
一、树立新的教学观念,认识到挫折教育的意义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和深入,体育老师也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新理念,注重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把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就要从小做起,积极乐观的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能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重新振奋,因此,体育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挫折教育可以使学生从外界中得到快乐,从而激发一种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心态,这样学生就能在挫折面前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挫折不一定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只要方法得当,就可以激发他们的斗志,磨炼他们的意志,使他们处之泰然。当他们在经历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老师要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和肯定,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培养抗挫折能力
体育课堂是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最好的场所,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老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首先,老师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在体育课上,要多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来说,他们活泼好动,乐观积极,但是也容易骄傲,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直接进行说教教育,给他们制订更高的目标,创设挫折情境,避免出现骄傲自满的现象;而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们不善于表现自己,少言寡语,老师要启发引导,采取比较委婉的说服教育,潜移默化感化学生;对于抑郁型的学生,他们表现孤独、悲观、不善于和他人交流,针对这些情况,老师要讲究策略,运用恰当的方法引导他们和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共同合作,培养他们果断的品质,战胜困难的勇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创设挫折教学情境
由于学生受到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对失败和挫折的忍耐力是不同的,所以,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每一个学生对失败和挫折的承受能力,使他们在情境教学中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尤其是对待一些比较特殊的学生,比如,单身家庭长大的学生、残疾学生、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学困生等,采取的方法一定要适当、谨慎、耐心,不能草草了事,可以采取三步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
1.创设情境。比如,学生在练习跨越式跳高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操场布置几个不同高度的跳高架,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他们锻炼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
2.激发情绪。对于跳过低高度的学生,老师可以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试试高一些的高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所需要的。老师给学生设置的难度,学生在练习时能够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在锻炼的过程中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完善,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得到提高。在学生情绪高涨的时候,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是锻炼学生抗挫折的最好机会,因此,老师要抓住这个时机,对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
3.释放个性。老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让学生自主选择,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释放他们的个性,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四、营造和谐、合作、民主的教学氛围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实现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充分发挥老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竞争和合作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集体意识,形成良好的品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利保证。比如,拔河比赛、接力赛等体育游戏为他们创造了合作的机会,老师要鼓励学生多和他人交流合作,广交朋友。体育老师也要多和学生沟通,和他们一起游戏,一起比赛,共同享受成功的乐趣。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氣,能够自主解决问题。如果自己不能解决这些困难,要找能够帮助自己的对象寻求帮助,包括老师和同学,老师要积极给予帮助和指导,和他们一起探究解决问题的方式,共同合作战胜困难。培养学生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友谊,树立合作意识,增强抗挫折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吕坤.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2]崔思栋,王斌,武云化.体育专业学生暗示套语与暗示训练效果的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4).
[3]曾树东.论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08).
[4]张从文.体育教学中的成功、快乐、挫折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