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凡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结合自己的探索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或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能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儿童有学习的天性,当这种学习变成兴趣、快乐或是一种兴奋的情绪时,就会推动教学。这种兴奋的力量正是学习的动力。我将这种动力作为资源加以开发,寻求促进教学的良好方式,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自主学习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的动力。在课堂上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学中尽可能多地将多媒体介入,将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多媒体的使用,能使绘画内容变笼统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变模糊为清晰,变难为易。如,欣赏梵高的《星空》时,图片展示:令人眩目的星空中,星星卷起巨大的彩色漩涡,树木如燃烧的火焰,一切带着令人不安的激动。同时配上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那热情、充满活力且富有动感的音乐,给学生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二、尝试多种途径,开发学生动力
1.教少学多。美术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授课过程中,要用较少的时间来讲授、引导,让学生用较多的时间去实践、领会、消化。
2.先学后教。美术课具有教材图片量大、形象、学生动手多等特点,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学,让他们通过实践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初步认识,或产生一些疑问,教师再教,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不教为教。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天生就带有强烈的求知欲,教師作为学习的主导者,并非时时都要手把手将知识教给学生,有时以不教为教,“导”大的方向和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却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达到学习目的。
三、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方式,促进自主学习的发展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学习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美术学科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多设置一些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合作学习,然后在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启发。比如,在上“拼贴添画”一课时,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完成一个课题。小组中的各个成员将从定题、策划、设计、定稿、绘画、完成等各个环节进行协商、合作。这样,在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中,学生的主体性就得到了发展,他们的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高。而且教师不必对学生的作品加太多的评语,因为,本身这个过程已经有了很大的收获。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要重视过程,而不必强调结果。
由此可见,小学美术教学以自主学习为中心就是要让学生积
极、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成为学生的主体,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