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汝玉
农村孩子憨厚淳朴,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个子小,大多数是留守儿童,營养吸收不均衡。因此,在课堂上很容易疲劳,分散注意力,教师就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动向,对不吃早餐的学生进行课后交流。确保上课精力充沛,这样才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课堂上气氛才能调动起来。
一、排除不利因素,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
教师要全面了解孩子的一切习惯,包括生活起居、学习态度、健康状态等,上午是一天学习中的黄金时间,如果孩子们无精打采,教师就急于传授知识,那只能事倍功半,只能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负担。只有饱满的精神状态、生动的学习方法,才能激发起孩子们的求知欲,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他们才能沿着教师的思路,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从中获取知识,明白其中的道理。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提问题等形式来创造课堂情景,来渲染课堂学习的生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
二、课堂气氛源于教师指导
数学课不如语文课的花样多,语文课比较深情并茂,数学一旦把握不好就会枯燥无味、抽象难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上课前,我会让孩子们猜谜语,如一见人就笑,打一字。低年级的孩子们对这个谜语难猜,我就引导。笑字怎么写,笑字由几部分组成……又如,上课前来一个脑筋急转弯,吃一个苹果要六分钟,五个人同时吃一个苹果要多少分钟,学生纷纷说出答案,然后集体投票,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钩。大家情绪高涨,都希望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既探究了知识,也创造了课堂气氛,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更带来了成功的喜悦。
三、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趣既要放还要收
数学教学应该源于现实、富于现实、用于现实。这是新课标的一个理念。这就说明了,数学要与现实生活同步,要贴近儿童心理年龄的特征,还要不断地与生活现实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到数学的真实性、有效性,提高对数学的理解。
有些教师,在创设新课情境中运用多媒体,整得五花八门,着实吸引了学生。但我总觉得离孩子们的现实生活太远。可望而不可即,显得不真实。课堂上我创设情境:选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书包放在桌子上,然后让孩子们观察,分别从前面、后面、侧面来观察并说出你看到了什么,上面的活动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浅显易懂并能归纳出观察的方法。
四、教学形式多样化,要有勇于创新的意识
教育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十分大。在解决问题中,都是从因推导出结果,当然这个方法必须让学生很好掌握,但如果从中推导因呢?思维的方式变换,一定并且要经常练习,学生的思路打开在分析、理解、归纳中就不会一成不变,有所启迪,如,在数学截绳子的问题中,我是这样处理的:小明每次都把绳子减去一半,剪了三次后只剩下一米,这根绳子原来有多长?灵活的孩子很快说出了答案,中偏下的学困生却无从着手,但是全班没有一个人能够把计算过程完整地写下来。于是我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得出传说,用一截纸条来剪,让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一半”的意思,剪三次,最后一次剪下后是一米,一米的另一半一米,1+1=2(米),二米的另一半是二米,2+2=4(米),四米的另一半是四米,4+4=8(米),用还原法,主动参与,全员参与。
总之,课堂气氛的调节,直接影响数学效果,多年的教学,我有几点感触:微笑讲课堂,准备要充分,时间要恰当,形式应多样,选材要实际,应尊重学生,目标确定好,收获少不了。
参考文献:
方晓明.如何把趣味渗透到小学低年级数学中[J].考试周刊,20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