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
摘 要: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估算教学被纳入我国数学课本当中,估算教学成为当前数学课程中教学的重点。估算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称小学是培养估算能力的最佳时段,因此,要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水平,促进小学生的数学思考,不断提高小学生的估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意义;建议
估算也被人们称作计算的估计能力,指的是个体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做出的估计。估算的数据是一个概数并不是一个准确数,特别适用于解决人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推断一些计算结果的合理性等等。估算是人们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的概括的推断,它所表达的是人们对于所需要的结果而尽可能接近的程度。
一、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意义
1.应用广泛,实用性强
估算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精确计算相比,估算更加省力,也更加节省时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通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小明要去超市买一包饼干和一瓶牛奶,但是小明不知道这两种东西的价格,饼干可能2到5块钱,牛奶可能3到5块钱,那么小明大约带10块钱就够了,在这里我们就用到了估算。另外,我们通常会说这个人大约有一米八高,这袋大米约有二十斤重等等,实际上就是运用的估算。估算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我们必须掌握估算的方法和策略,提高社会生活的能力。
2.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
小学生学习估算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数感,数本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并且基本没有实际的意义,对于认知度比较低的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教师通过估算教学可以初步建立起学生对数的认知度,如1是最小的数,表示数量很小,100则是较大的数,表明数量很多,这样学生对各种各样的数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建立良好的数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3.有助于增强学生行为的计划性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度一般比较低,从小培养估算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行为的计划性。当学生准备进行某项活动时,可以对问题进行初步的估算,来推算活动的可行性,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例如,去超市购物要带多少钱、出去游玩要带多少钱、估算写作业花费的时间、吃饭所用的时间等等。
二、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建议
1.紧密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估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把课本学习当成一项兴趣,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活中的有趣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千克和克》时,可以组织学生猜测同学的体重,首先选取一个同学称一下体重,然后让同学们估算出其他同学的体重,最后再精确测量,并帮助学生学习克和千克的关系。
2.注重估算过程,鼓励估算的方法多样
教师们要改变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估算教学中,结果不是一个定数,学生的计算过程更加重要,要鼓励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思路,通过交流讨论互相取长补短,鼓励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想法,促进学生估算能力的提高。例如,《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中,小明和爸妈要去游乐园玩,成人的门票是25元,儿童的门票是16元,问80元钱买门票够吗?
估算法一:把爸爸妈妈的票看成30元,儿童票10元,则30+30+10=70(元)
估算法二:把爸爸妈妈的票看成20元,儿童票20元,则20+20+20=60(元)
估算法三:80元买两张成人的票还剩30元,30元买一张儿童票足够了,因此拿80元是可以的。
3.掌握估算策略,正确评价估算的结果
估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估算的策略也非常多,常用的如省略法估算策略、依据生活经验估算法、依据运算性质估算法、依据位数估算法、依据数量关系估算法等等,教师在课堂上要对每一种方法进行分析,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多种估算策略和方法;其次对于估算的结果要做出正确的评价,估算的结果没有定数,只有无限接近精确值,许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分强调接近精确值而导致学生在估算过程中先计算精确结果再随意写一个估算值的现象,因此,要从联系情境的估算与纯估算两个方面正视估算的结果,做出正确的评价。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估算教学能够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提高小学生行为的计划性,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认识数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综合数学知识,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紧密联系生活,激发小学生的估算兴趣;注重估算过程,鼓励估算的方法多样;掌握估算策略,正确评价估算的结果,提高小学生的估算能力。
参考文献:
[1]罗玉华.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意义及教学建议[J].教育导刊,2010(11).
[2]岳莹.小学数学“估算”内容分析与教学设计[D].东北师范大学,2013.
[3]马艳芳.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问题及改进[D].首都师范大学,2014.
[4]鄭燕玉.小学数学估算教学问题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