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渗透感恩教育

2015-06-17 00:01:10仲翠林
新课程·小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感恩教育班级文化

仲翠林

摘 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最基本的品德。中国历来有感恩的传统,然而,发现现在很多孩子普遍没有感恩的心態。觉得父母为他的付出都是理所应当的,忘记了感恩,忘记了谢谢。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的影响固然重要,但学生接受教育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因此,学校对他们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感恩教育;身边做起;班级文化;远大志向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最基本的品德。中国历来有感恩的传统,如“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然而,我们发现现在很多孩子普遍没有感恩的心态,他们脆弱、敏感、任性。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的影响固然重要,但学生接受教育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因此,学校对他们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是我在工作中的点滴体会。

一、感恩教育从学生身边开始

学生的情感来源于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首先要从抓住学生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开始,让学生在参与感恩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付出情感的快乐。

1.对父母的感恩

(1)开展体验活动,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可结合母亲节、妇女节、父亲节等开展如“一日孝母(父)行动”“听妈妈讲怀孕的故事”“做一天家务”“为父母洗一次脚”“给父母过生日,亲手制作小礼物”等活动。

(2)观看亲情影片,联系自身,激发情感,写《观后感》。我们班有一学生在看《妈妈再爱我一次》电影后,在观后感中是这样写道:“有一个词语最亲切,有一声呼唤最动听,有一个人最应感谢,那就是妈妈。”这句话说得真不错,是啊!妈妈对我们的爱比天还高,比海还深。

2.对老师的感恩

(1)了解老师一天的工作内容,酌情开展“我来当老师”的体验活动,体会老师教育学生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精力。认真学习、主动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

(2)进行征文或演讲比赛,抒发对老师的爱和感激。

(3)教师节能主动为老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表达感恩之心。

3.对同伴乃至他人的感恩

(1)举行“我的同伴”主题活动,可以选择征文、班队会、交流等方式进行。

(2)发现身边帮助过自己的人,如,校医、门卫、清洁工等。

(3)开展“学雷锋”感恩回报活动,帮助社会上弱势群体,如去敬老院探望孤寡老人,为生活中有困难的同学献爱心等。以“汶川地震”为平台,开展救残扶伤献爱心活动。

二、建立以感恩为主旋律的班级文化

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吸引许多学生,使大家自觉不自觉地遵守一个良好的传统。所以,我借助班会、晨会开展了多种形式多样感恩主题活动。例如,借助“三八妇女节”“母亲节”,我让大家选择几个关键词来描述自己的母亲。有的学生说母亲勤劳、唠叨,有的学生说母亲善良、勇敢,有的学生说母亲体贴、无微不至等,在这些一个个生动的词语中,包含着孩子们对母亲的爱。在切身体验的基础上,举行主题班队活动,上升为情感的具体表现。

三、让学生多学习祖国悠久的文明史

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早已经渗透着感恩教育,“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羊跪乳,鸦反哺”“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等,在这些传统美德中渗透着感恩情怀。其实语文教材中就有很多很好的感恩篇章,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资源,利用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挖掘人文内涵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把自己的情感移于作者及作品人物身上,魂魄与共,在情感的共鸣中,让学生的思想受到感染,灵魂受到震撼,情感得到升华。在对孟郊的诗《游子吟》教学时,我抓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加以点拨、引申、拓展,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将学生情感与文本情感融合一起,让学生感到自己仿佛就是诗中那一位即将远行的游子,被母亲的爱与牵挂牢牢钳住,拨起学生的感恩之心。又如,在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教学中,学生对父亲的评价是“太笨了”“啰嗦”,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先不进入课文内容,而是先给学生介绍了我的父亲—— 一位平凡的却用他看似平凡的言行感染教育了我,让我学会了感恩的人。

四、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时候,还应该教育他们要心怀祖国,懂得感恩社会和整个民族。要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让他们知道只有现在好好学习和不断努力,等到将来学有所成,才能回报祖国,回报社会。我让学生阅读《毛泽东诗词》《中华少年强》等书籍。让学生懂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志向,就是一个人终生追求的目标与希望。志向乃生命之树,是人生与成功过程中的“精神支柱”,志向能把立志者的热情转化为成功的行动,激励你去创造高质量的人生。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06.

[2]平迁瑜.养心日记与孝心教育[J].班主任,2000(05).

[3]张行涛,郭东歧.新世纪教师素养[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6.

[4]朱永新.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09.

猜你喜欢
感恩教育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三化”
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反思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浅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求知导刊(2016年30期)2016-12-03 08:56:21
借“文化三宝”促“班级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恩教育”
建设班级文化,增效班级管理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09:51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54:28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