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2015-06-17 21:19李扬
新课程·中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树顶语言文字人文

李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突出了语文学习的核心目标——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即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学会“运用”,或者说学会“驾驭”语言文字这种工具。以此作为依据,我们会发现在一些阅读课上,有的做法,如单纯注重内容、盲目发散延伸等忽视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背离了语文课程核心目标,是不可取的。

程福宁先生曾严格区分了文章阅读与语文阅读:“文章阅读是以汲取思想为目的的阅读,语文阅读是旨在凭借文章获得关于语文的感性经验和语文知识的阅读。”语文阅读教学正是要在语文知识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专门设计和领导实现的理性掌握,实现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语言学习过程,成为推动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不断发展的加速器。

一、在文本朗读中引领想象,还原意象

人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对文章的形式美有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由表层到深层的过程。朗读可以获得较之默读深得多的真切感受。一行行文字中蕴藏着一幅幅精美的画面,读到它、再现它、欣赏它。这种真切的感受必然激发学生再读的强烈兴趣。

在朗读中,学生通过“眼—脑—口—耳—脑”的反复过程,可以发展形象思维,展开想象,还原意象,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由浅入深地进入意蕴层的理解,从而产生深刻的关于作品形式美的体验认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将朗读材料印入脑中,并化为自己的语言。如,《那树》一课中,“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是粗看时的容貌;“霉黑潮湿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像生铁铸就的模样。几丈以外的泥土下,还看出有树根的伏脉”是细看时的容貌;“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何等惨烈,不忍卒读,愤恨之情溢于言表。

二、在语句揣摩中体味确切,感受美妙

揣摩就是反复思考推求。语言阅读最重要的就是要揣摩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文形式表達这样的思想内容。王尚文先生曾指出:“舍人文而求语文,那当然是缘木求鱼。因为语言文字的运用绝不仅仅是个语文的知识、技能、技巧的问题,而是和思想、情感、个性等人文因素密不可分的。但矫枉不能过正,舍语文而求人文,同样也有语文、人文两失的危险。语文以人文为灵魂,失去了人文这一灵魂,语文必将成为行尸走肉;但人文只能包括而不能取代语文,人文毕竟并不等同于语文。”

阅读文本的时候,一定要用心体味、比较、揣摩,弄明白语言运用的思路、思维的发展等。要知道为什么这么说,而不那么说,为什么用这一词而不用另一词,为什么用这种口气而不用那种口气,所有这些都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要带领学生从文章里走一个来回。如,《那树》中“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一句,先去掉比喻修辞,与原文进行品读比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本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描写对象更加摇曳生姿,展现出一种生动美、形象美。再引领学生换用别的喻体来形容树顶的繁密。在细细比较了一些喻体后,学生领会到了“刚炸开的焰火”这一喻体确实是最佳的选择,不但写出了树顶的样子,更写出一种动感之美,一种勃发的生命力。又如“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成陷阱,切断所有的静脉动脉”一句,作者运用富于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来表达对伐树人的愤恨。

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朗朗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与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参考文献:

李红叶.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思考[J].快乐阅读,2012(16).

编辑 李 姣

猜你喜欢
树顶语言文字人文
人文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树顶漫步(环球360°)
找足球
马俊平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