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平
摘 要:新课程改革体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改革有方方面面,包括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方法策略的创新研究等。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研究探讨,着重介绍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改革。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学科知识的传输对于小学生而言不仅是理论知识的认识与强化,更重要的是一种数学思维的培养以及思考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建立。因此,学习数学更注重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在新课改中,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转变过去只重视考试结果的落后观念,采取行之有效的创新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通过多种手段对小学数学课堂进行改革,以期达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对教师思想观念的改革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一堂课的构思、组织、形成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思想指引行动,所以,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那么,怎样在最短时间内转变教学观念呢?这就要求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师思想转变对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影响,定期組织教师参加思想交流会议,对教师近期思想动态进行汇总分析,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教师进行督促监督,切实将转变教师思想观念落到实处。
二、教学改革与实践在数学课堂教学实际中的体现
1.恰当引入生活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课堂教学中,相对于学习结果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小学数学知识内容相比其他学科更贴近生活,是对生活数学知识的总结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适当引入生活情境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兴趣。尤其是对于相对较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刚刚接触数学,对数学知识还很陌生,如果对他们采用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利用生活中的例子讲解数学知识,使他们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数学不再陌生,也就能跟数学更亲近,从而更好地学习数学。
2.设置问题情境,师生互动,创造和谐课堂教学环境
问题是知识的源泉,好的问题是课堂教学最好的指引者,学生在课堂中会根据教师的思路思考问题、掌握知识。因此,设置问题情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有用处。设置问题情境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快速找出课程内容的重难点。例如,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练习课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做周长,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那些条件呢?请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并且计算,然后再集体讨论结果订正过程中的错误。经过这些环节教学过程,学生在思考、动手的实践中学得真知,促进师生交流的同时创造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和谐课堂环境。
3.善用教学道具,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促进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培养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学习知识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一系列的鼓励措施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探求真知,不仅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还能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形象牢固。教学道具的选择性应用更能最大限度地使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应用,使课堂教学效率更为提高。在学习“时间的计算”一课时,就可以利用钟表模型展开教学,首先将学生分组,并采取小组积分奖励形式奖励积极参与的小组,教师先演示,学生再进行实际操作,确保操作过程有明确的目的性,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体现在教学的各个方面,以上只是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改革的一个缩影,只有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勤奋努力之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才会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陆秋香.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