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有为+冯冰
摘 要:针对航空高技术服务企业的发展环境与模式进一步研究,剖析了国家高技术服务的宏观政策与导向,分析了面向高技术服务的航空企业社会与技术发展环境,研究了德国弗朗霍夫协会和美国GE公司研发中心发展模式,结合实际给出了国内航空高技术服务企业发展模式的若干启示。可应用于航空高技术服务企业战略选择、市场分析与能力建设及创新发展。
关键词:高技术服务;航空企业;发展模式
一、引言
高技术服务业(High Technology Services,HTS)主要指包括高技术产业特征的服务业,是由高技术制造业的内涵延伸形成的新业态。主要包括高技术制造业后向延伸形成的通信服务业、软件与计算机及相关服务业,也包括高技术制造业前向延伸形成的自然科学领域的研发与实验室测试等,是为生产和市场的发展提供专业化增值服务的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国家统计局发布的《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中高技术产业涉及4个门类,61个小类。其中行业代码376号:“航空航天器制造”属于高技术产业。国家科技部发布高技术服务业分类中,M类即包含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统计目录中,G类含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M类含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L类包含知识产权服务等。
国内高技术服务研究目前集中在产业政策、特征与宏观趋势方面。王仰东、谢明林等从服务创新与高技术服务业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曹勇等人从知识视角解读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辅军等人从信息服务业角度阐述了高技术服务的发展方向;胡松等人提出了高技术服务业创新的驱动力和模式;刘永华等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吕政、刘勇等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研究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这些研究对航空高技术服务企业政策环境与发展模式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研究方法和成果起到了积极的借鉴价值。
伴随《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58号)以及《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发[2013]4号)等政策的相继出台,航空高技术服务企业面临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与新形势,在此背景下研究航空高技术服务企业的政策环境与国外发展模式显得尤为迫切且具有现实意义。
以航空高技术服务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剖析国家宏观政策与企业外部环境入手,分析借鉴国外标杆企业的高技术服务的发展模式与经验,给出国内发展方向与模式的几点启示。
二、国家宏观政策趋势与环境评析
1.国家宏观政策与影响分析
(1)国家自主创新战略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党的“十八大”要求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路径,立足于“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到“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的高度。2013年国务院发布《“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国发[2013]4号),明确“创新基础条件建设布局更加合理,重点领域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创新主体示例明显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布局不断优化,创新环境更加完善”的“十二五”建设目标,在科学数据平台建设、标准和认证认可体系建设、检验检测平台建设、制造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耐久性评价与安全保障技术创新平台、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四化”发展、军民技术转移信息服务平台、联合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均提出了发展方向和重点。航空高技术服务企业在创新转型战略与国家战略导向相契合。
(2)国家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市场契机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58号)文件,明确到2015年,高技术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增长点,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高技术服务产业体系,成为服务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基本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重点推进研发设计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检测检验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化内容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生物技术服务等八大领域。并在加大财税支持、拓展融资渠道、完善市场环境、培育市场需求、增强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培养、深化对外合作、引导集聚发展等八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完善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环境。高技术服务业重点发展方向与航空高技术服务企业的专业布局和技术储备高度契合,为企业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空间。
(3)人事制度深化改革影响企业战略布局
随着“十二五”期间航空工业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推进,“对于航空基础科研所和公共服务类研究所可能保留其事业单位,为航空行业(除了现有的中航工业、中国商飞还有其他从事航空制造业、航空服务业和航空运输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公共服务并由政府管理。”此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深化改革正在推进。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部署,事业单位面临用人制度调整和分类改革等任务,《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条例》等先后出台,对提高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固然有益,但也会明显增加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成本,政策趋势迫使航空高技术服务企业将采取更坚定的信心进行战略布局调整。
2.社会与技术环境趋势分析
(1)服务业逐渐成为社会支柱性产业
以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为主要内容的服务经济的迅速崛起,成为二十世纪中叶以后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现代服务业已成为促进其他产业增长,提高经济效率和产业竞争力的动力源。国家服务业规划中指出,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超过50%,基本实现经济结构向服务经济为主转变。“十二五”时期,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我国不断提升对服务业价值的认知,走出一条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逐步使服务业发展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的主导产业。
(2)劳动力成本逐步抬升
近年来,我国正进入一个生产要素成本周期性上升的阶段,成本推动的压力趋于加大。劳动力价格除了由供求关系导致的低成本外,也存在着体制和政策上人为压低劳动力成本的因素,随着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逐步落实,调整或改革不可避免。我国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以后,多种生产要素价格走势都出现了拐点,随着物价水平上涨速度和幅度的增大,我国低价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从历史经验来看,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此外,随着全球初级产品价格的上升,国内初级产品价格也在逐步上升,从而推动企业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3)工业管理领域认证、培训、质量、管理等技术服务如火如荼
近年来,在航空工业及社会工业领域的认证、培训、咨询、信息编码、质量管理、技术成熟度、技术状态管理、WBS、风险管理等技术服务如火如荼。同时认证已经成为质量控制、市场竞争、产业提升和质量监督的重要渠道,新合格评定领域、新专业、新模式不断产生,合格评定类别、数量和需求不断攀升。信息编码是信息化集成及深入发展趋势下产生的新兴专业,针对航空工业企业代码不统一、代码异构现象,以及个别单位信息化建设水平滞后,信息编码标准严重,企业基础数据不准确、混乱等诸多问题,进行集中进行整体性提升优化的需求日趋旺盛。同时航空工业装备研制作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过程,其项目的组织、计划、控制、沟通、激励、决策,以及实现其流程、资源配置及内外部接口关系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法如项目策划、团队管理,技术状态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费用管理、风险管理,项目评估、决策管理、信息管理,采购与合同管理、产品保证管理、工程管理、试验管理、制造管理等需求旺盛。
三、国外高技术服务企业发展模式
1.德国弗朗霍夫协会非营利组织模式
弗朗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以下简称“弗朗霍夫协会”),是欧洲著名的应用科学研究机构,下设60个研究机构,拥有18000名工作人员,分布于德国的40个地区,年预算约16.6亿欧元(2010年),是当今德国典型的政府支持与高技术服务并重的三大科研机构之一。其组织模式呈现如下特点:
(1)独立社团法人模式。虽然该协会是在政府支持下建立的,但其并不隶属于政府的任何部门,在法律上是以协会身份注册的独立社团法人,通过与政府签订合约来确定双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协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主体平等的现代契约关系。其资金来源的主体部分仍然是公共部门的投入。当然,政府的责任不仅限定于“资金支持”,还积极介入科研机构的管理。通过对其运行的引导、控制和约束来确保“契约”中规定的公益目标能够实现。在弗朗霍夫协会的决策机构-理事会中,政府人士就占有相当高的比例;而由政府指定的一位专职常务理事,不仅参与了所有重大事项的决策,给协会的运行以经常性监督。此外,无论是对研究所的绩效评估还是对重大成果的综合评估均由政府部门参加,而评估的结果则是今后政府提供资源支持的基本依据。
(2)双向财务运转模式。弗朗霍夫协会的研究经费来源于多种渠道,通常分为“非竞争性资金”和“竞争性资金”两大类型。“非竞争性资金”主要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及欧盟投入的科技事业基金、联邦国防部等部门下拨的专项资助等;“竞争性资金”则指公共部门的招标课题、企业研发合同收入及政府对此类合同的补贴、民间基金会的资助等。年经费来源,2/3为“竞争性资金”,1/3为“非竞争性资金”。协会将“非竞争性资金”无条件分配给了各研究所,以保障前瞻性、战略性或非营利研究的需要。尽管这类研究在短时间内或许不会取得经济效益,但对于科研机构的生存和发展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科研院所的竞争实力,归根到底取决于自主创新的水平;而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与保持,往往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研究积累过程和比较宽松的研究环境。
(3)高技术研发与服务模式。为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弗朗霍夫协会将其下属研究所设立于大学之中、直接参与大学的教学科研活动。弗朗霍夫协会设有若干所专门从事科技推广的机构,并在资源分配上给予优先支持,为社会提供高技术服务。并且建有数千种专利的技术转让平台,通过向企业转让专利使用权而获利。该协会已经从一个国家经营、官方资助的研究机构逐步变成了一个以企业和市场为导向的科研企业。
2.美国GE公司研发中心发展模式
GE公司所属研究发展中心的科研开发经费,由公司总部拨给1/4,用于公司中长期项目的研究开发;1/4经费来源于政府基金,用于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另有1/2经费来自企业内部合同,用以研制GE公司下属12个部门所需的新技术新产品提供研发服务。2005年研发预算总额35亿美元。GE研发中心并不是对所有前沿技术进行研发,而是根据业务部门需要和影响程度来确定研发方向,主旨是能创造价值。GE研发成为了公司增长一个发动引擎。GE公司所属研发中心在从事技术及产品研发的同时,为客户提供产品演示、技术咨询、员工培训、售后保障等贯穿产品全寿命过
程的技术服务。以研发工程塑料的GE塑料部为例,该部门虽然只生产销售塑料原料,但建有规模庞大的塑料成品加工厂。该厂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产品性能演示,帮助客户开发下游产品,从而迅速为新型塑料原料打开市场,实现成果转化。
四、航空高技术服务企业发展启示
通过分析国内高技术服务企业的政策、企业与技术环境,结合国外高技术服务的标杆企业发展模式,可借鉴的经验与启示如下:
(1)政府与企业集团的支持是高技术服务的必要条件。西方各国普遍重视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的作用;科研机构不论隶属于政府或企业,其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政府和企业集团的共同支持。即使GE研发中心,依然有1/4经费来自政府支持。其中政府提供的支持形式可以多样化,其本质是为从事基础、通用性技术服务的企业打造核心科研能力与条件。
(2)高效适用的成果转化平台是航空高技术服务的前提。弗劳恩霍夫协会从行业自身特点出发,创建了德国科研专利中心,不但为协会内部,更为高校、其他科研机构、乃至自由发明人提供专利配套服务。通过这一机制,先进的科技成果迅速得到转化,协会与外部机构达成资源及信息共享,实现互利共赢,同时也获取了十分可观的中介盈利。专利服务已成为该协会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协会通过合同科研、专利使用许可、衍生公司、创新集群、与企业及高校开展战略合作等方式实现成果转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适宜的商业模式是高技术服务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无论是弗朗霍夫还是GE研发中心,他们都是以创造价值为出发点,一个面向社会服务,一个面向集团服务,都有一套适合机构发展的商业模式。
(4)独特的科研人才培养机制航空高技术服务企业科学发展的根本。在人才培养方面,西方科研机构普遍重视与高校的紧密合作,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实现互利共赢。同时在弗朗霍夫协会建立有一套“学术主导”的政策和机制。科学研究要取得预期成果,必须充分发挥科学家的主体作用,排除非学术因素对科研过程的干扰。
五、结论
本文分析的航空高技术服务企业政策环境、企业环境与技术环境及趋势,以及对国外航空高技术服务标杆企业的发展模式,为新形势下的航空高技术服务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研究成果已应用于某航空高技术服务企业战略研究与专业建设,也可推广应用于其他航空高技术服务企业。
参考文献:
[1]王仰东.服务创新与高技术服务业[M].科学出版社,2012.
[2]曹勇.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概念内涵与外延的中国视角研究[J].科学研究,2008.
[3]辅军等.中国信息服务业发展研究.上海信息服务平台网,2008.
[4]胡松,蔺蕾等.服务创新的驱动力和模式[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
[5]刘永华.中国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因素的实证研究[J].求索,2009.
[6]吕政,刘勇,王钦等.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
作者简介:蒙有为,男,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所长助理,长期从事企业管理、战略管理、项目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