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习态度及其培养

2015-06-16 18:15陶成龙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学习态度初中数学培养

陶成龙

[摘 要] 对初中数学教学的研究要超越数学层面,抵达学生学习心理过程的高度. 事实证明,学习态度是学生建构数学知识的基础,也是数学教师追求有效教学必须研究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需要建立对其的一般理解,并认识到其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 从丰富数学知识生成过程、理论联系实际并引导学生反思自身学习等方面努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习态度;培养

多年前汪中求有一句名言“细节决定成败”,当时有智者紧随其后强调“态度决定一切”.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后者对前者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细节的强调是一个优秀传统,而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相对而言则关注不够,在应试形态的教育环境中,教师更多的是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培养(其中包括诸多细节的强调),忽视学生的主动建构性,而这背后其实就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培养的忽视. 纵观数学发展的历史,许多数学规律的发现与发现者专注、细致等态度密切相关. 初中数学在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涯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及其培养. 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态度

的一般性理解

就初中数学学习而言,学习态度有两个层面的理解:一是经验层面的理解,即教师所认识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包括是否喜欢数学,对数学学习的态度等. 这样的理解常常是影响数学教师做出教学决策的重要隐形因素;二是理论层面的理解,这往往与教师的经验性理解存在差异,却是真实发生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相对而言,后者更为准确与重要,因而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态度的理解也需要从经验走向理论(当然也需要通过经验去对照理论,用理论解释经验中的诸多事实).

有关数学学习心理方面的研究认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态度,是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知、情感与实际学习活动的倾向. 著名的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态度是由认知、情感和意向三个要素组成的. 笔者结合对初中生数学学习的研究,对这三者进行一个简述:

其一,认知因素.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必然会对数学知识产生认识和理解,并生成数学意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理解),比如学生在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之后,就会生成关于锐角的正、余弦的意义的理解,会生成运用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去表示sinA或cosA的理解能力,这其实就是学生学习态度的一种体现,具体说就是在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学生内心会自然产生一种“赞成”或“反对”的学习态度——当然,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境下,学生更多的是“赞成”的态度,因而促成了他们自身有一种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的心理. 一般认为,认知因素是一切态度的基础,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数学知识甚至是对数学教师的认知,往往直接影响着其对数学学习的态度.

其二,情感因素. 无论是哪门学科的学习,都强调“亲其师,信其道”,初中数学以抽象著称,要想让学生“信”数学之“道”,数学教师总会努力让学生“亲近”自己,这实际上就是对学生数学学习态度中情感因素的重视与利用. 需强调的是,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因素,往往更多地取决于其在数学学习之后的评价,只有当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生成高峰体验,在数学学习结果的评价中能够获得预期的评价,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才会引导他们走向积极的一面.

其三,意向因素. 原本其是指人在心理上的一种行为趋向,具体到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就是指学生对数学学习行为的一种趋向性. 笔者曾经有意研究过学生,发现近年来笔者所教学生总能在下课或放学回家之后第一个选择数学家庭作业. 显然,这是一种行为表现,而其背后就是一种积极的意向,自然也是一种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

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

习态度的意义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但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往往又将这种意义狭隘地与自身的教学质量对应起来. 笔者以为,这其中的意义更多地应当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去认识. 而这又意味着对于学习态度的研究,更多地要从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发展过程去解剖与发现. 笔者经过学习与实践发现:

其一,良好的学习态度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笔者在对“相似三角形”和“三角函数”的教学比较研究中发现,对于数学学习有积极态度的学生能够更高效地学会后者. 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时候,由于知识相对简单,班上几乎所有的人都能迅速地理解相似三角形及其判定;而在学习三角函数时,由于知识比较抽象,这个时候有部分态度不够好的学生便将学习的注意力游离在知识的建构之外. 看起来这是知识的难易影响了学生,实际上却是学习态度影响了学生. 笔者所重点调查的在三角函数知识学习过程中还能专注学习的学生的一个共同认识就是:学习之初就感觉这个知识有点难,因此就提醒自己更认真地听老师讲……显然,这是态度的一种体现.

其二,良好的学习态度有助于让学生生成数学理解. 初中数学教学所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超越数学知识的简单识记,以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 问题在于,数学理解不仅是一个智力过程,更需要态度前提. 譬如,在教“二次函数”知识时,有学生在本章知识刚刚学完之后就拿着一个纸条来问笔者,而纸条上则是一个关于本章知识的流程图:实际问题——二次函数(y=ax2+bx+c,a≠0)——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题——实际问题的答案. 这样的速度令笔者惊讶,他则说这是根据笔者上课的顺序总结出来的. 虽然这只是一张简图,但足以表明学生对二次函数这一章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的生成以及用该流程图来表示,则又是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的结果.

其三,良好的学习态度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过程进行调节. 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注意到一个成绩中等的学生提问的频率明显上升,所问的问题也更多地来自课本之外. 这样的态度自然导致其数学成绩的进步,而其原因是什么呢?是来自其已经在某名牌大学数学系的哥哥的一次谈话,这让他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拥有了积极的态度,在这一态度作用之下,其不断调整、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endprint

初中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形

成与培养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怎样形成的呢?又应当怎样培养呢?笔者结合“二次函数”的教学过程来说明三点思路.

思路一:丰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理顺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逻辑思维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态度

学生常常感觉数学难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过于粗糙,学生的思维无法展开,人为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比如二次函数的教学引入,关键在于帮学生建立一种“用函数的观点研究二次方程”的认识,这是新、旧知识联系的关键. 笔者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帮学生复习并比较一元一次方程kx+b=0(k≠0)和一次函数y=kx+b(k≠0),并发现两者的关系. 学生自然会发现前者是后者y=0时的特殊情形. 于是再以类比的思路引入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关系的对比,这样学生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阶梯. 而这一由此及彼的理解过程实际上是逻辑思维的一种体现,其显然要比突兀地直接呈现二次函数好得多. 而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也会形成基于逻辑联系的数学学习态度.

思路二:理论联系实际,寻找数学知识建立的基础,培养学用联系的数学学习态度

二次函数有什么?是不是纯粹的数学逻辑生成结果?这些问题学生常常提及. 而在新知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结合抛体的抛物线来学习,将二次函数知识的生成牢牢地拴在这一事例之上,那学生的这一疑虑就会打消,从而容易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具体过程可以是这样的:实际演示抛体运动,如抛粉笔头;设计一个有挑战性的情境:谁能抛出一个小纸团,让其正好到最高点时打中挂在讲台上的胶带;多媒体演示抛体运动的轨迹;给出抛体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分析关系式中的变量并与二次函数对应. 事实证明,经过这一过程,学生的思维会高度集中到抛体运动上,并且会将活动中的感性认识上升为后来的关于二次函数的理性认识.

思路三:建立前后反馈,反思学习过程,从学习方法角度培养数学学习态度

数学学习态度本质上应当是属于数学的,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带着一种反思的视角去看待自己的数学学习,可以从学习品质的角度让学生生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 在二次函数知识学习结束之后,笔者专门用半节课的时间跟学生回顾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怎样得来的,并提醒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回忆当初自己有过哪些思考,哪些思考是正确的,错误的思考与正确的思考之间有多大的距离等. 事实证明,经过这一反思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会超越知识积累而指向学习方法. 这一教学策略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往往有“质”的影响.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态度初中数学培养
义务教育学生参加课外补习对学习态度的影响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你的学习态度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