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5-06-16 22:24刘春燕韦海珍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外角三角形情境

刘春燕 韦海珍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研究其它自然科学的工具,只有掌握好数学,才有可能成为其它科学领域的有用之才,同时,数学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衣食住行更是时时离不开数学,但数学又很抽象,这往往使一些学生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想方设法把抽象变形象,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关键词:数学 中学生 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研究其它自然科学的工具,只有掌握好数学,才有可能成为其它科学领域的有用之才,同时,数学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衣食住行更是时时离不开数学,但数学又很抽象,这往往使一些学生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想方设法把抽象变形象,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以下是本人的一些观点与大家共享。

一、巧设情境

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乐之者,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创设情境,触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首先,创设情境要根椐教学内容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创设有趣的能唤起学生愉悦情绪的情境,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例如,教学“混合运算”时,我们把整节课设计成去“文具超市”购物的情境,利用文具超市的挂图,引出学生甲购物问题,模拟学生乙与售货员的购物对话等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一节课从到“文具超市”购物开始,到学生乙与售货员告别结束,学生在“购物”的过程中学会了混合运算知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情绪总是处在饱满状态,教师如发现学生有松懈现象,就要想法把学生“拉”过来,可适时改变原来的组织形式,变换学习环境。所以,经常创设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的注意由无意注意逐步发展为有意注意,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愿学,乐学。

二、互补互助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同的个体形成的班级必然会有差异性,这对于教学其实是非常有利的。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差异,组建学习小组,创设出一种合作互助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小组中实现互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每个学生的异质性来分组,使小组成员之间能够优势互补,形成共同的学习合力。在小组组建成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分配角色,划分小组的策划者、问题的设计者,领引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等形式去思考、探究问题。

例如,在教学中我经常根据学习内容,采用异质分组的办法,将男生和女生、学习成绩好一点的和学习成绩差一点的、性格内向与性格外向的互相搭配,其目的就是让全班形成一种互补,实现互助合作。这样既利于学生在学习时展开合作,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又有利于在全班形成积极合作、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全班学生一起学习、探究、讨论,往往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又如在教授有关正方形的几何题时我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让每个小组动手操作折出正方形后,来共同研究解题步骤,看哪一组归纳得准确、全面。教师就探究的内容和方法提出如下要求:(1)利用新折的正方形进行探索归纳;(2)从边角、对解线等方面进行思考;(3)可以测量、计算、验证作各自的结论。学生为了给自己小组争得荣誉,都积极表现,很快就完成了本次学习任务。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形象呈现数学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是抽象的,但我们可以利用电脑,投影或动画等多媒体手段把抽象变为形象,认腐朽为神奇,从而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现代教学手段从视觉,听觉多方面全方位的刺激,更使学生身临其境,感从身受,对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对本节的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印象。所以教师应运用多种手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放数学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堂不应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授课式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活动,双边互动,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堂。学生可以开展自学讨论,抢答,自我测试,课后调查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的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地探究知识,解决问题,增强学习的兴趣。

四、精心布置作业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为了让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对学生的作业评价尤为重要。书面作业的批语采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及一些简短的语句,及时与学生交流。这种积极的热情也感染了那些正急于进步的学生。学生的作业处于一种良好的发展状态。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为学生全方面发展搭建平台

课外活动是课堂活动的延伸,设计课外活动时,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愿望和心理特点等因素,设计有趣的、新颖的、有吸引力的,而且有实效的课外活动。

六、给学生多一些动手探究的机会

我们常讲,现在的学生懒,懒得动手,懒得动脑。为什么?难道不是我们“灌”得太多,代办的太多,放手的太少嘛?难道我们每一位教师不应该多给学生一些动手探究的机会,多给学生一些感悟知识魅力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从心动到行动,以行动获取成功!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不仅能促使学生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如在讲三角形边角关系时,让学生回去用木棒做三角形,在做的过程中,也许他就能发现有的三根木棒能构成三角形,有的却不能构成三角形。通过学生亲自做三角形,用实践后的体验去否定“任何三根木棒都能构建一个三角形”的错觉,去正确认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样,对“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就能深刻理解和记忆,在今后的应用中就能得心应手。

七、合作学习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们一起对知识问题进行观察分析、探究思考、概括总结、各人提出自己的观点讨论交流。俗话说:“法理不说不清,道理不辩不明。”学生通过争论到亢奋,通过钻研到交流,最后得到大家都明白的道理。这种方法让学生理解的更深刻,记忆的更牢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的更多。如讲了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后,让学生去画三角形的外角,让他从动手中去理解三角形的外角是由三角形的一边和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构成的,也许有的学生会提出这样的角能画出多少个?一个、三个、六个、九个等,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分析、讨论,反复用外角的概念去寻找,从而得出最后的结论:三角形的外角有六个,通常研究三个。

合作学习是学习方式的改良,利于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将具有深刻、长远、潜移默化的作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课堂上常用同桌合作,课外常用邻里合作。合作学习的内容不宜太难或太简单,不宜太枯燥或太繁琐。合作学习的学具操作要优化,让学生通过摆一摆、拼一拼、搭一搭等学具操作活动,的确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刻苦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和谐、民主、快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乐趣中学到知识,在乐趣中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外角三角形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变化的外角,不变的外角和
添加辅助线 巧用外角性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探究多边形的外角和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聚焦外角和整体来思考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