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琼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无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影响的学生也不可能有任何特色。”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具有独特的教学个性,才能培养出个性化的学生。但教师的教学个性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而是需要不断地进修学习与长期的摸索实践。多年来,我校在教师个性化发展方面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悦纳自我——教师个性化发展的前提
1. “跳出来”,倾听自己的课堂。作为教师,经常听课,听同事的课、听优秀教师的课、听名师的课。但是否倾听过自己的课呢?我校在教研方面有这么一个习惯,每节公开课、创优课或者参赛课,都会拍摄下来,并刻录成光盘,一份学校存档,一份给教师本人,以便学习、改进。本人就是在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时,才跳出主观因素,比较客观地了解自己:性情平和,与孩子和谐互动;稳扎稳打,循序渐进……整体上比较倾向理智型的教学风格。当然,从中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激情不够,严谨有余,不利于调动课堂气氛……“跳出来”,倾听自己的课堂,剖析自己的教学,才能比较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有意识地扬长避短,向着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靠拢。
2.“沉进去”,反思教学的得失。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恰如其分地诠释了教师个性形成的另一途径——反思。我校在每月一次的教案、作业检评时,特别关注教师的教学反思。当然,反思不在于话多话少,注重的是即时性和实效性。可以描述本课的亮点,可以是盘点学生的得失,也可以是本课失误分析,甚至是错例订正等。我的一个同事,长期坚持进行教学反思,她用过的语文教科书密密麻麻地标注了每篇课文的重难点、易错字词,还附上拓展延伸的相关内容等。所以,课后我们应该再“沉进去”,回顾课堂,反思自悟,总结得失,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
二、学习借鉴——教师个性化发展的基础
1. 广泛涉猎,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没有知识的支撑,智慧灵性就会逐渐枯竭。”更多的名师身体力行地演绎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方法——读书。我校一直重视教师的阅读,积极向教师推荐一些教育名著,征订一些教育杂志供教师阅读;要求教师每年起码征订一份教育类杂志,学校给予一定的补贴;要求每一位教师每学期要读一本教育名著,写一篇心得体会,做5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并进行评奖。获奖的文章、笔记在全校展示。这些举措促进教师提高文化素养、丰富专业知识,具备更高的教学教研能力,同时,也为教师教学个性的形成打下丰厚的基础。
2. 融合智慧,优化自己的教学风格。“一滴水,只有放在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个性化发展都离不开同伴,离不开集体。我校的集体备课为教师们提供了很好的互助平台。每周一节的集体教研,教师可以就某一专题、某一教学主张、某一课时的教学环节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要么郑重其事地磨课,要么热火朝天地研讨,要么轻松自由地调侃,一个恰到好处的提醒,一次一针见血的追问,都是助推我们向上的动力。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发挥集体的智慧,不但能减轻教学负担,还能增进团队精神,也能更有利于彰显教师的个性。
三、反复实践——教师个性化发展的保障
1. 模课,在模仿学习中起步。模课,顾名思义,即模仿别人的成功课例,这是教学个性发展的重要方法。教师可以就一个课题,以备课组或工作室为单位,先进行模仿学习:要么搜罗优秀教案的“精妙之处”,要么参考身边优秀教师的处理方法,要么借鉴名师的教学特色。然后结合自己的风格特长以及班情、学情,重新对课堂进行组织、整合与创新。如在一次“送教下乡”活动中,本人执教的是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一课。课前,我阅读了大量的课例,博采众家之长,决定采用情境教学法。课堂上,在我精心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时而是种葫芦的人,固执己见;时而是好心的邻居,苦口婆心;时而又成了生活小博士,引经据典……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扮演一个引导、启发的角色,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在读中思考,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明理,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模课,既汲取别人的养分,又融入个人智慧与独到见解,达到“借智补智,借力使力”的目的,这是个性化教学的第一步。
2. 磨课,在磨合历练中前行。“磨课”是我校名师工作室最常采用的一种教研方法,一般要经历“成型—提高—完善”的过程。同一个课题,先由某位教师个人自主备课、说课并上课,然后名师工作室成员进行研讨交流,达成共识,再由执教者集众人之智慧,在平行班级上提高课。最后在名师、专家的引领和点拨下进行反思,不断优化和完善。这样上出来的课也就更成熟,更精彩了。我校的小林老师,原来是教英语的,转教语文还不到两年。前不久,她参加一个市级名师工作室教学展示活动,执教《一面五星红旗》一课。刚开始,她压力很大,老觉得自己上不好。通过一次次试上,一次次研讨,她终于上出了属于自己的课,获得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磨课,可以获得专家的引领、同伴的点拨,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并及时改进自己的课堂,逐步构建自己课堂模式,逐渐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
四、自主创新——教师个性化发展的核心
1. 同题同构——纵向展露教学风格。一个人的成长总是潜移默化的,不易察觉的。我校的课堂教学录像,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自我反思、不断成长的平台。它不仅录下了教学过程,还刻下了成长的足迹,见证了每位教师个性的发展和形成。就拿本人来说吧,六年前上的《桥》和今年上的《桥》,在风格上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六年前,我十分注重教师的引导,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十分严谨,但却略嫌呆板。六年后,我更注重的是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体会,朗读贯穿课堂,再加上多媒体的有效渲染,教师教得“灵动”,学生学得“生动”。所以,有时,回过头来,看看自我成长的脚步,同题同构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可以更加清晰明了自己的教学主张、教学风格、教学个性。
2. 同题异构——横向张扬教学风格。如果说同题同构见证了我们自身的成长历程,而同题异构则让我们领略了各位教师的不同个性。如我校曾举行了一场同题异构《生命 生命》的研讨活动。王老师性格活泼、感情充沛,情感型的教学风格给凝重的课题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整堂课上得激情四射;陈老师个性沉稳、擅长技法,理智型的教学风格引领我们深入地感悟生命的真谛;李老师生性幽默、话语诙谐,幽默型的教学风格让课堂焕然一新,让学生如沐春风,乐此不疲……在横向的比较中,我们不难发现,是自主创新让教师的教学个性得以彰显,使得课堂充满活力,孩子们也个性张扬,精彩纷呈。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张扬自己的教学个性,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摸索、实践、提升,正如叶澜教授所说的“在碰撞、痛苦、困惑和改变中,成为有智慧、有风格、有个性的新型教师”。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沼涛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朱蕴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