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燕
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教育培养是高职院校的一项“必须课”。要加强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教育培养,就必须积极拓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发展空间,正确认识与把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成长规律,实施正确的方法。
一 积极拓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发展空间
(一)不断拓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认知空间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素质普遍较高,表现在这个群体具有较高的学历、较好的综合素质。同时,他们在个人认知方面还存在较为宽阔的空间,表现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往往对自己的实际教学能力值预计较高,对自己处理教与学方面的能力值估计过高,由此不仅阻碍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自我发展的主观能动性,还可能造成在高校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失误。为此,积极拓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认知空间,不仅具有现实的可能性而且具有现实的必要性。通过积极拓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认知空间,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达到在知识储备、能力自觉、教学能动性自省等方面的自我清醒的认知,帮助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找到自我理论提高、知识增长、能力锻炼的努力方向。要坚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个人自我认知与外力助推自我认知相统一的做法,既要相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能够自我提高认知的自觉性与能力,又要加强教育引导,有针对性地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自我认知的能力。通过积极拓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自我认知空间,彻底克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对自己在理论运用、知识更新、能力适应方面过高的预计与感知,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尽快步入脚踏实地教书育人的知行合一的道路。
(二)不断拓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自我提高主观性空间
在积极拓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认知空间的基础上,积极引导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树立自我提高的正面认识,确立自我提高的正确途径和要达到的明确目标,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自我提高的空间得到积极拓展。决不能在帮助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在加强自我认知的同时,削减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自我提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主动的实践激情、高昂的育人豪情,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在高职院校思政课发展主力军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不断拓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统一的空间
第一,不断拓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实践创新的空间。在这一方面,高职院校的领导者要积极提高驾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的能力,把握大方向,瞄准大目标。同时,还要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们留下一片实践创新的空间。只要大方向不偏,大目标始终不被削减、淡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实施途径、教学借助手段等方面自主创新、提出新的设想和需求,高职学院的领导集体就应该予以积极地支持,积极创造条件,积极助推他们的创新,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们始终可以真实地把握住一个自由度较高的思政教学实践创新的空间,为推进高职院校思政课科学发展建设一个长效运转的永动机。
第二,不断拓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理论创新的空间。高职院校要积极建立起一套思政教育理论创新的机制体系,形成思政教育理论创新的责任承担机制、任务分解机制、理论创新奖励机制。要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们在思政课教育理论创新方面,提供坚强的领导、厚实的经费保障、扎实的落实机制,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始终保持思政教育理论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理论创新的实践,建立起不断增殖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理论储备库,实现以理论的创新推动思政教育实践的创新。
二 正确认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个人成长的规律
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培养离不开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成长规律的正确认识与正确实践。
(一)逐步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自我认知与实践的统一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自我认知空间、实践创新空间、理论创新空间充分建立而且健康运作的前提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才拥有了认知和实践统一的可能性。通过不间断地内因与外因的辩证交互作用,逐步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认知和实践的逐步统一,逐步克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自我认知方面的各种偏差,最终达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个人提高与推动教学相结合、已有知识运用与实战经验总结提高相结合的目的,切实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个人成长过程的科学延续与人生历程的高层次变换,实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可持续发展和高效能运转的换挡。
(二)逐步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自我提高与提高他人的统一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在实现了自我认知过程的圆满完结、完全纳入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有机体系、有机汇入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发展机制的基础上,教育引导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们在思想政治理论上的不断进步、成熟,催促高职院校大学生们逐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这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自我成长的又一个主要内容和标志。
(三)逐步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理论创新与教学方法创新的统一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成长的核心内容和本质,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在思政教育理论创新与教学方法创新的统一,没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理论上的创新,就没有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科学发展;没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新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就没有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跨越发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理论创新与教学方法创新的统一,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在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的成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成长规律展现的核心内容。
三 着力加强对高职院校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培养
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与认识,笔者认为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培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着力加强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政治素质的培养
引导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实现自我认识空间的拓展、理论与实践统一的自主意识的全面建立,必须首先塑造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正确的政治倾 向,具备正确的政治素质。强化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入门课。高职院校是一个培养实用性、适用性和即时使用性(短缺性)各种人才的特殊的教育阵地,倾向于“短平快好”的教育目的要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必须首先具备坚强可靠的政治品性、坚实可靠的厚德品质,无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已经具备了何种学历、学识,进入高职院校从事思政教育必须对其政治思想意识构成进行重新洗牌,通过定期不定期地集中强化培训、长期地教育引导、坚持不懈地跟踪监督检查与纠偏等,培养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确保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始终在个人政治思想意识方面不出偏差,确保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们在思想政治意识方面不出问题。
(二)着力加强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不仅应该具有坚定可靠的政治素质,还要具备适应工作需要的组织协调能力,这种组织协调能力不仅要用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积极主动有效地组织协调高职院校内外的一切思政教育资源的发掘、调整、整合、调动、运用各个方面,以推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运转,还要用在积极主动有效地组织协调各种正面的政治思潮、社会倾向、大众认识,为教育高职院校大学生服务,屏蔽各种不利影响,提供思政教育的正能量,推进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成长及人生发展的健康延续,为社会培养政治合格、心理健康的大学生。
(三)着力加强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育人”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拥有高学历不等于具有高水平,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不等于具有教育引导他人的高技能。不仅要积极培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在“教书”方面的能力,还要积极培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育人”方面的能力。“教书”与“育人”是有区别的,“教书”是工作的载体,“育人”是工作的目的。“教书”是施教的技能,“育人”是施教的艺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可能在“教书”方面很成功,但是,不一定都能在“育人”方面做得很成功。要积极开展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以大学生心理学方面、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建设等方面为主要内容的定期不定期集中教育培训,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在运用心理学、法学、沟通交流谈心学等方面的知识,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这种“育人”的艺术完善“教育”工作的功效,以这种“育人”的艺术,补充思政教育的缺憾,切实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的崇高目标。
参考文献
[1]周耀华.谈高职教育的教学创新[J].当代教育论坛,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