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 王会芳 罗宏伟 陈绵才
摘 要 采用室内幼苗伤根接种法,对7个茄子砧木品种进行苗期人工接种茄子青枯病菌抗性试验。结果显示,7个供试砧木品种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发病,通过比较筛选,发现砧木品种中托鲁巴姆系列1号、2号、4号和托托斯加系列2号等4个品种对青枯病表现为高抗,与对照茄子常规栽培品种正华1号表现差异显著。
关键词 茄子;砧木;幼苗伤根接种法;青枯病菌;抗性水平
中图分类号:S4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09-003-02
由茄科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土传细菌性病害,已成为影响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茄子高产的主要因素。目前,茄子连作致使土传病发生日趋严重,而药剂防治效果不明显,通过嫁接换根是防治土传病害的最佳途径。采用适宜的抗病材料作为砧木进行嫁接,可避免和减轻茄子土传病的危害,增强植株生长势,提高产量[1]。本试验主要对7个茄子砧木品种在幼苗期,采用伤根法进行人工接种青枯病菌对其开展的抗性筛选试验,以期为茄子抗青枯病育种中引用抗性材料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对照
茄子常规栽培品种,正华1号紫茄。
1.1.2 供试砧木
托鲁巴姆1、托鲁巴姆2、托鲁巴姆3、托鲁巴姆4、托鲁巴姆5、托托斯加1、托托斯加2。
1.1.3 供试菌株
接种用青枯病菌菌株从当地染病新鲜病株中分离和培养获得,经过柯赫法则验证后,实验室条件下于-20 ℃冰箱保存备用[2]。
1.2 方法
1.2.1 对照种子处理及育苗
温水浸泡8~12 h,取出清水洗净后放入催芽皿内置于温控箱中,催芽皿底层用湿纸巾或湿布垫底,将种子均匀撒在湿垫上,再敷上一层湿纸巾或湿布,温控厢温度设置:30 ℃ 16 h,20 ℃ 8 h,2 d后可出芽80%~90%,将其播种到盛灭菌土的苗盘上育苗,出苗后水肥按常规栽培管理。
1.2.2 砧木种子处理及育苗
温水浸泡24 h,取出洗净后同对照种子催芽处理,到第6 d时可发现大约有10%出芽率,至12 d时,种子出芽达80%~90%。
1.2.3 幼苗伤根灌注接种法
先进行育苗至两片真叶时,进行苗期伤根接种鉴定。具体方法为:增殖培养的病原菌液或孢子加无菌水稀释,于显微镜下检查病菌浓度,并将菌液浓度调制为 1×105 个菌/mL 的悬浮液。接种病菌前,在幼苗的一侧距根基 1 cm 处用刀划 3~5 cm 深沟断根,用 25 mL 注射针管定量取菌液,在断根的一侧灌注菌液,30 株苗,每株灌注 5 mL。接种后喷水洗净叶面,以后每天浇水 1~2 次保持土壤湿润。为促使病菌侵染,在接种病菌 15 d后,距苗根基部 1 cm 处再次断根接种。
1.2.4 病情调查方法
接种移栽后第 7 d 开始进行发病调查,以后每隔 7 d 观察 1次,至第二次接种后约 50 d 后,各处理的病情基本稳定、无新病株出现时,统计其病株率,评价各品种对青枯病的抗性水平。
1.2.5 苗病分级标准
0 级:健全;1 级:1~2 叶片萎凋的植株;3 级:3~5 叶片萎凋的植株;5 级:大部分萎凋的植株;7 级:萎凋枯死或即将枯死的植株。
根据调查结果计算病情指数,依据病情指数确定抗性水平。
病情指数(DI)=Σ(级数×植株数)/(植株总数×7)×100
茄子对青枯病的抗性标准为,高抗(HR):病株率≤20%;抗病(R):20%<病株率≤30%;耐病(MR):30%<病株率≤50%;感病(S):50%<病株率。
植株发病率=发病株数/总株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结果
通过温室中苗期人工接种,供试材料的抗病性结果如表1。
2.2 分析
将供试的7个茄子砧木品种和作为对照的茄子常规栽培品种正华1号分别接种茄子青枯病菌,接种7周后各处理病情基本稳定,统计出各处理的病株率,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砧木品种托鲁巴姆1、托鲁巴姆2、托鲁巴姆4和托托斯加2对青枯病表现为高抗(HR),托托斯加1对青枯病表现为抗病(R),托鲁巴姆3和托鲁巴姆5表现为耐病(MR),而对照品种正华1号表现为感病(S)。与对照品种相比,7个砧木品种对青枯病的抗病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供试的7个茄子砧木品种中,托鲁巴姆系列的3个品种和托托斯加2对青枯病表现为高抗(HR),试验数据可为其进一步利用和病害防控提供基础依据。
3.2 讨论
本研究仅仅是温室大棚人工接种的苗期结果,所用的青枯菌为特定菌株,加之抗性鉴定结果易受菌株致病性、气候条件、种植期和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2-3]。因此,茄子资源本身的抗性还应结合成株期鉴定,才能准确地评价其抗性水平。同时,开展自然生长条件下的抗病性试验极为必要[4]。
参考文献
[1]莫豪葵,秦东.番茄砧木材料的筛选与青枯病抗性鉴定[J].长江蔬菜,2013(24).
[2]韦慧明.茄子砧木种质资源对青枯病和黄萎病的抗性鉴定及数量遗传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3.
[3]李海涛,邹庆道,吕书文,等.茄子抗青枯病的育种方法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2002(4):1-3.
[4]郭堂勋,莫贱友. 番茄砧木品种材料抗青枯病接种鉴定试验[J].广西农业科学,2009(3):250-252.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