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垚
选修教材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选修课程不是必修课程的陪衬,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具有同等价值。而且选修课程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根据选修课的特点,实施不同于必修课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下面笔者就以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为例,谈一谈高中历史选修课的特点和教学策略。
一、“模块+专题”的课程结构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以“模块+专题”的形式构建了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的课程结构。《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进行了更加深入、专业的探索,围绕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这一特定主题,精选和整合了中外著名且影响深远的重大改革,知识线索十分清晰,契合了高中学生的接受能力。这些看似相对独立的改革,其实是“形散而神不散”,能使学生获得共性认识。
每个单元由改革的背景、内容和作用等知识组成,内容明确,个性突出,共性明显,线索清楚。教师可用表格展示知识结构和内容,培养学生根据材料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例如,教师可利用图表讲解“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明确和重视改革的个性与共性,深刻认识知识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知识框架。
二、可操作性较强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虽然规定了教学内容和目标,但它也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给实际教学留出了一定的空间。“模块+专题”的教材结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这是选修教材的一大特点,也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体现。
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摒弃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把课堂交给学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
例如,在教学“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时,我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从不同角度进行情境对话,以此导入新课。
对话片段如下:
甲:你怎么看待变法?
乙:变法对我家有好处。
甲:为什么?
已:以前我家只能租种那些烂地,收成不好,还要交租,生活条件很差,往往吃了上顿没下顿。
甲:变法后有什么变化?
乙:租种的土地有了保障,不必担心收成不好、没有吃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
甲:你觉得这是你所期望的吗?
乙:那当然了,有自己的土地,自己种、自己收,过自己想过的日子,这就是最好的了。
这样就能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主动联系新旧知识,掌握变法背景和内容,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开展探究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分享意识,且选修教材上的探究活动也多于必修教材。因此,教师要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历史探究活动,合理开发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帮助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三、大胆取舍,用高考指导教学
近年来的高考历史试题对选修内容的考查主要是通过主观材料题,这些主观材料题很少依托必修教材,且大多和必修教材内容无直接关系。因此,教师要根据高考考查要求和命题方向,在教学中大胆取舍,做到精讲精练。
1.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教师要把那些与必修教材主干知识联系紧密的改革内容作为教学重点,进行详细讲解。例如,选修教材中“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与必修教材中“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的相关内容联系紧密,教师可将这些内容进行整合,以免浪费精力和时间,增加学生负担。
2.精讲精练,学会取舍。
教师要根据高考考查要求和命题方向,引导学生把握知识框架,掌握改革的具体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描述、阐释事物和论证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精讲精练有关改革的基本知识和规律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史料阅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反复训练,学生就会学会仔细审题,认真阅读材料,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描述和阐释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