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艺专业“过程性”考核方式改革与实践

2015-06-15 06:06马建梅孟晓惠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过程性应用型考核

蒋 励,王 东,马建梅,孟晓惠

(常熟理工学院 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随着国家教育部对于高等院校转型改革的方向明确,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做好内涵建设以适应转型已成为当务之急。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在院校积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结合教学内涵建设,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进行深入思考与改革实践。而考核方式作为“课改”中的重要环节,如何使之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形势,以反向思维的方式来促进课程教学改革,是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研究的重点课题。

一、考核方式改革的意义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三方面能力:通用能力、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1]

通用能力主要指个人基本的适应能力、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能力、信息材料的搜集和筛选能力、沟通交往能力等。

专业能力主要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即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

职业能力主要指为了胜任某种职业而应具备的能力、素养,即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跨职业的能力、方法能力(包括制定工作计划并实施的能力、自我评价与接受他人评价的能力等)、创造能力等。[2]

传统高校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在通用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上相对较弱。因此,随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与培养目标的更新,就提出了新的培养要求,即应用型人才三方面能力的具体要求,人才培养方案随之修订,课程建设目标也相应发生改变,而课程考核是围绕课程建设目标来制定的,考核方式也必然发生改变,改革势在必行。

二、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课程考核与评价,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考核内容重点在于课程的各知识点,有些课程虽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还是着重在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即专业能力的培养上,忽视了学生的通用能力与职业能力的培养,缺乏综合性与延续性。

二是考核方式重结果、轻过程,导致学生对于平时的小练习重视不够,马马虎虎,到课程最后突击加班加点,学习质量与学习效果下降,专业能力的培养也受到影响。而且这种不重视过程的学习与训练,也会导致学生在计划与规划能力、团队合作交流、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缺少锻炼的机会,以致通用能力、职业能力培养不够。

三是考核主体过于单一,仅为任课老师一人,对于设计类课程来说,难以避免个人的主观性,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客观。而且评价过后反馈较少,不利于改进与提高。再者学生缺少自我评价与对他人评价的机会,这种评判能力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由此可见,传统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现在的培养目标已明显脱节,亟需改革。

三、过程性考核方式的实践探索

针对以上问题,以反向思维的方式,笔者与所在的教学团队进行了多项教学改革实践,具体如下:

1.针对考核内容不够全面的问题,课程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以项目或课题来整合课程内容,既考核了专业知识与技能,又考核了学生的通用能力与职业能力。

在环艺专业课程教改实施过程中,参考环境设计实际工程中标书的形式,要求学生根据项目制作标书文本。比如“设计方法”课程,学生分小组进行项目设计,其项目文本包括如下内容:基地调研、案例对比调研、设计背景、灵感来源、设计思路、设计过程、成果展示等。根据这些内容,学生首先要进行实地调研与测量,锻炼专业技能;相关设计案例调研包括实地调研与网络、文献搜集,并进行筛选、对比、分析、研究,取长补短,锻炼通用能力;设计灵感、设计思路到最后的设计成果,主要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体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而在设计过程中,分组工作需要学生有团队协作精神,锻炼交流沟通能力;设计中期与结束阶段均需要学生进行汇报,锻炼表达能力;制作模型,锻炼动手能力;最后进行自评与互评,提高方法能力。这些都兼顾了通用能力与职业能力的培养。

2.针对考核方式轻过程的问题,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方式[3],过程与结果并重,以项目任务书的形式来严格控制过程,每阶段都是考核环节,使学生始终高度重视,不敢掉以轻心,保证学习质量。[4]

环艺专业课程以项目驱动教学,知识讲授与项目设计齐头并进,以任务书来控制过程。以“空间设计基础”课程为例,考试课题为“文化琴川”空间设计项目,项目任务书的内容包含:

(1)项目教学目的:告知学生通过学习与项目实施要掌握哪些知识、培养哪些技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使学生目标明确。在“文化琴川”空间设计项目中,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建立良好的空间感知,掌握空间的形式美的规律,掌握空间组织与设计的方法,巩固空间设计的知识。通过使学生接触较为实际的项目,掌握设计的流程与方法,培养他们分工协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实际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建筑环境的珍视态度,建立起对历史文脉的传承与发扬的基本观念,以及对于再利用的生态观念。

(2)项目内容及要求:具体说明项目内容与要求,使学生的学习与训练有内容、有抓手,循序渐进。“文化琴川”空间设计项目以“文化琴川”为主题,让学生在给定基地上,对建筑室内空间进行琴川文化展示设计,对建筑外环境进行相应的景观设计,强调空间层次,力求整体环境空间的协调,突出文化氛围与现代气息。室内空间设计与室外景观设计还有具体要求,再此不赘述。因为还是基础课,所以主要还是概念设计,留待后续课程进行深化与细化。

(3)指导教师:除任课教师外,还请其他专业教师进行集体辅导与评价,以帮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4)完成时间:强调按时完成的重要性,培养良好职业素养。

(5)评价标准:依据每一阶段的表现与完成进度的量与质,综合考察设计过程与作品质量,重在整个思维过程与设计过程。

(6)进度表:进度表中包含了各阶段的时间、要求、提交的内容以及考核比例,让学生一目了然。“文化琴川”空间设计项目进度表如表1所示。

(7)参考资源:包括相关图书文献资源、课程资源、网站资源等。

可见,任务书明确了学习目的、各阶段需完成的任务、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与要求、完成的具体时间、在考核中所占的比例等等,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了明确的抓手去一步一步实施,知晓每一阶段都是考核的一部分,从而始终认真去做,全力以赴,保证了学习质量,提高了专业能力。并且这个项目实施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协作、交流演讲汇报等这些通用能力与职业能力,养成不拖拉的习惯,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表1 “文化琴川”空间设计项目进度表

3.针对考核主体单一的问题,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任课教师评价、其他教师集体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避免了主观性与片面性,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与接受他人评价的工作能力。[5]

环艺专业课程群中的很多课程均进行了考核方式改革实践,对于考试项目的考核设计了三个评分表格,分别用于学生自评与互评、任课教师评价、其他教师评价,最终成绩由这三项加权取得,提高了客观性、公正性。而且在这三个评分表中,最后一栏是对作品的评语,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可以把好的建议与想法反馈给作者,不同的教师、学生从不同角度给予的观点与建议,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思考问题,更好的改进与提高。因此,这个多元评价与反馈的过程,是学生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不断提高的一个重要环节。[6]

四、过程性考核方式改革的成效

通过环艺专业课程群多门课程的改革实践,该专业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体系:考核成绩综合考察平时课题、中期课题、考试课题与思维、设计过程,强调“过程性”,强调考核方式的多层面、多元化,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设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考核体系分三个层次,见图1.

图1 环艺专业课程考核体系

该考核体系在环艺专业多数课程中进行了推广,近两年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大幅提高,设计作品质量明显提升,参与了多项校级、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并结题,参加多项学科竞赛并获奖,学习效果显著。

五、结 语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如何强化专业知识与技能、又提高通用能力与职业能力,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可以在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中逐步探索、实践、解决与完善。经教改实践探索与检验,以课题或项目整合课程知识、以过程性考核来反推学生主动学习、以任务书的形式来严格控制过程,这样的考核体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了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具备了应用型人才的三种能力,这种考核体系是较为合理与成功的,也是可以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设计学科中普遍推广的。

[1]陈晔,林铿,孙忠梅.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2(4):45-47.

[2]王海建.基于协同创新思想的创新型人才培养[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10):38-41.

[3]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60.

[4]徐惠仁.浅谈教师教学过程性评价的价值与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2(7):69-71.

[5]高凌飚.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和功能[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02-106.

[6]高凌飚,钟媚.过程性评价:概念、范围与实施[J].上海教育科研,2005(9):12-14.

猜你喜欢
过程性应用型考核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论数学教学的三大价值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