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兰
摘 要: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阵地。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精神引入崭新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进行美学感知学习,从教学设计入手,对教法、学法进行优化整合,对个性追求给予积极鼓励,提升学生学习美术兴趣,培养学生个性审美能力。
关键词:初中 美术教学 个性审美 培养
《初中美术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美术教学中要彰显美术学习的特点,要让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美术学习能力,要注意审美教育,促使学生在提升审美能力的同时,实现素质培养的全面升级。美术的美无处不在,要让学生在学习体验中感受图画美、艺术美、自然美和生活美,通过对美术进一步认知,建立美学观点,并用智慧的双手创造美。在具体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注意转变教学意识,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学习方式,整合艺术资源,鼓励学生实际观察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升师生互动水平,培养学生个性审美特质。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术课堂教学也是这样。要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教师借助多媒体等教具,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这是现代美术课堂教学的常见选择。特别是多媒体声光电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色彩丰富、动感十足的图片、画面、视频、文字等素材,从而激发学生潜在的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这些学习素材还能够给学生带来深层次的触动,唤醒学生对美的事物的热爱,接受美的洗礼,这对培养学生高尚品质有重要作用。
学习《端午节》相关内容时,教师根据文本内容设计了一个比较有趣味的教学导入:先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儿歌:“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五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然后问学生:“你们儿时的端午节都是怎么过的?”学生回答:吃粽子、吃十二红、扣百索子、挂鸭蛋络子、碰蛋、挂艾草等。教师将相关内容投放大屏幕,学生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下面的教学就进行得自然顺利而高效。
教师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做好课堂教学设计,用丰富的感知元素激发学生兴趣点,促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
二、优化合作学习,提升学生课堂互动水平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极力倡导的课堂教学方式。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合作学习方式进行优化,让学生在团队式学习实践中建立合作精神,在集体观念养成中提升自身认知观、审美观。美术教材内容呈现多元化,课堂教学也有不同维度要求,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这些因素都要求课堂学习能够发挥集体作用,让学生在合作中行动起来,在实践中建立全新美学认知,在美感体验中形成健康世界观。合作学习方式选定之后,教师要对合作学习内容进行筛选,对合作学习实施细则进行具体设计,对合作学习目标给出详细指标,还要对学生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在学习《边吃边看的艺术》时,教师课前布置了任务:每人要从家里带来一件美观实用的饮食用具。课堂教学开始后,教师并没有介绍学习内容,而是对学生进行分组,八人一组,将自己带来的用具在小组内展示,每人要对自己的用具进行简短介绍,从形状、构造、用途、特点等角度进行阐述,然后由小组推选最有代表性的一件用具,向全班同学展示。学生从来没有这样的参与经历,显得特别激动,在小组展示陈述时,就像是对待一件珍贵的藏品,将自己的宝贝说得美艳无比。学生平时未必会对这些用具有什么特别钟爱,但此时却视如珍宝,学生在欣赏中建立美学观点,这就是合作学习带来的力量。
新课改之所以倡导合作学习,是因为合作学习能够从不同角度形成教育力量,对学生的思想、性格、心态等因素造成冲击,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认知观念,真正实现美术的教育目标。因此,教师在具体设计组织合作学习时,要注重过程和结果并重的原则,促进学生多种素质的综合提高,实现美术课堂教学的大丰收。
三、美术音乐结合,培养学生审美个性特征
美术是一门专业艺术,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只从美术专业角度考量进行施教,自然会显得淡薄而缺乏味道。如果能够在美术教学中有效引入音乐元素,让美术和音乐实现有机结合,相信会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美术是静态艺术,而音乐是动态艺术,两种艺术的融合,自然会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知。在美术欣赏中用音乐作为背景,学生思维会更加活跃,美术满足视觉需要,音乐则满足听觉需要,视听结合自然是人们的一般诉求,正像电影、电视剧一样,由于视听结合的缘故,才会有更强大冲击力。学生思维比较单纯,单从美术视觉角度难以获得理想的感染效果,把音乐元素引入美术课堂,学生的关注力会更加集中,可以在学生心理上形成强烈影响,求知欲也会倍增。在具体实施时,教师要根据美术文本内容精心选择音乐作品,提升匹配度,与之相互映衬,互为补充。
在接触《最亲近的家具——椅子的设计》时,教师专门设计了电子课件,向学生展示不同的椅子,为渲染欣赏气氛,教师还给这些画面配上了背景音乐。展示小朋友坐的椅子时,背景音乐是欢快的儿歌;展示老人的座椅、躺椅、轮椅时,背景音乐是《夕阳红》;当教室内的椅子出现时,背景音乐是校园歌谣。学生在音乐陪伴下欣赏这些画面,脸上都露出特别放松的神情。根据教师的提示,学生不仅关注各种椅子的造型,还对椅子的形状设计进行了详细观察,从而建立个性审美观念。在进行个性体会时,有的学生提出了更为个性的设计——全自动学生椅子,可以根据学生身体生长规律、情绪特点、书写需要等进行自动调节。
美术课堂引入音乐并非是新的创意,在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学之后,各个学科都会与音乐结缘。美术作为音乐最邻近学科,自然要发挥互补优势,让音乐快速渗透到美术教学之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美学教育,在具体参与实践中实现思维升级。
四、鼓励观察实践,塑造学生审美感知能力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术的美呈现于教学的始终,教师在具体引导学生发现美时,要鼓励学生重视观察、学会观察。特别要用美学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学校的楼房、花园、道路、树木,大街上的店铺、广告牌、车辆,田野中的禾苗、小草、耕牛,这些事物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美术美感因子,如果我们能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数不尽的美会自然涌入眼帘。学生的美术认知还比较肤浅,教师需要从不同维度对学生展开美学教育,鼓励学生从细微之处入手,从不经意之间用心,深度挖掘生活中的景色美、建筑美、人文美,实现美术学习生活化。教师还要设计更多美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领略美术的内涵美。
在《中国古代雕塑欣赏》学习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对中国古代著名雕塑作品进行集中展示。在展示之前,教师提出要求:每一件雕塑作品只展示五秒钟时间,每个同学要记住雕塑的年代、名称,观察作品特点。因为有时间限定,学生看得特别认真,不仅要记忆年代、名称,还要对作品特点进行观察。教师再次检查时,学生大多都能够准确给出答案。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并进行限时观察记忆,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的敏锐感觉。
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元课程资源,为学生美术感知能力的提升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联系生活的基础上接受美术艺术的熏陶感染,在课堂中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让美学元素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放大,促使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学习感知,引导学生审美趋向,形成审美意识,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喜哲.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4(5).
[2]韩复生.浅谈美术教学的审美能力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5).
[3]郭凯.初中美术审美教学有效开展路径探析[J].文理导航(中旬),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