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
摘要:为了更好地进行实验对比,研究选择两位经验丰富,但是教学类型不同的高中数学教师为研究对象。对两位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形成的因素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得出主要的成因,由此给出改进其中不合理的理念的建议。
关键词:理念 经验 成绩
一、选取研究对象
为了更好地进行实验对比,本研究选择两位经验丰富,但是教学类型不同的高中数学教师刘老师和王老师(化姓)作为研究对象。这两位老师的相似之处为:二位老师年龄、教龄相仿,教学背景相似,均为科班出身。不同之处在于:刘老师的教学较符合建构主义,更加注重师生共构式教学;王老师的教学则偏向传统,以讲述为主。
二、研究情境说明
研究的个案教师所任教学校为省城的一所重点中学,该校历史悠久,是当地的一所名校,该校一个年级有30多个班,一个班50个学生左右,全校6000多学生,校园规划合理齐整,各种设备齐全。学校较重视升学质量和升学率,且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三、资料收集及分析
资料收集的内容集中在老师对教学过程的各项内容的看法与行动。资料的收集方法包括:观察,座谈,访谈(对象包括领导、教师本人、学生及教师亲属),教室观察,问卷。资料收集时候要做笔记和录音。资料分析主要是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合分析,向相关专家请教探讨,与相关文献做对比,并将分析结果做分类分析。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刘老师的数学教育理念与价值观
(1)乐观的理念。经过调查,刘老师乐观的理念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他的成长经历和教学经验。
日常教学中,刘老师觉得学校替学生想的太多了,由于升学压力,学生的平时作业很多,有时候到了高年级还要补课,造成学生的痛苦,依照该老师的看法,学生应该有自由和空间,而不是为了升学和成绩牺牲自己的时间和兴趣,不能奢望每个学生都能考上重点大学,上好专业。
刘老师自己的高中生活是轻松愉快的,读书是她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前的生活虽条件不如现在,但没什么压力,学习起来也比较自由。而现代社会,信息通常,网络发达,诱惑较多,竞争愈发激烈,升学率又是学生的生命线,学生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感到很痛苦,所以在目前的环境中,让学生能感觉到快乐是很重要的。
(2)追求成就感。刘老师重视成就感与自己的一次高中经历有关。高一时候,班上有一位同学父亲早逝,母亲身体也不好,家庭条件很差,坐在班级的角落里,自卑,成绩很差,尤其是数学。刘老师想帮助这位同学,于是刘老师就发奋学习数学,学会后给该同学辅导,在提高了同学的数学成绩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后来,他就专门教班上的数学很差的同学,并获到了很大的成就感,因为刘老师认为:“只有你做出来,成就感会油然而生”,也为他将来从事教师职业埋下了种子。
换个角度,追求成就感与父母和社会的期许有很大关系。虽然父母当年没有什么要求,但是刘老师希望达成父母的期望,这种不服输的人格特质,应该是造成她追求成就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3)逻辑思考,知识衔接,反复训练。刘老师本身对数学强调要了解公式的原理,能推导,切忌死记硬背。刘老师强调如果新课与学生的经验没有连接,学生会无法接受。刘老师还认为反复练习有助于概念的形成与熟练,重视练习的价值。
2.王老师的数学教育理念与价值观
(1)注重权威。王老师重视权威价值的因素主要有学习经验和初为教师的教学管理经验。王老师是在传统教育环境中学习的数学老师,其父亲也是一名数学老教师,其认为数学绝对的真理。他非常严厉,在班上有绝对的权威。
王老师大学毕业任教之初,第一班级就是一个程度一般的高三毕业班。采取权威的管理方式大概也是王教师唯一的方法。结果效果不错,他肯定了如此的做法,自然也就延续了下来。
(2)注重考试与成绩。王老师重视考试的程度已经到了他觉得没有考试就无法教学的程度。让考试变成了学习目的,而教学只不过是升学的工具而已。重视考试成绩主要受以下两方面影响:①自身的学习经验,②学校的影响。
①自身的学习经验。王老师的数学学习经验自述中,他说他初中时候数学也曾经很不好,后来通过强迫自己多加预习练习,成绩有一次进步很大,由此他认为成绩可以带动学习兴趣。
②学校的影响。王老师所在学校较重视升学质量和升学率,学校设立了月考,全校排名等一系列制度,各种攀比跟风,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年级之间。王老师在这所学校也难免受到这种氛围影响,感到压力很大。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影响王老师注重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原因,主要是:意图价值尚未摆脱传统教学阴影,老师是权威的角色,偏重学生对事实、规则、计算与练习,以升学为主要目标。
(2)刘老师的教学虽然较王老师符合建构主义,但依然有些价值观牵绊着他的行为,如注重反复练习而不注重教学活动,注重程度统一确忽略普通分班的价值,注重数学可训练逻辑思考,但忽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无法做到社会建构主义的核心。
(3)王老师与刘老师从成功的数学学习经验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但二人的成因却不尽相同。刘老师重视乐观、因材施教、成就感,而王老师重视权威、考试成绩。
(4)二人更加愿意教实验班,遇到普通班则无计可施,无法引发学生讨论,这里更加重视学生成绩的王老师受到的阻力更大。
2.建议
(1)教师培訓方面:
①欲使教师改变教学,应该培养教师的成功教学经验,让教师相信并重视改变,达到真正的改变教学。
②传统的教师培训多流于形式,甚至产生负面的价值,故应改变教师培训与评价体系。
③应培养数学教师重视正常分班的社会价值,数学不有少数成绩前段的学生可以学。
④应鼓励数学教师摒弃权威者的角色,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避免一味的反复练习数学题目,抹杀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学校方面:
①应改变传统的数学评量方式,教师评价方式,避免考试成为学习数学的目地。
②应注重学生各方面均衡发展,不应只一味鼓励升学造成的老师和学生压力,影响教学正常化。
③学校应真正实施并落实教研交流活动体系功能,鼓励教师与教师之间交流与研究,不致于造成数学教师教学匮乏。
④应落实常规分班,促使教学正常化,更因此避免因能力分班致老师与学生被贴上标签。
参考文献:
[1]丁福泉.中学数学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的相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