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筱劼
【关键词】英语教学 母语 教学技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A-
0101-0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我国的英语学习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然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还是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和重视。比如,很多人上了十几年的英语课,与外国人交流仍然只停留在“你是谁”“你从哪里来”等简单问题上,亦或抛出“你几岁了”“挣多少钱”这类让外国人尴尬难言的话题;大多数人在离开学校后,见到超过5个字母的单词就不敢念;一些人参加国内的各类英语考试成绩还不错,却不会用英语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这些现象都说明我们当前的英语教学存在问题,教师的教学没有实现理想的效果,学生的学习也没有达到实用的目的。由于学生自小就接触母语,对母语学习有习惯成自然的良好心理优势,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借鉴母语教育的成功经验,巧用母语来改进英语教学,从而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以下笔者谈谈运用母语开展英语教学的一些经验。
一、从母语角度审视英语教学
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英语教学开始于小学三年级。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已近10岁,能从整体上把握母语的表达,这时,如果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母语来开展英语学习,将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一)比较认识母语和英语文化差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文化环境
一是认识词汇和习惯语中的文化差异。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和组成部分,词汇表达的意思非常丰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对同一个词汇的解释可能差别很大。比如,母语中的“白色”在我国文化背景下代表“恐怖”“不吉利”的负面意思,而英语中的“white”却是“纯洁、善良”的正面意思。二是认识思维意识中的文化差异。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形态和心理因素不同,中国的尊老爱幼文化在母语中体现为对别人的称呼上,不直呼别人姓名而是称呼“老李”“小赵”,而英美国家的人们却乐意别人直接称呼自己的名字,他们认为被冠以“老”或“小”之类称呼是不礼貌的表现。三是认识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在交际环境下,母语和英语具有的交际习惯用语是不同的。比如,母语中常见的问候语“上哪儿去啊?”“你在干吗?”翻译为英语是“where are you going?”“what are you doing?”而在英语环境下这些问候语是涉及别人隐私的,会让别人很反感。因此,学习英语国家文化的语言习惯对于英语教学而言非常重要,包括什么话题可以谈论,什么话题是禁忌的,面对不同的人群,应该怎么打开话匣子等。在学生已有的母语文化底蕴之上对比中英文化差异,将会极大地震撼学生的心灵,使他们牢牢地记住这些知识。
(二)对母语系统的整体把握是进行英语学习的利器
归根溯源,母语的文字是通过象形会意等方式演绎发展而来的。象形属于独体造字法,它是用文字的笔画把要表达事物的外形特征具体勾画出来。如“月”表示一弯明月的形象。会意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以表达此字意思。如“鸣”用“口”和“鸟”组成,意为鸟的叫声。如果学生掌握了中文母语的象形会意原理,则也可以找出英语教学中的词根学习捷径,有助于拼写和记忆英语单词。其实,英语单词也是可以运用象形会意的原理来分析,英语中的很多单词是象形文字。如“eye”一看就知道是鼻子两侧的“眼睛”;broom(打扫)中b可以看作扫把的象形文字,和room(房子)放一起就是打扫房间的意思。如果说这还只是粗浅层面的“会意”法,英语词根学习法则具有更大的推广价值和操作范围。正如我们学习中文需要先掌握组成汉字的偏旁部首一样,一个英语单词同样由不同的“偏旁”组成,这些“偏旁”就叫“字根”。掌握了字根和英语拼写规则,英语单词的记背效率会大幅提高,遇到再长的英语单词,都能“肢解”它,意会它。例如,“representative”这个单词怎么识记?如果我们知道“re”“pre”“sent”“tive”在英语里都是偏旁部首,分别代表“回来”“向前”“发出去、派出去”“人”的意思,而“a”通常作为一个“连接件”,将两个辅音字母t分开,那我们就可以把这个单词“肢解”成“re-pre-sent-a-tive”,意思组合起来就是“回来-向前-派出去-的人”,完善一下,就变成了“回来征求大家的意见后又被派出去替大家讲话的人”,这正是“代表”的意思。英语词根学习法乍一看很麻烦,但只要教师在引导学生熟悉200多个字根的基础上,运用学习母语的一些方法引导学生反复识记,相信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能从语言建构的高度上系统地掌握英语单词。
(三)语言交流是学习母语的必经之路,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渠道
语言交流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情感、沟通思想的纽带。语言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提高语言交流能力。我们从一开始学习母语就是建立在语言交流的基础上,而且语言交流贯穿着整个母语学习过程。英语也是一种语言交流工具,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英语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英语教学不仅需要让学习者学习语言知识,更要发展他们的语言交流能力。英语交流的内容最好是学习者感兴趣的话题,正如学生们写日记总比写作文勤快,和小伙伴聊天总比对着老师汇报学习计划更流利一样,英语学习同样存在着趋利性,英语教师只有像语文教师那样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运用英语交流的兴趣,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英语。
二、将母语教学技能运用于英语教学实践中
母语体系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技能,如果能够有针对性地把母语教学技能运用于英语教学当中,将有助于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运用母语教学技能开展英语教学,可以分几个阶段进行:
(一)初级阶段
明确母语和英语在语言系统上的不同,通过有针对性的对比分析,让学生准确把握英语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刚开始接触英语的时候,学生们习惯于借助母语的思维去模仿、记忆。例如,网络上盛传的“bus(爸死)”“Yes(爷死)”“girls(哥死)”“miss(妹死)”“school(死光)”就是中文标注法的极端案例。长此以往,学生学习英语始终依靠母语元素的支撑来完成,要依靠母语的帮助才能记忆和表达,那么,他们学到的英语怎么可能不是“中文式英语”?一般来说,英语中与母语相似的思维,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比如,学生知道了怎样拼读音节,在读准了英文26个字母的发音后,看到音标就能很自然地拼读英文单词。我们要在英语教学中比较母语和英语之间相似而又有区别的现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英语。比方说,对于否定疑问句的回答方法,在中文里,如果有人问:“她昨晚没去那儿,是吧?”我们通常肯定地回答:“是啊,她没去那儿。”或者否定地回答:“不是,她去了那儿。”这是因为中文更注重对问话者看法的回馈,接着才说明事实,对问话者看法的回馈与对事实的回答是区分开的。英语则直接对事实进行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对于问话者看法的回馈根据事实而定。对于“She didnt go there last night,did she?”这样的问题,英语的肯定答法是:“No,she didnt.”表示“她”昨晚没有去那儿;否定的答法则是“Yes,she did.”表示她去了那儿。然后告诉学生:不管问题的提法如何,若事实是肯定的,就要用“Yes”,事实是否定的,就用“No”,翻译时只需将“No”译成“是的”,“Yes”译成“不”就行。这样一对比,学生就能更加牢固地记住这个知识点。
(二)中级阶段
只有比较母语和英语文化背景上的差异,并进行对比和分析,才能让学生从更深层次上掌握英语的表达习惯。语言的学习,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地交流。交流的话题离不开彼此的文化,交流的习惯也通常会带有文化的影子。打个比方,在中国的待客礼仪中,“劝”是非常重要的,“劝酒”“劝茶”“劝菜”,客人说吃饱了要离席,主人也还会再三劝道:“多吃点,别客气!”讲英语的国家则不同,当主人邀请客人吃某样食物的时候,如果得到的是否定的回答,他就不会再坚持了。如果英语教学没有在这个层面上引导学生去进行英语交流,那么我们也就没有资格指责学生缺乏英语交流的能力。
(三)高级阶段
教师应该把推动母语文化的影响力作为英语学习的动力。我们都知道肯德基、麦当劳,却不知如何介绍我们的端午节和中秋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中国文化特色元素,通过恰当的英语表达方式来介绍母语文化中特有的内容,逐渐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身边事物的能力。学生一旦从意识上提醒自己用英语向其他文化环境内的人们表述周边的事物,那么,就说明学生掌握了学习英语之道。
虽然英语早已成为我国大力推进学习和掌握的一门外语,且已经推行多年,但是教学效果并不乐观,绝大多数人学习了英语却不能用之交流。如果我们能够从自然习得的母语技能中,提炼出一些方法迁移到英语教学中,对于启发和促进英语教学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