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管制与公司治理的联动机制分析

2015-06-11 03:05姜艳丽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公司治理启示

姜艳丽

摘 要:近年来,国内外出现了一系列有关证券市场虚假会计信息的事件,使得会计管制、公司治理方面的研究繁多。本文从会计管制与公司治理的联动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力求寻找适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会计管制模式,为公司治理的良性发展提供可行之建议。

关键词:会计管制;公司治理;互动分析;启示

1 会计管制与公司治理的概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制度产生,公司制开始出现并盛行。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开始逐步分离,最终演变成两个主体:委托人和代理人。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出发点不同——委托人希望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和利润,而受托人更倾向于完成自己的责任获得高薪,使得二者对于公司的管理观念各不相同。为确保受托人能够服务于委托人,急需一整套制度安排来处理因两权分离而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公司治理开始出现。

公司治理过程仰赖于会计信息的提供。会计除了能够对经济进行核算和监督之外,还可以对其进行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活动,因而会计信息对于公司治理非常重要。但是考虑到会计人员为受托人下属,会计信息的提供离不开受托人的监管,这对于委托人的权力产生了巨大的挑战,会计管理呼之欲出。

2 会计管制与公司治理:理论阐释

公司治理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去理解。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配置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以股东最大化为企业目标,该种制度下治理结构变成了由所有者、董事会和经理人员组成的内部制衡机制。广义的公司治理则不限于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而是涉及广泛的利益相关者。此时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的的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及其他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分配。

会计管制(Accountant Controls)是指政府或会计职业团体对会计工作的干预,以确保会计工作能够合理、有序地進行。这种干预往往以一般规则或法规的形式出现。会计管制是对市场配置机制的一种替代。

3 会计管制与公司治理的联动机制分析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因为委托人和代理人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各自追求的目标是不同的,二者之间存在着激励不相容。为使自己的利益达到最大化,代理人往往倾向于让自己的委托人闭目塞听,既不披露或少披露对其有用的会计信息,造成信息不对称,进而会引发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

对于道德风险,尽管经理人市场的存在能够减少管理者逃避责任的可能性,但不能完全消除。比如一旦公司管理者预测到市场情况较好、出现较高盈利时,就有可能产生偷懒意识,不作为。但这种不作为外部人是很难觉察的。即信息不对称往往会引起代理人的偷懒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这种结果使市场无法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产生市场失灵。而逆向选择行为则存在内部交易和公司管理者隐瞒坏消息两个问题。当受托者即经理人存在利用内部信息进行交易从而获取超额利润的机会时,如果他们不愿放弃这种交易机会,就有可能产生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的现象;而隐瞒坏消息,虽然可以避免损害公司形象,但会使得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和公允性,并且该种操作一旦被暴露,反而会加剧公司形象的损坏。

为了避免或者制约以上两种情况,委托人必须建立一套制衡机制来规范和约束代理人行为,由此产生了公司治理问题,即公司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必须联手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来保证公司的有效运营。该前提是利益相关者们掌握与公司有关的会计信息。然而,由于会计信息的公共产品特点——非竞争性和排他性,决定了市场在此资源的配置上没有效率;同时,公司的管理者为摆脱委托人的监管以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选择不披露或少披露会计信息,造成会计信息不对称。以上种种客观上要求政府、社会运用看得见的手来协调解决与大部分人员息息相关的会计问题,以实现会计信息的有效、合理配置。

按照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学说,合理有效的会计管制措施实质上是为弥补市场竞争中因个体利益膨胀导致整体利益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的先天性缺陷而建立的一种让利益各方进行有效博弈的制度,该制度能减轻委托代理关系下“信息不对称”的消极影响,尤其是解决较为严重的企业管理当局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会计管制下,企业能够全面、透明的披露利益相关者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为参与公司治理的各个主体提供了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来源,使得公司治理能够有效运作:一方面,全面的会计信息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有效地降低财务信息使用者逆向选择的概率,为利益相关者正确进行相关决策提供指南;另一方面,财务会计所揭示的信息透明化,就能够对受托人即经营者的业绩进行真实、客观地评价,据此进行奖惩,可以起到降低道德风险的作用。即合理的会计管制能够推动公司治理的良性发展。

根据前文分析,公司治理的完善程度制约着会计信息质量,同时在公司治理过程中也需要会计管制的规范。由此,公司治理与会计管制彼此协同改进才是公司前进的康庄大道。

4 会计管制与公司治理:策略分析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会计管制和公司治理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同时我们更应该注意到伴随市场经济而来的不和谐音符,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银广夏、郑百文等会计丑闻所折射出来的一系列关于会计管制和公司治理的问题,如政府监管的再监管缺位、管制机构失灵、管制制度不协调、法律环境缺失、上市公司的考核评价监管机制和管理层激励机制不完善等。

为完善我国的会计管制与公司治理的协同机制,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本文认为我们应致力于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4.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为会计管制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导向性方向。会计管制是以公司治理为导向的,只有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会计管制的制定实施才有章可循。

4.1.1 增加经营者的违规成本,降低其违规收益。主要措施有:①引入民事责任制度,加大对违规者的惩罚力度。在民事责任制度中,受害人可获得应有的经济赔偿,能够吸引受害人检举和诉讼。②完善经理人市场的建设,依靠市场特有的机制加强对管理层违规的防范。③改善对管理层的激励机制,用期权等方式来激励管理者对公司的忠诚度,防范其道德冒险和逆向选择。

4.1.2 完善上市公司的考核与评价机制。从银广夏案例可以看出,如果对于上市公司的评价仅仅用利润等单一指标,其后果将是管理者为达到上市或配股资格而疯狂造假。我们不妨在此引入资产负债率、权益率等非盈余指标,这样不仅能够避免经理层损害中小股东利益,同样能防范其损害债权人等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风险。

4.1.3 充分利用利益相关者、公众、媒體的力量加强监督。对于上市公司的监管,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根据管制失灵论,管制机构也有可能失灵,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引入非政府的力量对上市公司和政府进行监督,即所谓的监管者的再监管政策必须落实。

4.2 加强会计管制的结构性调整和机制性改进。只有会计管制持续性发展了,良好的公司治理才能出现,会计管制和公司治理才有可能协同发展。对于会计管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4.2.1 完善会计准则的制定。在我国利益相关者较少参与会计准则的制定,这必然导致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在某些方面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根据瓦茨和齐默尔曼(1986)对会计信息经济后果的理解,会计准则的制定是由各利益主体长期博弈后的契约。而根据生存理论,就减少利益冲突的成本并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价值而言,一套能随着时间推移而“生存”下来的契约是有效的(法码和詹森,1983)。因此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上,我们应逐步开放其制定程序,“海纳百川”,听取各利益相关者的声音,促成各利益方的博弈,以期达到纳什均衡。

4.2.2 明确各机构的职责,对行业内外的管制机构分别明确定位,协调各方并建立对其的约束机制。一般认为,会计管制的出发点在于更大地促进公共利益。然而管制失灵论指出,管制机构也在考虑自身的利益。因而我们有必要对行业内外的管制机构分别明确定位,协调各方并建立对其的约束机制。

4.3 加强市场经济的道德约束。目前我国的法制建设还不是很健全,而政策的出台也需要一个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公司治理和会计管制的问题往往不能得到解决。当法律和政策缺失时,借助道德的力量来约束行为人也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江金锁.政府管制、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J].财政研究,2014.03.

[2]张静.我国实行会计管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基于公司治理角度的分析[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4.

[3]洪健.论公司治理与内部会计控制[J]经营管理者,2013.12.

[4]綦好东,李杰.会计管制目标与公司治理的协同改进机制研究[J].经济管理,2008.02.

[5]张雪南,王黎华.会计管制目标与公司治理关系浅析[J].会计之友,2007.08.

[6]徐晖.政府管制理论文献研究综述[J].甘肃理论学刊,2010.01.

猜你喜欢
公司治理启示
室内装潢宜俭朴宜居宜习宜养生
公司治理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我国家族信托的法律研究
NHL联盟制度安排对我国职业体育改革的启示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论美国警察院校政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及启示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关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