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2015-06-11 23:18李天罡
新课程学习·中 2015年4期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老师

李天罡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等学习方式,转变观念,进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及习惯,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活到老,学到老。

一、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就是老师在讲台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绘声绘色地讲,学生在下面聚精会神地听,两眼目视前方,唯恐漏掉一个知识点,即学生只要听就行,这是古老的理想化教学模型。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老师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教给学生,不可能面面俱到。没有教出来的科学家,只有钻出来的天才。因此,这就要求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感觉到学习是一种责任,是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这样就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有利于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进而推动科学的进步与发展。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创设合理、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活跃思维,激发灵感,彰显个性,提出自己的见解及主张,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知识学到手。如学习“直线与圆的方程”这章,上课开始给学生一个圆的图形,让学生联想生活中的实例,说出圆的特征,进而探究、归纳、总结得出圆的概念及其性质。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当然这就要求老师课前一定要准备充分,对于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推敲深刻,并且设想问题,预设情境,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跟着你的思路前行,同时对于课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也要有必要的心理准备,万一学生思维发散开来,偏离了你的思路,你必须不着痕迹地再引回来,这对老师的基本功及备课都是很大的考验。

二、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纵观现在的好多老师,只是一味抽象地给学生讲解某个题怎么去做,某个题型怎么去思考或者把课本的概念照本宣科地给学生叙述一遍,这都是不可取的,落后的教育教学模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例如,讲函数方程的解法、函数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等,给学生一种数学就是单纯的数的运算,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高考,为了将来考个好大学,为了将来的生活被逼无奈地学习,甚至有的学生还会产生数学“无用论”,认为学不学数学对他来说无所谓,这是很可怕的思想,这样有可能使学生不再学习数学,甚至讨厌数学,这就出大问题了。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灌输、渗透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一切问题都与数学有关的思想,变“学数学”为“用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动性。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经常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实例,以此证明数学的用处。如“函数”这章就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生活中的例子比比皆是:“神舟飞船”飞行的轨道及预測;股市的分析;银行的利息;住房贷款等。进而让学生感觉学而有用,学了数学可以为国家做那么多贡献,不学数学将来在社会上难有立足之地,这样不用老师天天督促、检查,学生会自觉去学,教学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变“单一教学”为“多领域宽途径教学”

现在的教学中好多学校仍局限于一个黑板、一支粉笔,“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与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是相悖的,学生面对的就是老师与黑板,枯燥而乏味,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审美疲劳,容易产生厌学、逃学情绪。如果我们能够采用多种手段教学,多途径吸引学生的眼球,让他们时刻保持一颗好奇之心,这样肯定会大有改观,甚至会让学生产生乐此不疲的学习心态。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比较重视这方面的改观,基于本校现实,根据不同的课时特点,我把多媒体课件与黑板有机结合,中间穿插放映一些人物传记、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等,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偶尔带领学生去室外上课,如讲三角函数图象时用几何画板,直观明了,学生容易看出图象形状及其变化规律,易于掌握;在立体几何这章教学时,我带领学生到校外考察:长方形、正方形、棱锥、棱柱等模型,然后假想或者模拟,通过观察、总结得出它们的一些简单性质,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摸索,自己总结,为以后学习这些图形带来很多便利,对于学生来说就没有那么抽象了,反而好理解,好记忆;同时,激励学生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得知识,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方法,将教材内容生活化、动态化、情境化、形象化,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更好地感受高中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的崇高目标。

参考文献:

[1]周烨东.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J].新课程:教师,2010(10).

[2]延正九.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4).

[3]王建洪.浅析高中数学教学[J].祖国:建设版,2013(5).

[4]何宗明.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学习:中,2011(5).

[5]许宇杰.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J].新课程:上,2011(6).

编辑 王梦玉

猜你喜欢
新课程数学老师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六·一放假么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