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风雅以角胜——明代徽州墨工的竞争之道

2015-06-11 09:47:14方凤英
潍坊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程氏徽州

方凤英

(黄山机场,安徽 黄山 245000)

徽墨与歙砚向来是文房四宝中的两大珍品,其产地都在古代的徽州(今黄山市及绩溪、婺源二县)。早在唐末五代时期,歙州出产的“澄心堂纸、李廷珪墨和龙尾砚(即歙砚)”就被南唐李后主誉为“天下之冠”[1],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徽墨的创始人是南唐的奚超、奚廷珪父子(后被南唐后主赐姓李),它以徽州境内的古松为制作原料,同时辅以桐漆、冰片、犀角、麝香等名贵材料,经过点烟、和料、制墨、晾墨、锉边、描金等工序精制而成。黑如漆、坚如玉、磨无声,香味浓郁,舐笔不胶,入纸不晕,书写效果极佳,享有“落纸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据道光《徽州府志·食货志》记载,北宋时徽州每年以大龙凤墨千斤进贡朝廷,宋仁宗以其赏赐翰林及近臣,亲手题曰“新安香墨”。

明代,随着商品经济及市民文化的发展,社会对墨的需求量大增,徽州的制墨业再度兴盛,涌现了一批制墨名家,其中最著名的是嘉、万年间的罗小华、程君房、方于鲁三家,他们代表了明代徽墨工艺的最高水平。清初学者姜绍书在《韵石斋笔谈》卷下曾对此论道:“盖墨工之良咸萃于名山大川。明兴,新都独以墨鸣,他方无能胜之者。……昭代砚不及唐,笺不及宋,即笔亦无宣州毫之圆隽,惟墨之道,超潘(谷)驾李(廷珪),差足为艺林吐气。”[2]

与传统的民间手工艺一样,徽墨的生产方式以家庭作坊为主,生产规模不大,但工艺程序极为精细考究,其墨法配方更被视为祖传枕秘,只限在家族父子间传承,不轻授外人。当然也有例外。通常是作坊主雇佣的学徒以其聪颖、勤勉、诚实等品格赢得主人的信任,出于延续家族产业命脉等原因,有时墨坊主会将墨法秘方尽授异姓学徒,甚至资助其另立商号,别开分店。这种做法颇能显示徽商贾而好儒的胸襟和魄力。但由于商人沽名逐利的本性,有时也会使昔日的师徒成为日后的竞争对手,甚至闹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万历年间的程君房、方于鲁二人就经历了师徒因隙而反目成仇的交恶过程,在明代历史上留下了一桩公案,哄传当代,并因此诞生了我国版画史上的两部瑰宝——《方氏墨谱》和《程氏墨苑》。

今存世最早的《方氏墨谱》刻本是万历十六年(1588)方氏美荫堂刊本,系方于鲁延请徽州著名画家丁云鹏、吴羽、俞仲康按墨模的大小及墨锭的花纹图案绘成底本,然后由徽州虬村黄氏刻工黄德时、黄德懋等人刻版刊印。丁氏绘画以线条白描为主,生动纤丽,细入毫发;黄氏刻工则刀法流畅,摹绘精细,精妙绝伦,其他名家的品评题赞文字亦是手书写刻上版,所以该谱是当时徽州一流画家、刻工和印工完美合作的结晶,堪称三绝。不仅如此,《方氏墨谱》还开创了为所制墨编刻谱录的先河。其他墨肆出于商业宣传的目的竞相仿效,其后墨谱之作代不乏书,互相争奇斗艳。不过,稍晚成书的《程氏墨苑》除了商业宣传及与方氏一争高下的动机之外,还包含了他与方于鲁的个人恩怨在其中。

此书最早的刻本是万历二十九年(1601)程氏滋兰堂刻本,同样是延请徽州名画家与名刻工合作完成,但篇幅上超出前书一倍(《墨谱》六卷、《墨苑》十三卷)、“卷中饶海内名卿才士不远千里竞为赋咏题赠”(卷十三钱允治跋语),借此以压到前书。程君房本人也亲自操觚,撰写了铭、颂、诗、赋多篇,署名有“广平程大约、古歙程大约、独醒客程大约、玄居士程大约、玄玄子程大约、鄣郡放臣程大约”等,以炫耀才学。更令人称绝的是程氏用彩色套印技术印制了墨图50幅,图式精美绝伦①据《中国版刻图录》六七五图版著录:“《程氏墨苑》,明万历程氏滋兰堂刻彩色套印本,休宁。”另附说明:“此书初印本彩色各图,间有用不同颜色涂在一版上印刷或用饾版套印者。”;还绘制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传入的西洋宗教画4幅,以及用罗马文字注音的《圣经》故事四则,这在我国版画史上更是破天荒的创举,表明当时徽商已经接触并开始宣传西方文化。所以当郑振铎先生抗战期间在上海书肆购得一部完整的彩色套印本《程氏墨苑》时,不禁惊叹为“国宝也!”他兴奋地写下题记:

书至之日,灿灿有光,矜贵之极。曾集同好数人展玩至夕。复细细与他本墨苑相校,其中异同处甚多。施彩色者近五十幅。多半为四色、五色印者。今所知之彩色木版画,当以此书为嚆矢。元明之交,我国受欧洲中世纪手抄本的影响,一时盛行金碧抄本。今存者尚多。嘉靖间,宫妃布施经藏,亦每施以彩绘。惟皆于版画上手绘金彩,无以彩色施之版上者。此书各彩图,皆以颜色涂渍于刻版上,然后印出;虽一版而具数色。后来诸彩色套印本,盖即从此变化而出。《墨苑》后印诸本则皆渍墨,不复能加彩色矣。我人谈及彩色套版,每不知其起源于何时,得此书,则此疑可决矣。”[3]

关于方、程两人交恶的始末及两墨谱的成书缘由,同时代及后世的许多书籍都有记载,但文字详略不一,品骘褒贬各有偏向。如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六载此事如下:

新安人例工制墨,方于鲁名最著,汪太函司马(汪道昆)与之连姻,奖饰稍过,名振宇内。所刻《墨谱》,穷极工巧,而同里程君房几超而上之,两人贸首深仇。程墨曾介内臣进之今上,方愈妒恨。程以不良死,则方之力也。程亦刻《墨苑》,斗奇角异,似又胜方,真墨妖亦墨兵矣。[4]

沈德符似对方于鲁的人品略有微辞,但语焉不详,倒是乾隆年间的四库馆臣道出了此中原委。《四库提要》卷一一六《子部·谱录类存目》:

《程氏墨苑》十二卷,明程君房撰。君房歙县人。是编以所制诸墨,摹画成图,分为六类。……盖于鲁微时,曾受造墨法于君房,仍假馆授粲。程有妾颇美丽,其妻妒而出之。正方所慕,令媒者辗转谋娶。程讼之有司,遂成隙。未几,程坐杀人系狱,疑方阴嗾之,故《墨苑》内绘中山狼以诋方焉。……夫以松煤小技而互相倾陷若此,方之倾险固不足道,程必百计以图报,是何所见之未广乎。

《方氏墨谱》六卷,明方于鲁撰。于鲁初名大激(笔者案:激为滶之误),后以字行,改字建元,歙县人。初亦颇学为诗,汪道昆与之联姻,招入丰干社,奖饰甚至。后得程君房墨法,乃改而制墨。与君房相轧,弯弓射奕,世两讥焉。此编乃所作《墨谱》,首列同时诸人投赠之作,下分国宝、国华、博古、博物、法宝、洪宝六类。上处符玺圭璧,下至杂佩,凡三百八十五式。摹绘精细,各系题赞,亦备列真草隶篆之文,颇为工巧,然其意主于炫耀以求名,故所绘仅墨之形制,与程氏争胜于刻镂间耳,于墨法未尝一讲也。

四库馆臣的论述本于姜绍书《韵石斋笔谈》卷下《墨考》一文,但姜氏认为:“以墨品人品论,程终不能胜方耳。”与馆臣的意见正相反。②其实四库馆臣并未细考两人的生平及两书成书之先后,只是据他书所载遽下论断。陈垣先生对此已有辨正。他在《跋明季之欧化美术及罗马字注音》一文中说:“程氏名大约,字幼博,别字君房,徽人,以墨名家。行辈在方于鲁先,而《墨苑》之成,则在《方氏墨谱》后。《四库提要》置《墨苑》在《墨谱》前,置《程幼博集》在《方建元集》后,皆为颠倒。且《墨苑》题曰程君房撰,而《程幼博集》则题曰程大约撰。又于《方建元集》言于鲁有《方氏墨谱》,已著录;而于《程幼博集》不言大约有《墨苑》已著录,疑四库馆所见《墨苑》为不全本,故不知君房即大约也。”详见《陈垣学术论文集》(第一集),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32页。道光《徽州府志》卷十《人物志·方技》所载两人生平事迹较详:

程大约,字幼博,岩镇人,由太学官鸿胪寺序班。善制墨,竭桐膏之焰。五石入漆,缩烟百两,寂光内韫,神采坚莹,时人喻为墨妖。同里方于鲁受造墨之法于大约,约待之甚厚,资墨业与业,已而用内事构讼,遂成隙。由是大约复业墨,以其季君房行作《墨苑》十二卷,分“元工、舆地、人官、物华、儒藏、缁黄”六类。图绘出丁云鹏手,雕镂精绝。后附《中山狼传》,极诋于鲁。其墨后介内珰致之神庙,于鲁恨甚。未几,大约坐杀人罪系狱,于鲁力挤之,卒不食死。著《幼博集》《圜中草》。

方于鲁,初名大滶,后以字行,改字建元。造九元三极墨,自谓前无古人。制墨最夥,作《墨谱》六卷,分“国宝、国华、博古、博物、法宝、洪宝”六类。上自符玺圭璧,下迄杂佩,凡三百八十式。图则丁南羽、吴左干二人分绘,备极精巧。汪伯玉司马曾召之入丰干社,善诗。著《佳日楼诗集》十二卷、《续集》一卷、词一卷。

从现代商业竞争的立场看,方、程两人作为精于制墨又喜附庸风雅的徽州墨商,其本性都是为了追名逐利,垄断市场;后来师徒二人因为程氏姬妾之“内事”而反目成仇,互相倾轧;最终程君房庾死狱中,实因人命官司所致,不能全归咎于方氏人品的恶劣,我们不必对他们作过多的道德评判。值得一提的倒是他们竞争的手段及其留下的“副产品”——《方氏墨谱》、《程氏墨苑》,虽是出于互相角胜的功利目的而作,但与一般市场竞争的不择手段互相拆台不同,这种竞争充溢着文人士大夫的风流雅尚和书卷气息,即便是人身攻击,也是借助于文学作品的影射,类似于文人间的笔墨之争,而不是泼妇骂街式的恶语相加,显示了明代徽商和士大夫精英文化的密切联姻,这也是许多徽商信奉的“以儒术饬贾事”的经营之道,是我国古代商业史上别树一帜的儒雅之争。据《方氏墨谱》卷首屠隆所撰的《方建元传》,方于鲁出身于商贾之家,“生有异质,慧性天妙,识玄洞微,综览经史,尤精物理。”年轻时尝壮游南北,“手挥数千金,散给穷交宾客,家遂就落,益务读书谭艺,诗调清远,方驾唐人。汪伯玉司马(道昆)招入丰干社。尝以端午日集同社泛舟丰水之上,时天雨,溪流暴涨,舟行如驶,击楫鸣榔,吹箫伐鼓,乐甚,发为诗歌,物得如干首,命曰《泛舟诗》。”方、程两人均有文集传世,且汪道昆与方氏连姻,并招其入丰干诗社,可知方于鲁是一个有较高文学修养的儒商。清初朱彝尊曾选录其诗入《明诗综》,并在《静志居诗话》卷十八中评道:“明则罗文龙少华(当为罗龙文小华)、邵克己格之、程大约君房辈,咸以制墨称。而于鲁所制最夥,上自符玺圭璧,下至杂珮,凡三百八十五式,刊成图谱,曾上呈乙览。所造云笺,匪止成都十样。尝以百花香露和墨,自作长歌。世但目为墨工,然汪伯玉司马曾招之入丰干社。《送张山人归越》云:雉子斑斑麦正齐,黄梅四月雨凄凄。新安江上携尊酒,送尔看山到浙西。”[5]当然其竞争对手程君房同样也是一个儒商。正如著名学者戴震所论:“吾郡少平原旷野,依山为居,商贾东西行营于外,以就口食。然生民得山之气质,重矜气节,虽为贾者,咸近士风。”[6]

四百多年过去了,方于鲁、程君房两人的纠葛恩怨早已灰飞烟灭,无人再提,但两人的意气之争却为我国美术史增添了两本精美绝伦的徽派版画集,是我国古代印刷史、版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瑰宝,也是许多文人墨客珍爱的文房清玩,更为后人研究明代徽派绘画、雕版及印刷艺术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文献资料,这恐怕是方、程两人当初始料不及的。

笔者全面比较了《墨谱》与《墨苑》两书的体例和内容,从而对徽商的竞争之道有了更深切的认识,弄清了《墨苑》能够后来居上的原因。首先,《墨苑》的篇幅容量比前书增加了一倍,使其显得更加厚重大气。其次,《墨苑》用多色套印彩图多幅,绘制了西洋宗教画及罗马拼音文字,这些都是《墨谱》所无的,是程氏出奇制胜的又一法宝。再次,《墨苑》刊录名人序跋题赞文字达400多篇,远超出《墨谱》的143篇,虽然大多是应酬溢美之辞,但能延请到如此多的达官显宦及海内名士为之题咏,也从侧面说明了程氏制墨工艺之精湛,财力之雄厚,用心之良苦。现将两书比较结果列表如下:

书名刊刻时间卷数墨图彩图西洋宗教画序跋题赞方氏墨谱万历十六年(1588)六卷385幅无无143篇程氏墨苑万历二十九年(1601)十三卷470幅50幅16幅459篇

两相比较,若单从内容篇幅论,《程氏墨苑》已全面超过了《方氏墨谱》,不难想象程氏为刻印此书所花费的工本。而且,为程氏撰写题赠文字的不乏社会名流,如宰相王锡爵、申时行、顾秉谦等,海内书画名家董其昌、陈继儒、王稚登、米万钟、邢侗、顾宪成、汤宾尹、钱允治等,以及科举状元焦竑、朱之蕃等,唯一的例外是同邑显宦汪道昆兄弟没有为程氏题写片言只语,原因即在于汪氏是方于鲁的姻亲。《墨苑》卷七所附的《墨苑人文爵里》详列这些人物的科第爵里:“焦竑,字弱侯,旗手卫籍,己丑状元,翰林院修撰。”“朱之蕃,字元介,锦衣卫籍,乙未状元,任翰林院修撰。”“顾起元,字太初,江宁县人,戊戍会元、探花,任翰林院编修。”“姚履素,字允初,上元县籍,辛丑进士,任刑部主事。”程氏不惜重金求得这些名人的题赞文字,目的是为了攀龙附凤,抬高身价。表面看来,他的这一目的是达到了,他在卷七的《墨苑人文爵里序》中不无得意地写道:

一夕梦境中仿佛神人启之,由是玄元灵气一种超古绝今,至矣尽矣!即后有作者,尽得余法,终亦莫之能及矣,何也?其精神意念之注于墨者,未必若余之专而笃也。嗟乎!郢人之斤,养由基之射,千百世之下,能嗣其技者,谁乎?是以东溟管公以开山之斧拟之,厥有旨哉?墨图既成,千汇万状,斋居无事,辄取而玩之,间事题咏,久而盈帙。宗弟巨源輶轩频过,属和亦繁,且为请益知交,转相征索,长篇短什,不胫而至。盖余辛勤十年,今始裒辑成编。作者百有馀曹,悉当代大雅君子。其人则自馆阁以至山林,其地由自里闬以达海徼,其文章之体,则自六经二氏以逮诸子百家,每一展阅,若睹联珠叠璧,至惊心动魄,应接不暇。……然是诸公非尽为余之夙契旧知,尝相与衔杯酒,接殷勤之欢者也。盖余硁硁自好,生获与诸公同时,诸公或得余墨而因以得余之为人,或有意乎余之为人而因以得余墨。始以翰墨内交,中更进于道义,即诗文之间而交情固可概见矣。

然而,商业竞争的最终决定因素是商品质量,广告宣传只是次要的辅助手段。《程氏墨苑》在艺术形式上全面超过了《方氏墨谱》,似乎在竞争中占了上风,但有些艺林人士对程氏攀附权贵及风雅的做法颇不以为然。清初的桐西漫士在《听雨闲谈》一书中评道:

明方于鲁《墨谱》,程君房《墨苑》,绘刻精工,艺林清赏,较其优劣,当以《墨谱》为胜。《墨苑》中自著序记,语涉矜夸。其搜罗名人题赠虽多,而如顾秉谦、沈潅等笔札亦皆载入,未免薰莸相杂。且此书为文房清玩,乃胪列时人,备志科第官爵,殊乖雅道,不若《墨谱》之能得体要也。谱中载汪仲淹《墨书》,述于鲁之言曰:“试墨如试金,当略其色泽,求其神气。其法用紫石研注水涓滴,同磨多少,同磨之一缕如线,而鉴其光。紫为上,黑光次之,青又次之,白为下。黯忽无光或有云霞气,又下之下也。”此数语可为相墨金针。[7]

[1](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卷五[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清)姜绍书.韵石斋笔谈卷下[M].知不足斋丛书本.

[3]郑振铎.西谛书话[M].北京:三联书店,1998∶236—237.

[4](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M].北京:中华书局,1959.

[5](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542—543.

[6](清)戴震.戴震文集:卷十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257.

[7](清)桐西漫士.听雨闲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影清抄本.

猜你喜欢
程氏徽州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 02:36:38
苏东坡的母亲
奥秘(2022年4期)2022-04-26 03:59:34
徽州春雪
江淮法治(2022年3期)2022-03-16 06:54:26
金色徽州
江淮法治(2022年15期)2022-02-04 19:13:47
徽州人
摄影世界(2021年6期)2021-06-18 09:33:44
徽州绿荫
清代潜山井股程氏家族史构建研究*
《豫》卦释义
《程氏墨苑》中广告宣传的举措及效应研究
《程茂先医案》人参临床应用特色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