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培政
在乡下行医多年的尤二伯,晚年被儿女们接到了省会商都市。要说尤二伯辛苦了大半辈子,这回该享清福了,可他总也闲不住。
尤二伯十六岁开始在药房当学徒,师承当地坊间多个名老中医,一辈子没离开过病人,久而久之,病人就成了他的亲人。每次外出,他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医院。看到穿白大褂的人进进出出,尤二伯立马就像换了个人似的,眼也不花了,耳朵也不聋了,手脚也活泛了许多。
爱往医院跑的尤二伯,眼神总离不开病人的脸,看得多了,就发现城里人普遍阴虚火旺。从表面上看,患者的病多因内火旺盛引发,常伴有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双目红肿等症状;且城里人娇气,偶有不适就去挂吊瓶,连医院的走廊都加满了床位,就像是给手机充电一样,一人身上吊着一根打点滴的皮管,呆滞的就像霜打了的茄子。
若往深处端详,就会发现城里人焦虑过多,求学焦虑、就业焦虑、蜗居焦虑、养老焦虑……这焦虑多了就容易生怨,胸中怨气积累久了,就像那嗤嗤啦啦喷气的高压锅,倘若无处释放随时就会爆炸。
就在刚才那个路口,也就一袋烟的功夫,走在街上的尤二伯,便目睹了两起因情绪失控,导致互相谩骂甚至大打出手的过激行为。
“咦——多大个事啊,犯得着吗?这城里人不愁吃、不愁穿,出门就坐车,上楼乘电梯,再不济也能挤个公交车或骑电动车,比咱乡下人脸朝黄土背朝天,一滴汗珠摔八瓣滋润多了,还哪来这大的火气?”尤二伯纳闷得直摇头。
毕竟是当过多年中医,讲究的是望闻问切。从此,他就像着了迷一样,由表及里探究城里人爱上火的病因。
几个月下来,他便号准了城里人虚火上升的病根。
先是居住出了问题。到处高楼林立,比乡下园子里栽的树还稠密;城里人上班下班、上学放学、交往应酬、吃饭睡觉,都被高高的挂在楼上那格子里,就像被关进笼子的鸟儿,咋不感到憋屈?
再是饮食搭配失调。中原少雨干燥,饮食素以平和口味为主,配以稀饭和面汤。可如今饮食风味没有了地界,火锅、烧烤、麻辣烫在中原各城比比皆是,无菜不麻辣,越吃越上瘾,犹如火上浇油,导致虚火愈发上升。
三是睡眠违背了规律。中医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强调早睡早起。可如今的城里人,尤其是那年轻人,个个成了夜猫子,上网聊天、狂欢到凌晨是常事,生活无规律伤肝、伤肾、又伤神。
还有那交通堵塞、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哪一样看了不让人心焦上火?就连唱个《小苹果》,还“火、火、火”的没个完。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观察已久的乡医尤二伯,下决心要为城里人祛“虚火”。
经过精心考察,他看中了儿子在都市北郊建的那大片生态园及旁边那座倒闭的厂房。
听罢尤二伯的打算,起初儿女们没有一个赞成的:“接您来城里是让来享清福,又不缺您钱花,咋能再让您揽这大个苦差事?”
尤二伯费尽口舌,难以征得儿女们的支持,便气呼呼地要回乡下。儿女们见老父主意已定,便个个回心转意,出资的出资,出力的出力,帮着忙活开了。
经过对旧厂房重新改造装修之后,一座以食疗主打、兼做心理治疗的“平和坊”开张了。
平和坊坐落在生态园一隅,这里绿树成荫,环境幽静,空气清新,是祛“虚火”的绝好之地。
饱受折磨的城里人,听说城边开了一家平和坊后,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前来投石问路探个究竟。
只见尤二伯“把脉会诊”后,便开始对症下药。
他开出的第一张处方是“逛”。让来者先在生态园内步行观赏生态农业和自然景观,通过休闲垂钓、赏花观景、种植菜蔬、游园品果等活动,满足体验自然、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使其在舒畅而惬意的环境中,忘却往日的喧嚣,让心情逐步平静下来。
第二张处方是“吃”。在逛罢生态园后,就到了吃饭的时辰。坊内饭菜全由劈柴地锅烧制,地道的农家饭特色。且现场制作,菜肴无论荤素,都是原汁原味、清而不淡、香而不腻。各种食材和原料,均从山区农产品合作社定点采购,真正的绿色食品。尤其是那用芦苇根、白茅草根、蒲公英根熬制的三根汤,喝起来清咽利喉。
第三张处方是“自选”项目,可练书法、可对弈、可品茗、可听戏、可与心理师对话。总之,一个目的就是放松自我,给烦躁的心灵一个安放之地。
这三张处方综合施治,功效自然见好。本是抱着寻医问药来此的人们,结果走出平和坊后,一个个顿觉神清气爽,脚步轻松,窝在胸中的块垒烟消云散,人也感到强健了许多。
于是,平和坊开业的消息,没出几日便传遍了商都市的大街小巷,来此体验的顾客络绎不绝,且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再来,一来二往便成了“回头客”。
有人见生意如此红火,便劝尤二伯涨价经营,却被他断然拒绝:“咱当初就是为给人祛虚火,才开的这家平和坊,怎么刚把别人的虚火治下去,自己的虚火倒升上来了?”
平和坊开业快三年了,依然保持货真价廉、保本经营的初衷。据说最低每人花20元就可享受全天的休闲、茶水、娱乐和农家饭,至今火爆的场面依然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