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镇成人学校功能的新定位研究

2015-06-11 00:27
成人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新型农民新型城镇化功能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镇成人学校功能的新定位研究

徐敏娟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杭州310012)

【摘要】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乡镇成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需要成校进一步做好功能定位,拓展服务社会的功能。这主要体现在: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成校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积极跟进,农民转移就业急需成校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新居民素质提升呼吁成校开展社区教育。成校工作者要有敢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努力开拓成人教育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新型农民;乡镇成校;功能

一、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成校跟进新型农民培训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但是,没有高度知识化的农民,就没有高度现代化的农业。然而现实是,我国农民目前综合素质亟待提高。据2008年国家农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农民受教育程度整体偏低,平均受教育年限是7.8年,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占70%以上,高中文化的占16.8%,农民的科技素质不高,一年之内接受过一次科技培训的农民不足三分之一,接受过三次以上技术培训的农民不足3%。我国农民仍属于经验型、体力型传统农民,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规模经营的需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培养新型农民是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重要使命。2014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中国职业教育开始聚焦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乡镇成校也应积极承担起培育新型农民的任务,成为农村现代农技、科学种养殖知识培训的组织传播者。

培养新型农民,乡镇成校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寻找教育、培训的突破口,要结合当地经济开展,瞄准重点,分层突破,形成特色。如培养新型农场主,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通过建立“三新”示范基地,引领当地家庭农场的发展。“三新”,即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机械的引起推广,新经验管理,新市场战略。在该校的努力下,不仅培养了大批新型农场主和农场管理员,更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家庭农场的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方面,浙江省德清县的乡镇成校特色经验可以概括为“选准一个项目、推广一项技术、培养一批人才、致富一方农民”四句话,他们通过培育特色项目,引导农民学习技术致富。

二、农民转移就业急需成校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会出现农场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不少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生产,转变农民身份,成为城镇“新市民”,这实质上是农民向城镇工人和市民的职业转换过程。我国2020年若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50%以上的人口城镇化水平,关键在于以农民工市民化为重点的相关改革必须到位,特别是要关注占农民工总体70%的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许多农民包括新生代农民工,由于缺乏相应的职业教育培训,因而缺乏在城市就业竞争的能力。要顺利实现职业转移,其基本条件就是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使劳动力具备必要的科技知识和劳动技能,以适应城市经济建设的需要。乡镇成校不仅要继续培养能安于农村、服务农业的人才,而且也要培养大量能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人才,不应局限于农业技能,也应该包含加工、运输、服务等二三产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成人学校,承担成人教育,其开放式的多项目的教育资源与环境、周期短应用性强的培训体制与特色,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

乡镇成校开展技能培训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农村青年转移就业的技能培训,如落实对未能继续升学的初中毕业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和生产技能培训,使之具备一技之长;二是企业在岗职工的岗位培训。成人学校的教育培训工作,必须从参训人员和参训单位的实际出发,按需施教。成校在进行企业职工培训时,必须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以岗位培训为主线,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如,在培训内容上要充分考虑企业生产特点,结合具体工种、工厂生产实际条件等,解决企业职工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教学形式上要灵活多变,培训地点的选择、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等都要因地制宜,以提升培训的实效。

乡镇成校在开展各类技能培训时,要本着“实际、有用、实效”的原则,成校工作人员要积极主动,成人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成校没有固定的生源,也没有固定的专业,成校要有所作为,除要完成政府交给的培训任务外,必须自己主动“找米下锅”,如每学年制定不同层次、规格,不同内容、形式的各类培训方案,最大限度地争取党政领导的支持,主动与政府各部门配合,使培训方案得到落实。

浙江省不少乡镇成校在开展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过程中创造出许多先进经验。如绍兴市柯桥区成人教育中心推行“三单制”培训模式。“三单制”培训模式主要是指学校出菜单、企业下订单、政府来埋单。德清县经济开发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则立足开发区企业的员工培训,打造“金牌”课堂,培训企业班组长,通过“金牌讲师”、“金牌课程”、“金牌学员”、“金牌服务”四要素保证班组长培训质量,为企业提供高素质人才,赢得了企业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三、新居民素质提升呼吁成校积极开展社区教育

中国城镇化进程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促进农村人口合理流动和跨产业流动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基础就是解决农村和城镇人口的素质差距问题。无论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还是农民进城转移就业成为“新市民”,都急需转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实现精神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提升。在如何提高素质,促进城乡居民观念和行为的改变与现代化上,教育尤其是成人教育应当发挥重要的作用。

然而观念意识的教育与转型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都要远远超过职业技能的培训。同时,观念意识还会直接影响到接受技术培训时投入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因此,如何削弱农民根深蒂固的观念与文化进而实现转型,成为新型农民培养中最为关键的部分。

成人教育是社区教育的重点,是社区教育的主体。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把社区教育作为成人教育的新的增长点,把社区教育侧重点放在社区居民急需而正规学校还覆盖不到或不能很好解决的教育培训上,努力开拓成人教育的空间。

浙江省新居民群体庞大,很多成校正积极发挥其社区教育的功能。如桐庐县江南成校积极开展本地市民礼仪培训、民俗培训,投身“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市民素质,为打造“中国最美县城”添砖加瓦。德清县开发区成校积极开展“新居民”培训,创建了“五个一”模式,即:“一园”,每个企业成立一个文化园;“一队”,每个企业都有一支文化队,如声乐队、足球队等;“一网”,建立一个网站,方便企业园内文化沟通;“一课”,中层班组长培训;“一节”,每年开展企业文化节。德清县开发区成校开展的社区教育不仅丰富了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生活,而且在文化活动中促进了“新居民”整体文明素质的形成。嘉善县天凝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不断加大社区教育品牌建设,开展“农民种文化”的实践研究,其创建的篮球文化品牌、“辣妈宝贝”舞蹈品牌成为该镇学习型社区的拳头品牌,充分展示了新农村、新农民的崭新精神面貌,并且在成校的“种文化”深入开展中,村子里形成了和谐向上的良好风气,赌博、打架等不良行为杜绝,社会治安明显改善。可见,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成校社区教育功能日渐凸显,并且大有可为之处。

【参考文献】

[1]任聪敏,石伟平.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职业教育的新型定位与发展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3,(23) :53—57.

[2]陆俊街.城镇化进程中新型农民的教育与培训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3,(23) :58—62.

[3]程江平,徐敏娟.“金牌课堂”:成校高质量教育培训路径[J].职教论坛,2014,(21) :40—43.

[4]吕庆建,毕于建.“合村并居”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综述[J].福州党校学报,2012,(5) :54—57.

(编辑/徐枫)

【作者简介】徐敏娟(1983—),女,浙江建德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与成人教育、教育原理。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4年度规划课题“城镇化进程中乡镇成校培育新型农民的模式研究”,项目编号为2014SC357,主持人:徐敏娟

【收稿日期】2015-03-10

doi:10.3969/j.issn.1001-8794.2015.04.012

【文章编号】1001-8794(2015)04-0040-02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725

猜你喜欢
新型农民新型城镇化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基于地方政府视角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刍议基于农业循环经济的新型农民的内涵与需求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新型农民远程教育培训探索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