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保障水平

2015-06-10 10:20佟春明
卷宗 2015年5期
关键词:后勤管理高校后勤

摘 要: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更好地为高校教学、科研和师生服务,实现高校后勤可持续发展,提高服务保障和后勤管理水平。加快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可以极大转变管理模式,加快队伍建设,提高服务保障能力。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信息化建设;后勤管理;服务保障

高校后勤担负着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师生服务,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为重任。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后勤的服务内容、范围不断扩大,工作任务日益艰巨,要求相应的后勤服务及其管理也随之转变。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后勤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便捷高效的管理模式、透明公开的监督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成为必然、必需。通过信息化与后勤服务的融合, 可以有效转变管理模式、提高队伍素质、优化资源配置,拓展传统后勤服务与管理, 实现后勤工作数字化、资源共享化、活动规范化、决策科学化。

1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后勤应用软件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得到了推广,很多高校在师生就餐、用水、用电方面都采用了电脑智能收费系统;一些高校实现了“一卡通”;甚至有些高校建成了统一的后勤管理数据信息平台,作为保障日常服务、加强师生沟通、监督全程服务的主要手段和途径。目前,由于各地高校办学层次和发展速度存在差距,各高校推进后勤信息化建设也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一些高校在建设方面观念滞后、投入不够、应用不强等,需要引起各方重视。从长远看,后勤信息化建设已成为高校基础服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已为越来越多的高校领导和后勤管理者所认可[1]132。

2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2.1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是后勤服务保障有效运行,服务水平提高的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学生数量不断增多,与之相配套的公寓、食堂、教室、实验室等公共设施也相应增加,后勤服务保障内容、范围日渐扩大。同时,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后勤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原有的服务模式和管理方式已现出明显不适应。改革后勤,加快高校后勤信息化进程已迫在眉睫[1]123。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注重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对后勤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后勤系统更高水平的管理和服务无疑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高校后勤信息化可以大大降低管理服务成本,转变结构和管理方式,提高效率和水平;也可以拓宽沟通渠道,便于师生监督,调动多方参与,有利服务持续改进。

2.2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是后勤队伍建设、内部管理和持续发展的需要

高校后勤信息化对后勤从业人员的知识、技术要求较严,这对后勤员工培训、人才引进设置更高工作标准,从而推动后勤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高校后勤利用网络办公、智能收费系统等信息化手段改进工作方式和运行模式,优化后勤管理体制。收费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各类信息平台的建立,封堵了管理漏洞,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智能化设施设备如预付费水电气表,食堂、超市等电脑计费等系统使用,改善了服务形象。高校实行后勤信息化可以使资产管理更加明晰,人事管理更加科学公平,有限资源更充分利用,实现管理效益、创造价值最大化。

3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

目前,高校校园网已相当普及,后勤信息化建设可依托现有的校园网络环境和计算机等相关设备,这是加快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良好硬件基础。

随着后勤改革的推进,后勤队伍结构发生变化。后勤员工知识化、年轻化、科学化越来越普遍,许多后勤员工已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和利用网络处理相关资料和业务,这是加快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良好的人文环境。

同时,与后勤信息化管理相关的很多系统应用软件得到开发,一卡通技术、公寓管理、水电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软件在许多高校已广泛应用。很多高校后勤已开展了部分信息化应用服务,具备信息化管理的一定基础。因为有些应用较分散、零乱,现在需要做的是对此整合、规范,使其集合系统化,发挥更大效益。

4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4.1 引进先进理念,建立健全制度

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理论, 建立健全与后勤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以信息化、共享化为突破口, 改变管理和服务,提高工作透明度, 建立与学校整体发展相适应的后勤信息化服务保障体系。

4.2 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应用水平

选聘有信息化技术又善于运用信息化管理的员工充实到后勤队伍中来;积极培养创新意识强、科技理论扎实和技术全面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为推进信息化提供人才储备和保证;运用激励机制,鼓励学习,鼓励创新,建立有利于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人才成长环境。

后勤信息化建设应自始至终遵循管理为先、业务为链、应用为本的原则。高校后勤信息化实践过程是内部的业务流程将贯穿始终服务保障工作全过程,一方面有效检验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不断优化内部运行,对后勤各部门服务有重新设计、机构重组、人员配置的要求。应用是后勤信息化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2]。

4.3 规范业务管理, 实现信息共享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服务保障的电子化和管理过程的数字化。首先,做好信息化系统的整体规划, 建设以后勤管理和服务保障为中心的信息网络系统, 力求科学、规范、高效,对后勤的业务流程重构和优化,形成制度统一、数据标准、信息全面、结构合理的管理服务体系。其次,必须保证信息通畅于后勤系统的各分支部门, 消除传统手工操作带来的管理盲区,做到数据统计准确、迅速、全面,实现后勤日常管理电子化,实现信息共享。再次,根据高校后勤部门多、人员杂、日常工作琐碎、师生需求多样等特点,解决师生求助无路的现象,后勤信息化服务应该多功能、多渠道、多层次,实现服务保障的集成化。最后,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选择一定重点部门或环节推进信息化建设,分层次、分阶段逐步实施。以点带面,总结规律,协助领导决策,实现后勤服务工作智能化[1]123、科学化。

总之,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各级领导和师生应该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对提高高校后勤服务保障水平,加强师生学习生活基础服务保障能力、支撑和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积极推动后勤社会化改革。构建适合高校发展的后勤信息化系统将是高校后勤管理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金文东,张国强.关于深化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3).

[2] 蔡 续.论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 [J].社会科学家,2006(S1):270.

[3] 李 敏,王海亮.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35.

[4] 李 京,高校后勤标准化与信息化的认识与体会 [N].中国院校后勤信息网,2007(10).

作者简介

佟春明,男,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无线电物理硕士。

猜你喜欢
后勤管理高校后勤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高校后勤服务第三方监管刍议
高校后勤餐饮业的财务管理探析
如何进行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
学校总务后勤管理工作之我见
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信息化创新探讨
浅析高校后勤装备的新进展
新形势下高校后勤服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