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探索

2015-06-10 08:10高荣
俪人·教师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单克隆有氧氨基酸

高荣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实现探究·自主·合作学习的目标,问题教学就成了其重要的手段,生物这门学科尤其如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怎样才能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呢?

一、精心导入,激发兴趣

一个有效的问题,首先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学生感兴趣?贴近生活的、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有关联的才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即要有问题情景。教师要尽可能地挖掘教材中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知识点,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准备进行设问。

在“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的教学中,我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

(1)你吃比较成的食物时,例如腌制的咸菜、连续嗑带盐的瓜子等,你的口腔和唇的黏膜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2)当你把白菜剁碎准备做馅时,常常要放一些盐,过一段时间后就可见有水分渗出,这些水分是从哪里来的?

(3)蔫了的青菜叶放入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有什么变化?

(4)你还能想到哪些类似的例子呢?

这样的问题设计看似简单,但因源于生活,又紧扣教学内容,学生不仅感兴趣,还为新知的学习提供了一条清晰的线索。

二、全盘考虑,循序渐进

提出的问题要有新颖性、关联性和探究价值。设计问题须全盘考虑,更要注意问题的坡度。对于难度过大的问题,要设计辅助性问题,最好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使全部问题都有内在的关联,最后水到渠成的將学生引向新境界,达到探究之目的。

我在“ATP的主要来源—— 细胞呼吸”的教学中,针对有氧呼吸这一知识点设计的问题是:

(1)有氧呼吸可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反应场所在哪里?反应物、生成物各是什么?

(2)什么是有氧呼吸?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分析有氧呼吸反应式中各种元素的转移途径。

(3)在细胞内,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以后,可使1 161 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则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了,请你计算一下,有氧呼吸的能量转换效率大约是多少?这些能量大约可使多少摩尔ADP转化为ATP?

这一系列问题既能由表及里地剖析有氧呼吸的本质,又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从而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此外,当遇到有难度的问题无法解决时,教师应设计出有坡度的一个个子问题,逐渐点拨学生的思维,使之思路入轨。

三、把握节奏,关注全体

在教学中,随教学过程的推进,要把握教学节奏,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后应请学生坐下并及时点评。课前提问时,先告诉学生要提问的问题,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再根据学生的反应确定谁适合回答这个问题,切不可先把学生叫起来,再问要问的问题,也不可先点拨再回答,更不可学生齐声回答。当然,问题难度不同要请不同的学生回答,你的问题必须是适应各类学生的水平的问题,即不能无人回答,也不能人人都容易回答,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让差生有提高信心的机会。

例如:在讲述“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通过课前设计预习提问:什么是抗体?是由谁分泌的?分布在哪里?作用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在上课进程中则可以围绕预习时的问题,设计如下八个层次性比较明了的问题,这八个问题是:

1、传统的提取抗体的方法如何?存在着哪些不足之处?

2、能否用细胞培养方法制备大量抗体?

这样通过师生的问答,引出单克隆抗体概念,B淋巴细胞不能无限增殖特性。接着在学生阅读基础上继续提问:

3、用什么方法制备单克隆抗体?

4、为什么要用抗原注射小鼠?

5、胰蛋白酶的作用是什么?

6、两次筛选的目的是什么?如何筛选?

7、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有哪些?

8、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这样的设计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其中第5、6两个问题属于较难层次的,第3、 7、8三个问题属于中间层次,其余则属于较易层次的。对此,可根据学生对问题思考时的表情来确定哪一部分学生适合于回答哪一类问题,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对学生掌握的情况来确定回答问题的人。不论何种方式,其最重要的是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使学生不致于慌乱而不知所措,进而失去对问题思考的积极性,导致无人回答的现象。这样以来,一堂有节奏的课就生成了!

四、问题设计的科学性

问题的内容和表述都应具有科学性,即问题内容必须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及其运动规律,叙述问题的语言必须准确、严密。因此教师首先要分析教材,了解所教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明了本节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找出教材中的思维点,特别是能展现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素材,使得所设计的问题紧扣教学的重点、难点、易混点、易错点,能反映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时,要分析学生的知识准备,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考虑教学的起点,从学生的旧知识中找出同化新知识学习的“生长点”。在知识的“生长点”上提问,这样有助于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实现知识的同化。

我在“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蛋白质”的教学中,

我确定的重点之一是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如何解决这个重点问题的教学呢?

首先请学生观察几种氨基酸(甘氨酸、缬氨酸、丙氨酸、亮氨酸)的结构。然后提问:

(1)氨基酸这一名词与其分子结构有对应关系吗?

(2)这些氨基酸的结构有什么共同点?

(3)这些氨基酸的结构有什么不同点?

(4)能归纳氨基酸内的结构特点并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吗?

学生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可以找出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与“氨”字相对应,羧基与“酸”字相对应。在此基础上可以找出氨基酸的共同点是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和一个H原子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同点是碳原子上连接的另一个基团在不同氨基酸中是不同的,从而可以引导学生得出氨基酸的种类就是由这个基团决定的。经过这三个问题的讨论解决,学生就可以归纳出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和结构通式了。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中精心设问,巧妙提问,以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单克隆有氧氨基酸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单克隆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和其他人冠状病毒中的研究进展
月桂酰丙氨基酸钠的抑菌性能研究
UFLC-QTRAP-MS/MS法同时测定绞股蓝中11种氨基酸
抗HPV18 E6多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一株Nsp2蛋白自然缺失123个氨基酸的PRRSV分离和鉴定
TSH受体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
糖有氧代谢与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