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荣华
【摘 要】 教学实践证明,语言因素会对小学数学应用题造成影响,要是语言因素处理不当,就会使得学生产生误解,从而影响到他们的答题。本文研究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合理选择数学应用题的背景知识;适当控制应用题的文字量,增加学生的解题信心;合理设置数学应用题的设问方式,有效控制題目的难度。
【关键词】 语言;小学;数学;应用题;难度;影响
不同于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是,数学应用题更加综合,其中考察的内容更为全面,并且也有着更高的难度。在很多情况下,小学数学应用题较难理解,使得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频频碰壁。由于小学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就使得数学应用题中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内容,要是学生对一部分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就会影响到他们的解题。一般情况下,语言因素会对小学数学应用题造成影响,要是语言因素处理不当,就会使得学生产生误解,从而影响到他们的答题。要是数学应用题太难,学生就会失去解题的信心。要是数学应用题太过简单,就不能真正地发挥数学题的作用,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无法检测。小学生由于思维发育还不太成熟,他们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可能较难理解,教师应该合理设置语言因素,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水平。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影响数学应用题难度的语言因素加以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对小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合理选择数学应用题的背景知识
由于城乡差异、教育背景以及生活阅历等的差异,学生对于同一道应用题会有不同的认识。有些学生可能了解数学应用题中所描述的知识,而有些学生对于应用题中出现的内容却不太了解。要是学生连题意都无法理解,就会影响到他们的得分率。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很少联系到生活实际。他们所设计的数学应用题往往是凭空想象的,和生活实际无关。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将生活背景知识加入到数学应用题中。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数”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应用题的背景。就那这样的一道题为例:“废旧机器厂内暂时有甲乙两个人加班,其中使用到了170个螺母,甲使用的螺母数量的1/3是乙所使用的数量的1/4要少10个,那么请问甲使用了多少个螺母?”这一道应用题中提到了螺母这个内容,学生事先并不了解螺母为何物,所以他们在看到这道应用题时会感到不知所措。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题目改为:“班主任和课代表小明同学清点班上所有学生的作业本,其中五门课程加起来总共有170个练习册,班主任所清点的作业本的数量的1/3比小明清点数量的1/4要少10个,请问班主任清点了多少练习册?”教师按照这种方式进行设计,就可以帮助学生增加题目的代入感。
二、适当控制应用题的文字量,增加学生的解题信心
以往,很多数学应用题的文字量十分庞大,其中有很多内容都和应用题没有直接的关系。学生需要先将应用题通读一遍,并从中找到重点部分,就会在阅读题目上浪费大量的时间。很显然这样的应用题会给学生增加负担,使学生不能够理解起来存在较大的难度。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对应用题的文字量进行调控。文字量太少,就起不到应用题的效果;而应用题文字量太多,则会引起学生的阅题疲劳,并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所以,教师应该合理设置文字量的多少,保证学生能够提高解题信心。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百分数的应用”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适当控制应用题的文字量。教师首先让学生看一道数学题,数学题的要求为:“蓝色轿车和红色轿车同时从A开往B,其中蓝色轿车的速度时红色轿车的80%。已知蓝色轿车早出发14分钟,并在A和B重点位置停了3分钟;而……,请问红色轿车什么时候可以追上蓝色轿车?”整个题目的文字量细数下来竟然有150多个字,这很显然加大了学生的阅题负担。教师应该对这道题进行适当修改,将文字量缩短,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把握住重点内容,并得出这道题目的答案。
三、合理设置数学应用题的设问方式,有效控制题目的难度
应用题包括题干和设问两部分,通常设问的方式会影响到应用题的难度。以往,教师在对应用题进行设问时,往往较为随意。有时候,教师设置的问题会较难,使得学生不知道怎样下手进行解题;有时教师的设问有较为空洞,使得学生不知道这道题目的重点所在。根据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合理设置数学应用题的设问方式,也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问。如果学生的整体水平较高,教师就可以适当增加题目的难度;而要是学生的整体水平较低,教师则可以适当降低应用题的难度。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数”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合理设置数学应用题的设问方式。教师可以以下列题目为例进行说明。题目的要求为:“小李正在看《安徒生童话》,这本书总共有80页,小李在第一天看了全书的五分之一,并在第二天看了全书的四分之一。请问小李还剩下多少页没有看完。”很显然,这样的设问方式就显得较为空洞,和学生的思维习惯不相符。教师应该对设问形式进行补充和修改,将应用题分成三个问题,即“小李在这两天内一共看了多少页”、“小李第二天看书的页数比第一天多几页”以及“小李还剩下多少页没有看完”。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注意语言因素对应用题的影响。首先,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合理选择数学应用题的背景知识;其次,教师应该适当控制应用题的文字量,增加学生的解题信心;最后,教师应该合理设置数学应用题的设问方式,有效控制题目的难度。
【参考文献】
[1]王曙升.4~6年级数学学习困难学生数学应用题阅读理解特点及眼动研究[D].河南大学 2012
[2]孙淑敏. 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 2012
[3]李向阳.句法关系和语义情景在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表征和解决中的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8
[4]宁微.元认知和学习动机对小学数学应用题解决的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0
[5]单永明.情境模型与问题模型一致性对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决的影响[D].广州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