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记

2015-06-10 00:57张允
十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籽料镯子和田玉

张允

在新疆,玉和石是一个词。

当昆仑山系的玉石统称为和田玉

玉在没有进入市场之前,就是石。不仅仅因为玉本身是石的一种,更重要的是玉进入市场以后,价钱里包括了所有与它同期挖出来的卖不掉的石头的成本。所以,很多老行家都会这样说:砍价时把它当石头,买回来要卖时把它当玉。

最初和田玉的概念是指西起喀什,经莎车、叶城、墨玉、和田、于田、且末,东至若羌的昆仑山、阿尔金山北坡长达1500公里以上的狭长地带所产的,由镁质大理岩与中酸性浆接触而形成的透闪石矿(主要包括白玉、黄玉、青白玉、青玉、墨玉等)的统称。

现在玉器界有一种说法:只要是昆仑山一带出的透闪石矿都叫和田玉。但是由于大家又不可否认新疆境内,或者说昆仑山北坡的透闪石矿有特殊的物理属性,基本上肉眼就可以识别,所以为确保新疆和田玉的市场地位,真正的玉石爱好者都希望能将和田一带产的玉与青海、俄罗斯料区分开来。可是苦于和田地区玉源匮乏,尤其是玉龙喀什河的籽料,不足以支撑市场,用现在的几个玉老板的话说,就靠那点玉,玉文化早就要干枯了。于是更多的是由于市场的需求,商家促成了和田玉的概念合并,也就是混为一谈。不过由于俄料和青海料多是山料,储量巨大,加上质地总有区别,行家还是能一眼看出和田玉,尤其是籽料更是无人出其右,所以真正要买玉实现保值的人还是会千方百计选择新疆料。

透闪石这种石头在世界上不只新疆有,瑞士、美国、意大利、俄罗斯都有,中国广西、贵州也有,但是仅仅从物理属性看成分一样而已,其他地区的玉基本都做了玻璃、陶瓷的原材料,成色上只有俄罗斯料最接近,也是因为在昆仑山脉一带,形成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基本一样的缘故。受昆仑山南北日照及气温差异的影响,昆仑山南北玉石的差异也比较明显,恰巧昆仑山北麓基本都在中国新疆境内,青海玉及俄料基本都产在昆仑山南,于是和田玉变成了昆仑山北麓出产的透闪石的名称。

这些年和田玉价格攀升之后,广西、贵州的罗甸玉已经和韩料一样混杂在内地大小玉石市场,只不过这种罗甸玉和韩料一样都是白得像石粉压出来的,带着粉黄的感觉,所以并不具有高端市场位置。它们的出现与其说推动了和田玉文化的普及,不如说推动了青海料和俄料的市场价格,至少这些料还算是昆仑山脉的料,玉质也比其他地区更像和田玉。

和田玉的概念之争其实是有现实依据的,行家总可以一眼分辨出产地,但是因为和一个行政地域概念重合,所以和田玉可以说是吃了哑巴亏。青海料和俄料的支持者动辄就说矿产怎么可能以行政地域来划分物理属性呢。

各种空间里的玉石商圈

在乌鲁木齐的玉石集散地主要有两个原料市场,一个是西虹路的华凌汽配城有个玉石交易露天市场,路对面楼上有个玉器市场,顶楼有个周六很热闹的巴扎。一到周六电梯就很难能挤进去,不是因为人多,是石头太重。这个五楼大厅里把石头一堆堆摆在地上、用水壶喷着的基本都是南疆来的农民,好料子早被旁边柜台的坐商挑走了,这些摊主会把料子仔细地排列在一块黑丝绒上,打上蜡卖。旁边还放一个密码箱,表示有更好的东西;另一个是新出现的明珠花卉市场里有个玉器大厅,门外多是石料,厅里玉器比较精致,但人很少。

而面向游客的玉器集散地则主要集中在南门和友好两个地区,南门一带因靠近二道桥民街的玉石市场,加上又是新疆本地的玉雕世家店面所在地,所以一直是新疆玉器比较成熟的市场。这里辐射大巴扎市场和大十字商圈甚至南郊客运站;北边则是友好附近,新疆玉器城和珍宝楼雄踞友好路两侧,加上旁边地矿局的权威性,这个商圈里有不少做玉的作坊,不少人买了料直接就在旁边作坊加工。

现在这个玉商圈的成员越来越多,近年附近又有了玉满楼等几个新集散地,所以经常可以看到有巴郎怀里捧着一块石头一家家柜台前转悠。这些商圈里楼上的店面与其说是玉店,不如说是茶馆,基本看不到什么人上去转,店主要不就留了电话在门上,要不就专心喝茶盘玉,很少有吆喝买卖的,安静的楼道能闻出茶香。偶尔有几个顾客在里面,你一定会听到很多关于中国文化或者官场规则、办公室风水等不痛不痒的作料,在作料的烘托下,玉本身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门面上的店倒确实是兢兢业业做玉生意,有时会一车车游客冲进来,买一堆门口摆放的一折玉器,当然,基本是先观赏那几个镇店的真正的和田玉,惊呼价格之高,然后义无反顾地冲到门口的打折柜台抢购那些连昆仑的边都沾不上的玉器回家。这种生意是赚不上什么钱的,所以商家一般都不说开张。只有卖了和田玉才叫开张,即便是俄料或者青海料,这里有一句话说“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说的既有玉价虚高的意思,也包含玉价在三年里翻了好几番,有人说现在买玉回家直接放三年后再拿出来看或者卖才有意义,也是指这个意思。

还有一些零散的玉店常在红山等商业圈里零星出现,或者在商场金银柜台附近。这种不针对游客零售的玉,很难杀价,基本是按照标价卖。如果你看上一块玉,打算用其中的一点瑕疵和人家讨价还价的话,你一定会碰到很精绝的回答,幸亏有这个瑕疵啊,要不这个价钱在新疆你能买上玉吗?这种卖方市场的思维逻辑会让很多内地人直接晕倒。有人说到烤包子摊吃包子,结果吃出来一根羊毛,无比委屈地找店家说理,结果店家很惊讶地说五毛钱你还想吃出来一条地毯?搞得消费者很理亏,好像来砸场子的。

杀价最厉害的是很多酒店停车场或者哪个街角,偶尔会有几辆桑塔纳或者比亚迪,后备厢开着,上盖拉着一道铁丝,挂着各种吊坠或者项链,下面则摊着几块石头。这种地方你也不必找什么瑕疵来还价,因为基本上谈价钱全凭感觉,和石头本身也无关。

在这个玉石市场,你会发现即便是不懂汉语的巴郎,也会用手机对你表示留个微信号,一来用语音比较方便,二来可以经常给你发石头的图片,加强市场联系。可见玉石市場的热闹和巴扎已经有所区别了,从人际网络到虚拟网络,玉石交易的方法也与时俱进了。

新疆一些大学的玉石鉴定雕刻专业早已成为热门,甚至有学校还要设置专门的玉石营销专业。不仅如此,玉的交易物也变了,很多时候巴郎会说这个石头一辆桑塔纳,那个石头一辆越野,当然更多的是一辆小货车。真有人不嫌麻烦去二手车市场直接整辆车换玉,还是很经济的。

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很多本地人都会到那里去看玉,这就是博览中心的石头展。每年总有几次这样的商展,因为会有专家免费鉴定玉石,所以来的人还是很多。现在有了国际博览中心,室外场地也很大,全国各地的石头都能看到,不同的是在露天摊位摆的基本都是外地料子或者新疆的山料,常常可以看到一家几口在地上坐着,旁边一地石头,这里的石头一般不上油,多是原汁原味。就算有柜台也是成百的镯子拴一起,连镯心这样的原材料都放在旁边卖。还有人堆一大堆废料几十元一块地卖,大有批发市场的感觉。金丝玉(也就是戈壁石英石)的料子也很多,要价都比较高,但是室内展厅则从楠木到檀香,从翡翠到和田玉,各个都骄矜地躺在柜台里,灯光下转着圈圈,连山寨版也躺得很认真。

还有一种类似展览的地方,是几个新疆本土玉雕大师的店,基本覆盖乌鲁木齐比较繁华的地段或酒店,不仅仅是玉雕展示,更是新疆玉精品的展柜。还有一个媒体工作者由于多年痴爱玉石,在北京路搞了一个玉石博物馆,馆里从巨大的和田玉原石到各种山料,从商代古玉到今天的各路各派名家雕件,从展品到卖品一应俱全,难能可贵的是馆主还承办了一本关于和田玉的杂志,不论是否盈利,至少是对当代和田玉文化普及和积累的一个尝试。

但本地人基本不到这些地方买玉。因为玉无价,质量等级和喜好又很难用物质的概念去界定,所以大多愿意找熟人来起到一个顾问或者担保的角色,而同样因为这个原因,生客很难对卖家产生信任,所以卖家也更多地愿意找熟人来买。

吴老师很早就接触到了玉,当时是帮一个南疆来的孩子上学,孩子家长是做玉生意的,就给了吴老师几块玉,那是2000年前后,玉还不是很值钱,放到了2004年玉价猛涨,吴老师便给几个朋友推荐买玉,因为收购玉再赚钱的心比较迫切,吴老师的推销几度变成了强卖,朋友几乎人人都买过他的玉,多是去内地送礼用了,有几个没有实权的便很尴尬地用自己的工资买了这貌似很值的玉器。一来二去的,凡是小范围聚会都不敢请吴老师来,大家纷纷讲述自己如何被强买的经历。吴老师也不着急,反正这些本钱已经让他家的各个角落都堆满了籽料,其中不乏珍品。到了2009年,玉原料短缺,玉价已经陡然上升,几乎在市场上见不到真正的和田籽料的时候,吴老师又开始了新的一轮联络,开头一定是这样的,老朋友,当年给你的那块玉还在吗?怎么样?我对你不错吧,不喜欢的话我两倍价收回来行不?哈哈,告诉你,现在十倍的价钱也买不上了,你好好留着传家吧。我也就这么点本事,现在知道我的苦心了吧。送人了?!可惜啊!下次有好的我帮你留意着。就这样,现在的聚会少不了要请吴老师,大多数人都面临家庭储蓄如何保值的问题,对这一点吴老师当然是建议买玉了,而还有一些人则面临人情礼品的问题,当然答案还是玉。

和田玉籽料都是孤品和珍品

去和田买玉的人基本是冲着籽料去的,在且末做黄金生意的老陈一辈子坚信只有黄金才是保值的,家里存了大量的黄金,结果眼见身边的人都在买玉,忍不住去尝试着换了一些籽料,几年下来又碰上黄金大跌,才真正理解“盛世藏玉,乱世藏金”这一说的道理。

还有不少姑娘买籽料是作为嫁妆的,随便一个好籽料的挂件也比一克拉以下的钻石价格高,黄金更不能比了,就连一个山料的玉镯都可能比黄金手链贵。

和田最好的籽料都出自玉龙喀什河,但这条河从黑山算起也就几百公里,河床被掏空十几米,有些地方都掏到基岩了,算起来也就和田机场没动过,连机场旁的地都挖了十几米深,现在还能看到垛起来的石头墙。玛丽艳村的沙漠改造开发区是无数台挖掘机把二十米左右的沙山推开,寻找沙下的籽料。在那里,有人这样计算籽料的成本,挖掘机每一下三元左右的成本,二十米高的沙山推开要多少下,能出来多少籽料分摊这些成本,更关键的是,你还能在哪里找到籽料。所以,真正做玉的人都是要存籽料的。

买籽料也有很多种。有人要买的是玩籽,要比较完整的,可以直接把玩的。这种一般比较小,可以直接做吊坠,或者凑一些做手链。现在这些都是奢侈品。一般小籽料多是白皮,也就是用手电侧光才能感受到的浮在面上的白浆,如果是没有白皮的玩籽就很贵了,或者白皮被氧化成洒金皮也不错。几年前和田一家专做籽料的老板收藏了一串几乎一样的半红皮半白皮玩籽手链,到今天已经是无价之宝了。

还有一些稍大的两百克左右的可以做把件,成色有点欠缺的籽料则需要雕琢,所谓玉不琢不成器,这种籽料因为一点裂缝或者瑕疵价格会掉很多,所以没有好创意或者好工的人是不会碰的。这也叫作料。秦老师家存了很多这种籽料,因为他安排几个外甥侄子都在学习玉雕,有的在职业大学学习,有的在作坊学,有的被送到了扬州跟着名家学习,所以这么些年家里存的几乎全是这种可以做把件的籽料,形状一定要厚实,把玩不是挂件,太平面就不容易上手玩了,存籽料加工的人往往并不急于动手,因为山外有山,见得越多越不敢轻易动手,怕毁了料子。这种把件籽料是最经得起把玩的,因为要推敲,所以每天都捏手里看,更容易改变皮色。秦老师总是去买带瑕疵的籽料,这些瑕疵使得他的玉进价都比同质量的要低很多,有的甚至低几个档次,但是经过创意却可以升几个档次出手。用时髦的话说这也是一个市场空间吧。

再大一些的籽料就是摆件了,中小型号的可以摆书房书桌上,这种籽料对质地的要求不太高,对石形要求较高,往往皮色比较厚,有的更是古河道冲刷后被沙埋数百年,河道变迁回来再被冲刷,如此往复,皮色就比较重,但是可贵的是如果有一个角被磨透光,露出点本色,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这种摆件可以比较清楚地在石尖上看到一道道平行的裂缝,集中在头上,这是籽料的特征之一。这种摆件的籽料也是经常被摸和观赏琢磨的了。皇帝玉玺用的应该就是这种大小的籽料。

更大的籽料都是镇宅或者镇店之宝,一般只论玉种,不太论成色了。这种大型籽料如果成色好都是无价之宝。一般牛奶箱大小的都有二十多公斤重。这种籽料往往不是很精致,但是有点石色或者裂缝更顯沧桑。有人说大籽料在水里磨得时间短,所以价格低,小籽料打磨时间久所以价格高,其实不然,籽料的大小和当初掉下来进水时的大小有很大关系,而且小块的更容易随水冲到下游,大块的被冲走的机会也小点,所以不能以大小论品质。从这个角度说只要是和田玉籽料都是孤品和珍品。那种大到没有被水搬动的多数就成了山流水,还保留着山料的性状和表面纹路,没有被岁月打磨得非常光滑的皮。

市场上流传着一句话叫“十籽九裂”,很多人说是因为籽料在河里碰撞容易产生裂缝,实际上还有一个层面的意思,籽料能留存下来多数是因为密度高的缘故,而太高密度的玉在砂轮高温的打磨下由于温度差很容易产生后天裂缝,不是很明显的话经过长时间把玩也可能由于本身密度和压力逐渐淡去。

当然,也不是所有和田玉都有很确定的升值空间,籽料的市场分析里认为升值的最重要原因是产量因素,因为籽料的形成周期长,产量本身就少,加上过量开采,以及市场需求等原因,确实具备升值因素,但是,也有人说,由于籽料是次生矿物,是从山里冲下来的碎玉,至今我们还没有找到和田籽料的娘家,那么也就是说原生矿还没有找到。现在通常来说籽料的密度比山料高很容易识别,一旦今后技术条件达到了,找到了原生矿,是不是可能意味着籽料的饰品加工市场会被山料冲击。北疆戈壁石全是所谓的籽料,还没有听说过这种石英石有山料矿的,而且这种戈壁玉一般都在戈壁滩表面,所以在这里只听说过捡石头。也有人挖过,但收获很小,而且在土里埋的质地都不如太阳晒的。这和和田玉是很不一样的。

一白遮百丑

羊脂玉是白玉里的最高级别。通常是白玉的籽料。偶尔有些山料特别是海拔比较高的山里出的,也会有达到羊脂色泽和密度的白玉。

其实羊脂玉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煞白,而是羊油的颜色和感觉,是暖色调的乳白,有人形容是好的报纸颜色,看上去非常柔润甚至连光都是柔和的,可是摸上去即便是薄薄的一小片边角料也坚硬无比。

羊脂下来就是高白,也就是我们说的冷色调的煞白,这种料子的籽料也很金贵。白度很高,从光来说比青海料的玻璃光要柔和许多。而且密度也比较高,至少看不透,看不出纹路。其他密度不夠但颜色够白的就会被叫作一级白,这些往往密度不够高,所以可以看到纹路,山料会比较多一些。再往下就叫白玉了,而后就是青白,其实从籽料来看,很多白玉的籽料尤其是大件带点皮的,通常会泛点青,行家会说籽料只要用电筒侧着照顶着白光的打出镯子来不会发青,青色可能是光受折射率的影响。白玉在任何年代都是价值最高的,所以分得也很细,在嘉庆年间的公文里可以看到官员以品种不同把收集到的玉分成白玉、白玉子,葱白玉、葱白玉子,青白玉、青白玉子,青花玉、青花玉子,青玉、青玉子,各有几块,各重几斤几两几钱几分写得清清楚楚。现在已经没有葱白玉这一说了,反而在白玉前加了羊脂玉。市场还有些白皮籽料里面裹的白比较透,叫荔枝白。

白玉也有山料,最有名的是九五于阗料,是1995年在于阗发现的海尼拉克矿,但是料子现在已经很少见了,虽然这种料子并不能确定是最白的山料,但由于名气大偶尔出现也是天价。阿拉玛斯玉石矿是目前出产白玉比较有名的矿,从古玉戚家坑采到今天,面上的白玉基本采罄,逐渐过渡到了青白玉。当地人说由于且末山高,压力大,所以白玉密度好,其中有些山料的白玉已经达到羊脂玉的密度和白度了,而且玩家都说且末玉越戴越白润。

一般来说新疆白玉的矿点都比较小,大点的山料玉矿历史上总共才有九处,现在经过科学探测开采了一百多处,好的矿脉有几十米,不好的才几米,且末多是青白玉,看起来泛青但打出来东西返白,这也是且末青白的特点。由于且末玉密度大,所以经常出脂分堪与羊脂媲美的山料。

前两年有一个且末的牧羊人无意中发现一块石头尖是白色的,于是便悄悄往下挖,果然是一个玉矿脉,人家每隔几天便敲一块下来,拿到市场卖。在且末那个地方基本上人人都对哪个矿出什么石头非常清楚,对这种新料自然很在意,有心人就跟踪了这个牧羊人,于是没多久就变成了一个村子的人开始去挖,还惊动了政府,但是这个矿脉只有几米的熟矿,后来也就没有后来了。

相对于新疆白玉的稀缺,俄料白玉和青海玉甚至韩料蒸蒸日上,充斥着整个市场。在俄罗斯等国是不太讲玉文化的,但是由于昆仑山系的地理原因,那里也有比较丰富的玉石矿藏。俄料在历史上叫鬼玉(狄玉),产自俄罗斯境内的东萨彦岭、维基姆河流域。这些年新疆玉矿资源匮乏,很多玉商就去俄罗斯进料,多为白玉和碧玉。俄料的白玉透闪石含量多数在91%以下,所以润度不够,时间长了会干涩、发暗,但是俄料也有好玉,在矿脉中心的透闪石含量会比较高。俄料通常来说密度会低一些,白光比较“瓷”,容易看见纹理,而且俄料的糖色偏褐色一些,不够鲜亮。碧玉颜色则纯净一些。

青海玉这些年也比较多,发玻璃光泽,容易识别。奥运会选用了青海玉更给了它一个正名的机会,以青海玉为代表,凡昆仑山系附近出的玉都被鉴定成了和田玉,从此和田不仅仅是一个行政地名,更是昆仑山南北各种玉的一个前缀称号了。在奥运会准备用和田玉时,已有很多卖家开始囤积青海玉和俄料,到了2010年时,俄料已经在卖家的共同努力之下进入和田玉系列了,玉石鉴定书上这些都列为和田玉。

韩料又白又细,但是硬度不够,比较脆。敲起来声音也不够响。有时还会遇到韩料鉴定书也写和田玉的。现在由于和田玉基本断货,俄料和青海料价格早已攀比和田玉了,所以韩料也开始占据中低端价位市场。

以上这些都至少还是透闪石或者含有玉的成分。在鉴定书上写成和田玉也可以说是有一定物理依据的。还有一种料子,也有鉴定书,但是很多人只看鉴定书上的品类是和田玉,却没有注意鉴定书上还有几行字,光线特征和放大检查,真正的天然石料的光线特征一定是非均质集合体,而放大检查则是纤维交织结构,可是听说有的玉器鉴定结果写的是均质集合体以及纤维点状结构,这种料子是商家常说的蒙外料。有些没经验的买家一听以为是外蒙古国的料子,以为昆仑山延伸到那里去了。实际上在业内蒙外料的意思是蒙外行人的料子,是内地有经验的商人到新疆来找山料的废渣粉碎后用胶灌注成板状,再直接批量生产镯子,这种镯子质地极细,刚面市时赚了很多行家的钱。现在这种玉器多出现在旅游市场,或者是在大街上被兜售。

低端市场则是巴玉,来自巴基斯坦,多用来做茶具摆件,质地很软,属于蛇纹石,用小刀刻画有划痕,掂在手上没有分量感。

还有一种东陵石,也被商家叫作东陵玉,很白,但是分量轻,颜色有点像稀米汤,透明度高,手指放在镯子内侧能看到光影,这种镯子放一段时间不戴会显出裂纹来,是因为质地干的缘故。

并不是所有不是和田玉的白石头都不值钱,有些还具有比较高的升值空间,比如宝石光。这是北疆戈壁玉的伴生矿,表面感觉像丝绸的纹路和光泽。多是白色或者透明色,但也是红色的比较珍贵一些。在欧洲通常用来加工制作首饰,切面光反射强。鉴别它最容易的办法一是看皮,二是用手电一照,这种石头就会立刻聚光并且亮度非常高。这种宝石光一般会被牧民装到小塑料袋里论个卖,价钱比较高,这种石头个头都不大,但是真正的价值产生在加工后,目前的加工市场并不成熟,所以还没有体现它的价值。现在大多数北疆玉店都用宝石光直接做项链挂件,其实看上去很粗糙,完全没有体现宝石光切面的光折射魅力。

都说白玉无瑕,这只是一种完美境界。现实中除了很小的籽料可能无瑕,作为石总是有瑕疵的,最常见的是水线,往往像是一根根比较浓的玉浆甩出来的纹路,由于密度高所以像脉络一样比较清楚,这种水线一般来说颜色不会有太大反差,应该说不算是瑕疵,可以说是样式的问题。作为石头,另一种密度问题则比较明显,那就是石花。石头总是有纹路的,但是如果密度小了,纹路就清楚了,那就叫棉,有点像棉花云,影响观感,但有一个雕件叫“风雪夜归人”,用这些点点石花做了雪夜的景,非常贴切和巧妙。还有一种问题是浆,那就干脆是没有熟的石粉。通常浆在籽料面上表现出来都是裂或者是一个钉子头一样的楔子。浆在雕件里都是要剔除的,很难借用来表现什么题材,算是脏。还有裂,如果在镯子上有裂就要通过包金或者断开等方式来弥补,裂如果有缝就是硬伤,没有缝隙就叫咎,算是軟伤。如果是在雕件上出现一般就用剔除的方式处理。

对于白玉有几个误区。首先,白玉无瑕始终是一个境界而已,一白遮百丑是人们对第一印象的执着,实际上质地远比颜色重要。其次,盲目追求物理层面的纯白只会落入俗套,那种白纸的白实际上是苍白,真正的羊脂一定是含蓄的白,那种密度的白不会闪着玻璃光,更不会像调色板上的纯白。

天子衣青衣、服青玉

《吕氏春秋》曾言“天子衣青衣、服青玉”。《本草纲目》里则说“玉以青玉为上”。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金缕玉衣就是用青玉片做的。皇帝玉玺也多是青玉籽料所造。故宫所藏《大禹治水》《秋山行旅》等大型国宝级玉雕就是青玉的代表作,慈禧曾梦想有个玉棺椁,当时慈禧亲选的就是和田青玉。玉工找到的和田青玉长约三米,宽约两米,厚一米,重达二十吨,可惜没有运到慈禧就归西了。

青玉数量很大,密度也比较高,且末的青玉王有六十多吨重,青玉品种还多,多到连白玉和碧玉一不小心就变成了青白、青碧,而且这青一定是放在了前面,变成了基调。且末田家的矿就出很好的青白料。

这些年各种青被商家们发掘个不停,最近又有一种叫沙枣青的开始畅销,所谓沙枣青,就是指类似沙枣树叶背面的颜色,偏灰绿色。以前这种料子是很少有人问的,多是籽料疙瘩,密度和脂分都不错。因为颜色不够鲜亮也不够正,所以一直没有市场。但是借籽料的稀缺和沙枣青这个名字的顺口,竟然也开始被点名买卖了。听说今年北京后海有卖十来公斤的沙枣青籽料开价到了几十万的。只不过,沙枣青的颜色在市场上已经泛指了从泛柔绿光的白到浓浓的灰绿,只要沾点绿的籽料都被叫沙枣青了。

第一次见沙枣青是在地矿局门口的一个三轮车上,一个老大爷靠在车旁,五月的日头下还穿着棉袄,看上去很多天没有回家。车上六七块石头,各个都有十来公斤,品相都不怎么好看,一片灰黑。正准备扭头,听到老汉说了一句不太标准的“沙枣青”。因为没见过,一下子吸引了我,那是一个敦敦实实的圆疙瘩,看起来是灰黑泛着点绿,手电一照则是灰绿的树叶色,不够纯,也不够干净,还有一点花,当然青玉里很少有碧玉那样的墨点,但是这个看着却像没洗干净的小孩的脸,总能看出来出去淘气过。由于缺少了富丽堂皇的门面和展厅,更没有戴着白手套的店员和各种专业术语,甚至没有一句完整的汉语,这个石头的要价几乎就没有什么悬念,甚至我都有点感觉对不起老人家。一转身出门,老汉早就把工作服一样的破棉袄脱下来,盖在三轮车上的石头上了,自己已经眯着眼坐在烤肉摊前数烤肉吃了,开心惬意。

这块沙枣青放到哪里都很皮实的样子,把它放到展架上总让人觉得郑重过头的滑稽。最后放到了窗台上,连底座都没有安,它很自在地凭窗远眺,我们总会忘记它的存在,甚至偶尔给客人炫耀我的战绩都得领客人走到一步远的地方,人家才能看清这不是个一般的石头。后来由于晒得时间久了,石头表面起了一层浆,问了一些行家才知道玉是不能曝晒的,容易起浆,表皮的润度也会受影响。这也就是为什么和田玉光滑的籽料多是从古河道的沙下,或者是河道的水里挖出来的,而戈壁料就显得很沧桑了。

再一次见沙枣青是在明珠花卉市场的露天摊,看到一块沙枣青籽料。料形不错,颜色也正,但是从面上很清楚地看到一道“S”形的浆,浆路均匀,我看总觉得是好兆头,青云直上的一条龙,于是想和商家商量一下,不想旁边一个小伙子要给女朋友打镯子,看我给人家出价,认为便宜,便不由分说先出了钱取走了石头,看着他拿走心里才开始疼,更觉得那石头上的图案珍贵了。在附近的摊位上看了一圈,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玉,多是不熟的玉石,石性比较大,但是还算是玉。有玩家就把玉料分成三个等级,籽玉、玉石、石。有个摊位从去年冬天到今年五月一直都是那一大堆的青碧玉石或者说是大籽料,每个都在将近二十公斤,上个月降到了一折都没几个人买,毕竟好造型的早被挑走了,剩下的品质连观赏石都不如了,可是今天摊主不知道怎么竟然大甩卖了,拿把刷子把石头都洗出来了,等我想凑热闹时旁边一圈人已经三五分钟之内把石头圈了起来买走了。有人在旁边说这样的玉石放店里卖不喊个高价才怪,直接赚数十倍,哪里找这种生意啊。另一个说,你不懂,在店里要价少了别人会觉得是假货,只有要个十几万才像真的,这玉市场是买高不买低的,尤其是外地人更是以价格来论真假。

这种价格的故事实在是多,随便说一个,山西巷一带有一家玉店,曾经看一个南疆来的老汉可怜,手里一个大玉石疙瘩放太久都没有出手,毕竟品质不够好,还有点石性,于是就出了个几千元的吃住费用,帮老汉算是回乡了,这石头也就摆在店角上算是镇个角。有一天来了一群人,看了几乎所有橱窗的玉都不是很满意,临走指了一下角上这个疙瘩问价,老板嫌人家没眼力见儿,很生气地说那是籽料,十万,结果大几万成交。为此,老板专门跑了一趟南疆找到那个老乡,给了他一万元。不仅是在玉石界传开了好名声,而且还带回来更多好料。这种故事真的是听到不少。

就在我听得正起劲时,那边打了起来,原来那个买走沙枣青的小伙子带人回来和老板理论来了,他买玉是要给女朋友打鐲子的,一定是愣头青,拿去就直接剖开了,结果那浆在里面,根本不可能出来镯子,所以回来和老板理论。我赶紧去看,那玉里的浆果然和外表一致,看上去就像拦腰折断的,心里真是可惜。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摆件,因为被不懂的人满心欢喜地拿去做镯子,就成了如今的废物了。

青玉多是山料,有一个朋友去和田出差回来得出这样一个理论,按照玉石生成的自然条件来看,很有可能某一个山就是玉石山,每次想起这样的场景,心里的那个山都是青玉的。很难想象白玉的一座山什么样子,有点像金山那么壮观,而青玉的山才更像大自然的恩赐。在我看来,青玉的青分两种,一种是晴天的青绿,一种是阴天的青,这前一种好理解,后一种则是泛着灰的。比如青白如果泛青则打出器皿来会比较白,而泛灰的打出器皿就显得不够清爽了。还有一种叫翠青玉,在书上见过,说是竹子的翠青色,但是在玉市场只见到沙枣青。阴天的青如果是浓了,就是塔青,不打灯的话看起来是黑的。

玉佩里一开始也是青玉居多,白色一直到赋予了君子谦谦如玉的品质之后,才成为文人最爱。但说到谦谦君子,我还是认为青玉更具有这种不事张扬的本色。在这个玉市场喧嚣的今天,白玉都快被分成无数个等级的时候,青玉始终是淡定的。真是应了道家那句话“无为无不为”,更觉得青玉符合了道法自然的意境。

其实青玉的密度总体来说就排在青花后面,密度比较高,今天到市场上一般的青玉镯子都还在中等价位左右。如果没有什么糖色或者质地特别的好,是很难要价的。去年底我在且末一家玉店里看到一个青白玉的镯子,上面有一抹糖色,刚好是个6,也可以看成9,一般糖色都会是椭圆出现在镯子上,这个却很特别,所以价格也可以翻番。可见青玉本身的价钱里并没有什么更多的附加值,只有添加了这些市侩元素才有了想象空间和要价能力。

和田青玉籽料往往不会被雕琢,因为太青的颜色即便是雕了东西也卖不出太高的价,所以常以本来面目示人,似乎列入了奇石的行列。有一尊昆仑玉神的籽料摆件,就是青碧的籽料,前面一张脸生动,有劲,双目有神,后脑勺突出很远,只有浓浓的青碧色才能够体现这种沧桑,起名昆仑玉神确实有一种境界。

玉本是与水在一起的温凉之物,青玉看上去更像是水养出来的,甚至还有水漾在上面的感觉。我看各种玉的颜色就青玉不仅仅是诗意,更有春意在上面。在有玉的诗里,东汉张衡《四愁诗》里的“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最有名,后来青玉案已经成了词牌名。这样看青玉也是玉里最有文化味的了。回想《诗经》里的“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青玉虽然不够鲜亮,但是如果一个玩家手里没有青玉也是很奇怪的一件事。

那首诗的开头和结尾可能大家会更熟悉一些“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带甜味的糖玉

玉是有等级说的,无论是一红二黄三墨玉,还是一墨二红三黄,白玉都给排到第四了,这个似乎是按照玉的稀有程度来排列的。也有人不屑于其他颜色的玉,只对白玉排等级,第一当然是羊脂,依次是高白、一级白、白玉、青白、糖白等。

无论怎么排,这糖玉似乎都在后面,甚至都不列入玉的种类,因为那是一种沁色的品种,很多糖玉是在白玉、青玉或者黄口料上的沁色。

实际上玉中含有的二价铁离子如果氧化变成三价铁离子就会形成褐色的色调,所以哪里都有糖玉,还有人说红玉黄玉都是氧化形成的沁色。且末

这个蕴藏各种宝藏的阿尔金山,和田玉矿山料占全疆和田玉山料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左右,上去很难,要过公安检查站,还要到中转站休息补养,矿坑一般在4000米以上,玉石都是请青海的民用爆破公司来帮忙炸下来的,之后用毛驴一点点运下来,山上基本没有路,还有玉工直接从路上摔了下来,玉工的世界里没有玉,在他们看全是石头,有聪明的,从山上把石头直接扔到悬崖下面的溪谷里,等到下山检查之后,再带人去找。当然,做玉的老板也没有傻的,多数就地就盘点清楚了,保证过程中不会丢玉,这个管理学问可大了去了。做黄玉的一家据说是现代化管理,可以做到滴水不漏,直接发去安徽加工后再到北京卖,所以在新疆很少能看到黄玉,矿脉在人家手里,新疆的玉雕市场更是不提黄玉,黄玉到新疆来那属于出口转内销。

馬龙的这个朋友叫吴昕,曾经陪马龙去过阿尔金,若羌、且末一带也认识一些朋友,所以这些年自己常跑跑,开着辆皮卡每年两三个来回,每次也就带二百公斤左右的石头下来。通常是山上有人带话下来,出好石头了,吴昕就立刻出发,一般矿老板会将好石头选出来自己留下,剩下的一堆堆堆好,不许翻检,直接论堆称重量。石头炸出来时样子和石灰石没什么两样,好不好全凭运气。所以大伙儿常会等一个好的矿脉,至少保证总体质量。

我们去他家时吴昕已经休息好了,气色不错,一间房子放了个麻袋,几块石头块嶙峋地显摆在那里。沾了马龙的光,我们可以自己挑石头。由于是第一次买山料,马龙教我们如何挑选,先用电筒看裂缝,通常山料是炸出来的,这样比较简单,山上无霜期短,大家都只争朝夕地干活,谁会考虑料的完整性啊,反正都是按重量卖,当然是炸最省事。炸出来的料里面会有很多裂缝,这个直接影响最后的加工,除了裂就要看穿浆的问题了,浆是不够纯的玉浆,里面混有石粉,也有人说是温度不够所以在玉里没熟,当地人说玉本身是白云岩在高温下炖出来的,所以叫玉肉真的是很形象。因为是炖出来的,所以玉矿都是一堆一堆的。老天爷是公平的,有浆的地方肉细,因为浆穿到这里没透过去说明这里的玉浓度高,挡住了浆的扩散。在反复比较之后再在石头上洒水看细裂,水要多洒几次,等全渗进去了再看面上的裂缝,如此几番,终于定了一块,十几公斤。在我看来这就是无数个镯子以及镯心,在水洗之后,石面上是红糖的颜色,均匀透亮,除了面上一道浆缝其余没有什么明显瑕疵。

到了老张家的店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老张对着浆口切了一刀,打开一看里面就像黑心棉被,全是石粉,甚至都没结成块,水一冲就变成了石浆,好在有一侧肉还比较厚,老张又从中间竖着劈开一看,晶莹透亮不说,中间一块白玉,那是我见过的最美的白,是一团糖色簇拥的白,仿佛糖色都是从这白漾出去的。浆边肉细,果然啊!老张自言自语。这一块白像是王冠中间的宝石,又像是一个宝娃娃羞涩地看着大家,只是切了一刀,完全没有磨就已经是透亮闪滑了,可见润度很好。事后想想这一刀真有点悬,如果这块白不是从中间剖开那么两个姊妹镯就无缘出现了。

两天后,两个糖玉镯子问世了,镯子从白开始一点点漾到深深的红糖水的颜色,整个镯子自然过渡,几乎是完美,除了一个椭圆的白色以外全部是由淡到深的糖,糖玉第一次让我感觉到温暖和柔软,我想,原来糖是为了保护白玉而生的,如若一个糖玉只有糖,就如买椟还珠,少了点睛之笔,也少了糖存在的意义。

再看很多玉器尤其是把件的糖在大片的白玉边上,作为俏色不够精彩,作为底座不够稳重,作衬托不够低调,缺少了糖水的甜和灵气,最重要的是让人搞不清楚它存在的意义。

红糖水要透亮当然不能泛灰,所以,比较各种糖玉,我还是偏爱糖白和黄口料的糖玉,因为底色饱满,糖看起来更加立体,像极了小时候的水果糖,原来我喜欢的还是小时候可以吃的糖。

糖玉就这样被我和小时候的糖果一起存进了记忆。2013年去玛纳斯玩,路过那里的玉器旅游市场,看到一家玉器店里老板在认真地往几个糖玉料子上刷油,这几个糖玉吊坠是长方形的薄片,中间一溜上面刻了一个龙头,下面简单地刻了一个大门状的门钉和吊环,整体有古风,糖色不红偏咖啡色,看起来是俄料,脂粉度也不够,需要不断上油,可是就因此反而有了亚光的效果,像尘封千年的大门,反倒叫人忘记了府上有龙的图案寓意。这时候的糖玉不仅没有糖的甜蜜,反而多了一些沧桑,原来糖玉还可以是时间的印记,不需要去为谁而存在。

当然,糖最出彩还是做俏色时,见过一个且末料的镯心,大半是白,上面一团糖,主人是林叔,他家在且末,玩玉二十多年,最终来到了乌鲁木齐,就靠积攒的料子撑起了一个店,现在店里流通的多是俄料,且末料越来越难找到好货了,矿主们都学会了待价而沽。林叔倒也懒得去捧场,于是开始琢磨怎么用好手里的货。这个镯心等我再见时几乎就没有认出来,一个圆被从直径线上斜抛成两半,斜面圆滑,那糖色刚好被分成了两个半圆在头顶,做成了钟馗的头像,甚至都有胡须,而那白则正好成了钟馗的身子,饱满厚实,两个钟馗孪生兄弟似的,那红脸正合了钟馗的脾气,若说是张飞也不错。糖有了性格是最灵动的时候。

养玉的人都喜欢讲盘玉,有人说实际上在有生之年能盘出明显效果的除了籽料皮恐怕只有糖玉,因为温度很容易改变铁的氧化状态,这样说来戴一个糖玉更加有成就感了。都说石头焐不热,但是如此看来糖玉却是孤洁的玉中最通人情味的了。

通常判断青花,首先看的是黑白分明

青花有很多种,这几年镯子价格都在千元以上了,有点图案的都上万了。原来,那种芝麻糊并不是最上眼的青花,青花里的黑色是石墨点,这石墨在白玉形成时进入熔浆,形成了青花,如果石墨颜色聚合,则玉黑白分明,若颜色不聚混为一体则品质就降了一等,因为是白玉的底色,所以具有收藏价值,又因为价格一直与白玉悬殊,所以具有升值空间。所谓的过渡色和戴久了墨点就会淅出一说实在是牵强。

通常判断青花,首先看的是黑白分明,有一个很有名气的青花雕件,有点像夹心饼干,两层错落的白中间夹着一层黑,上一层白雕成水帘状,底层的白整个是一个圆形,让人联想到另一种境界的梯田或者太极,还有一些雕件题材适合黑白分明的青花,比如熊和雪的关系,老鹰和大海还有浪花,仙鹤和水。其实很多青花都是青色和白色,只要颜色聚,容易区分色块,雕出来都很容易出效果。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美女出浴的雕件,白色部分雕成了美女身体,黑色部分则是美女低头垂下的长发,黑白分明,曲线和脂分也恰如其分。

这些年在青海玉、俄料冲击之下,和田玉市场的白玉真假难辨,因为在鉴定书上这些都叫和田玉,所以很多人以为青花是和田地区特有的品种,不会有假,其实不然。青花指和田地区喀拉喀什河流域的以透闪石为主黑白相间的玉石,那里的青花多是籽料,墨色以雾状。片状和丝状为主,新疆叶城的山料和青海格尔木烟青料则被一些玩家统称为类青花山料。叶城类青花山料中大部分都夹杂有类似“银沙”的矿物质颗粒。青海烟青料主要以灰紫色和灰粉色搭配青肉或者白肉为主。现在的石料市场上还有很多叫类青花的石头,也有人叫它国画石(但不是广西那种),当地少数民族叫它水石(素塔西),顾名思义,也是类似水墨画的东西。据说产在哈密一带。这种类青花石料的特点是水汽重,石性大。白底是透明的,容易干,不够润,商家一般都会上油或者用保鲜膜包裹。类青花的石料都比较大,也很完整,很多人作为摆件放店里镇店,碰上不懂的就以为自己捡漏了。

说到这想起一句话,在新疆没有捡漏儿成功的,只有被蒙“捡漏儿”成功的。玉市场每天来来往往多少行家,每人都长着聚光灯一样的眼睛,还有多少玩家拿着手电往各种石头上照着比画,怎么会有捡漏的,只有新手把那手电疑疑惑惑地放到一个破石头上,商家顿时大喝一声,哎哟,可是遇见行家了!于是,不多久就见新手喜滋滋地抱着石头出去了。

除了新手,商家和玩家都是行家,是远远用电筒扫一眼就能把料看出个八成来的。这之后商家买玉是比手指的,用四个指头比比画画,大概出多少镯子就清楚了,谈价钱当然是以镯子数为底价的,其实最后做什么是另说了。镯子是行家谈玉的计量单位。玩家一般不论这个,通常是摆弄半天,看怎么摆能出什么造型,实在摆不出来才会放弃。

青花之所以会被玩家欣赏,首先是墨玉和白玉的底子,如果石墨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就是墨玉了,墨玉用手电照会透白光,因为底子是白玉的。如果石墨的成分不够,就分出黑白图案,成为青花,而墨玉和白玉现在几乎都是天价了,尤其是墨玉,市场上基本看不到,所以青花自然也就成为新宠。其次是因为中国人对水墨画的偏爱,尤其是对留白的意境感悟,也使得青花自成一种诗意。当然,这样人们对青花那块留白的质地就非常挑剔了,青花在和田玉里算硬度比较高的了,摩氏6.9~7度,所以青花籽料里的白通常质地都比较好。很多青花的黑色图案非常漂亮,但是白底不够干净,于是底色就成了败笔,让人看了总不够舒服。真正应了那句锦上添花,这花若织在麻袋上,怎么看也不是那么喜庆了。

青花籽料也有两种,通常情况下,籽料在河水里冲刷千万年,颜色自然是表里如一,青花自然也是一目了然,但是市面上还有一种籽料,表皮看是白黑两种色,但是质地摸上去却是鹅卵石的质地,人们识别籽料时通常会说小孩屁股,也就是说摸上去像小孩屁股一样就是真正的水冲料,但这种摸上去就比较糙。鉴别籽料还要看质量比重,这种籽料通常密度都比较大,也就是说里面一定有玉。在华凌汽配城四楼巴扎就常可以看到這样的料子。通常是一个摊位一堆全是这种料子,别家的各种籽料即便是上色的也会打个眼让人看成色,这种就不会打眼了。

第一次去华凌我还不懂玉,只是为了找青花,找刚刚入行开始卖玉的马龙带我,看到了一个很清楚的青花籽料,比男人的巴掌大点,三角形,灰色在下半部分,上面的白色比较干净,我不知道怎么还价合适,据说玩家砍价都要吊一下,于是我们很决然的样子走了,想等着人家喊一嗓子我立刻掉头,结果人家没喊。之后一次是时隔半年,我有青花情结,再去找青花,看到了那一地的青花石头籽料,面上看没有玉质也没有光泽,但是重量确实是吸引人的。其实在新疆玉市场是没有赌石这一说的,绝大多数和田玉是表里如一,只有少数籽料因为皮色太重或者太厚才会有赌成色一说,但是这种石头显然是要赌一下的,好在老板拍着胸脯说,这就是青花,这一点我可以给你保证。接着又很合情理地说,为什么不打开呢,你们也知道,汉族人尤其是口里人对青花的条件要求多,打开了就不知道好不好卖了,我们不懂你们的眼光,每一块青花的花样都是胡大给的,你挑上什么就是和什么有缘。就这样,在品种保证和缘分一说之下,我挑了一块比较重的,大概四公斤多,两本十六开书大小和厚度,二话不说,立刻冲去加工厂。

在张师傅这里加工有一个好处,切料不算钱,你可以要求他切几刀,把成色看清楚再选择做镯子的料。看到这块石头张师傅几乎第一眼就说买这作甚,我自然是要打镯子的,徒弟把石头架到砂轮下面,一阵水雾、烟尘、火花之后,我看到了一团泥状的切面,果然是有花,但是这青花的底色是泥浆的颜色,说好听了叫糖玉的颜色。糖玉其实是我非常喜爱的一个品种,好的糖像红糖水,透着甜。糖玉是因为玉质里渗进了矿物质的缘故变成了糖色,也有人说白玉的糖皮是因为那里密度低才容易渗色,通常古玉都会有沁色,所以糖玉多被打成仿古件。但是当褐色的糖遇到黑灰色时,整体就像酱油缸打出来的,提不起色来了。即便泄了气,我还是坚持要打镯子,由于石皮比较厚,所以只有两个镯子的料,第二天去拿镯子,老板娘说模子是出来了,没打磨,看你要不要再说。我怎么能不要呢,于是几天后,我有了两个质地细腻的糖青花镯子,细细看毕竟还是玉,有着一种高贵气,可是总像落难的贵族,衣衫褴褛,戴了一天,自己也看不下去了。

还有一次遇见青花籽料,是在一个和田来乌鲁木齐坐商多年的热合曼大叔店里,大叔给我看最近小巴郎从和田带来的青花籽料,整体一个椭圆体,上了皮子,皮色橘黄,现在上皮的技术真的是越来越高,什么秋梨皮、老虎皮都不在话下,只可惜总是上错了地方,青花密度高一般没有太多皮色,在青花外面上一层皮总像是给LV包罩了一个布套子,一侧非常整齐的切面,黑白分明,但是这白色拿餐巾纸遮住四周一比较就是透明的烟雾色了。好在这时的我已经知道没有捡漏儿一说,当然不会去捡破烂儿了。有行家不拿餐巾纸比颜色,只身上配一个自己还比较中意的玉,每看到一块玉便拿出来比一下,品质一比就出来了。玉由于有质地、密度、脂分、颜色、皮色等多重因素,所以如果不放到一起比较,很难清楚地分出在什么级别,这样比一下就只会越买越好了。

青花籽料比较多,尤其是前些年价格不高的时候,很多人拿到不是很漂亮的青花籽料做摆件,但是也有打镯子的。热合曼大叔就坚定地认为籽料无论多难看都比山料贵重,这一点从产量来说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可怕的是大叔店里只有籽料,而且几乎全部都直接做了镯子,还是那种统一型号的普通镯子。于是,在大叔的柜台里你能看到各种不入法眼的花色,甚至裂缝的镯子,但是每一个拿出来摸一下你都要惊叹不已,毕竟籽料的脂分度和细腻是山料无法比较的。

热合曼大叔的店在珍宝楼大院里,不在门面上,所以游客很少来这里,但只要有进来的游客,都会无比疑惑地看两眼就跑。大叔也不介意,他认为这里相当于和田玉籽料办事处,乌鲁木齐的一些商家会从这里找本地第二手的籽料,虽然这些料到了乌鲁木齐至少已经是第六手了,但这些利润足够大叔在城里置办有葡萄架的大院和买越野车用了。最重要的是,在大叔心里,卖玉卖的就是籽料,而籽料就是打镯子用的,那些配件皮带扣之类的都是边角料干的事,大叔不屑于在玉的品质之外动任何心思,虽然青花最适合做的是浅浮雕的水墨画,但是在很多店里商家也都只会打镯子和牌子。

聚墨青花往往密度极高,白玉能到羊脂级别,所以任何一点废料都不会随便处理,就连打镯子侧面切出那种很薄的片也会按片卖,一厘米乘三厘米见方,几毫米的厚度,至少也几十元。有人拿去磨出水滴状的耳钉,黑白图案很是漂亮,再拿到博斯腾宾馆楼上找做银器的福建人配上耳钉或者耳环就非常完美了。只是抛光会麻烦一点,东西太小,手工抛光会把指甲盖儿磨去一块。

曾经见过的最大的青花料是在民街,不知道哪家运来的,猛一看像是一个放大的假山,有四五米高,有点太湖石的造型,看到时一个小伙子搭梯子在给石头喷蜡,应该是山料磨光的那类青花。打蜡的东西总会让我想到玉的毛孔都被堵住了,今后如何清洗的问题。也许我是杞人忧天。

每次到一个玉店,我都会去看看那黑白分明的水墨画,慢慢地我发现,其实摆在显眼的转盘上的青花往往都是宽版的镯子,而且会很宽,想来也是,国画是要泼墨的,太小了就看不出来线条了。后来有一天,看到一个老板娘戴了一个青花镯子,是个异形镯,曲线的,镯子上还雕了一个如意。玉店的老板娘一般都身兼珍品展示模特儿,店里的大陆行货都摆在柜台里,好货在保险柜里,真正的好货都在家里保险箱里。老板娘戴的都是最近准备出手的高档货,这个镯子虽然玉质一般,基本是芝麻糊,但是由于随料形而成,如意上还可见料皮和毛孔,自然是风情万种,我这时再看到千篇一律的青花圆镯只有一个暴殄天物的感慨了。这异形镯突然就出现在各个商店里,加工费就不说了,一般都在千元以上,河南工的会便宜点,但图案也会刻板一些。光说料子,异形镯一般必须是籽料,否则就没有巧夺天工的感觉了,这籽料好品质的都论克卖了,网上都炒到上万元一克了,做镯子一般都在二级料以下,但如果是白玉价钱也都要上万了,因为白玉没有独一无二性,所以一定要有皮,皮上最好还要有色,最怕那巧色是后來上了去的,硬生生像卡在上面的或者粘在上面的,结果就是适得其反。

玉除了表里如一的君子品质以外,其独一无二性更是重要的溢价因素。水墨画加上浑然天成的别致曲线,再加上独一无二的皮,当然还有一个如意、玉兰之类的好兆头,更有甚者会着一个牡丹在镯子上,青花的文化味可以说是镯子里最婉约的了。

黄口料与黄玉是两种性格

如果说青花和糖玉是我接触最早的玉种,那么黄玉是我一眼就喜欢上的玉,虽然那时候我看到的还只是黄口料。

且末和若羌的黄口料很有名,整体细腻度上总觉得比青白好点,而且黄口偏绿,更显得黄,有点柳叶刚出头的颜色。由于黄口料是沾了黄玉的名气,所以总像是小妾,一直没有正名的机会,也没有要价的能力。第一次见黄玉是在露天市场,还是那个冬天的三九天,路过一个摊位,老板摆了整整齐齐一溜儿的河南玉雕件,俄料的碧玉经过不知道多少学徒的手出来竟然一模一样的整齐,几乎都是观音、佛、金鱼等,价格也很便宜,但是由于这些工经不得细看、样式又过于统一,再加上俄料润度不好的话一两年后会很干涩,所以一般我是不看的,但是在这些促销展品的后面摆了一堆镯子,清一色的杂色,几乎没有一个是一水儿的颜色,都有大半圈的沁色,可偏偏就那剩下的一个弯竟然都是黄润润的,甚至还有点软。

老板姓张,一直在华凌做玉,是露天摊里的老东家了,他做玉的原则是做低端品种里的细活儿,这黄口就是他四五年前做的主打产品。当时是一柜台的黄口,如今经过几年的流动,就剩了十来个挑拣下来的了。卖玉的都有这么一个说法,一开始一定不是溢价最贵的,因为他急着收回本钱,一旦本儿回来了,剩下的都等着天价才出货,反正不急。这个黄口料的镯子就这么剩下来的。当时黄口不值钱,而今剩了些次品反而赶上断货了。

其实,开始我并不是冲着黄口料去的,而是冲我印象中红山文化里的C型玉龙去的。虽然玉龙不是和田玉的,但对那条玉龙的印象就是淡淡的沁黄,还有不是很光滑的面,处处显出岁月的指纹。后来知道这叫包浆,是古玉才有的,是含蓄的光,至少也要千八百年才能形成。我在看过很多流光溢彩的羊脂玉之后,竟然在这些黄口料的镯子上面看到了这种含蓄的光,并且一下就把我吸引住了。北京2011年拍卖的一个清乾隆黄玉雕螭龙纹手镯就是这样的颜色和光泽。

回来把玩这些镯子,才真正觉出它的好,这种玉色耐看,尤其是在月光下。不像白镯子质地若稍稍欠点总会闪出些许贼光来,这种黄口流出的像柔和的月光,月半弯,旁边的沁色自觉地收了光泽,衬出月的脸,真是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中国人对天然的色调也会赋予等级差别,曾经就按照阴阳五行来区分玉色,青、赤、黄、白、黑,黄就居中如皇位,就如同音乐,古代之所以用五音阶,也是因为暗合五行。我从来不认为黄口料就比黄玉在成色上差很多,其实都是沁色,只有黄玉的颜色更偏纯正的皇家色调,尤其是赤色的黄玉,多为籽料,叫次生黄玉。即便是原生黄玉也就是山料,也如老黄酒般的颜色,叫老酒黄,而黄口则因受铜矿影响会偏绿,受铁矿影响会偏红,多为山料,又因密度低常会伴有暗纹状沁色。

虽然黄口料在质检单上也会列到和田黄玉,但是在我看还是有明显差别的。对于黄玉的黄到底有多正宗我不知道该怎么描述,不管是鸡油黄、蜜蜡黄还是板栗黄,统一的特点是熟透了,色彩饱和度高,而且大都呈暖色调,偏红,可以说很贵气。在黄玉的等级里,深黄色也是一级,半透明状。不像黄口料,总有点忧伤的冷色底调。所以有人说正宗的黄玉就像红塔山烟盒子上面的那一圈金边的颜色,而黄口就像固体的橄榄油,因为铁沁色偏黄,而黑山的铜矿又使得黄口偏绿,这种调和色与橄榄油的色调差不多,这么说似乎也有一点道理。

即便为黄口料鸣不平,也不得不承认,任何一个黄玉的雕件都离不开富贵和前程,那熟透的黄也确实适合表现财富与地位,而黄口则因颜色清淡常被用来雕刻佛、观音、瓜果、鱼等,总是看起来清心寡欲的。

因为黄玉的价格昂贵,所以市面上常会拿昆仑玉、东北岫玉、河南独山玉、哈密的黄密玉,甚至陕西蓝田玉来冒充黄玉,但是由于硬度和细腻度不同,用小刀划很容易区别开来。当然,新疆和田、喀什一带也是有岫玉的。这一点,热合曼大叔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在热合曼的店里总是被大叔各种天价的玉石吓住,终于有一天问大叔,我想要那种摆在桌上的不要太大的便宜点的真玉的摆件,大叔指了指架上一个小的几乎是拳头大圆锥体的一块黄料子说喜欢就给你做个纪念,那是忙不迭地一堆谢谢,就在话音刚落的时候,大叔说给我个本钱就可以了,看人家这时机卡的,我连想收回笑容的机会都没有,只好把钱付了。回家看来看去,那个黄是透明的黄,像保鲜膜包着一包水,侧面是白,倒也有点雪山的感觉,再看光面,没有毛孔,原来是磨光子,琢磨了一下想起来大叔反复强调是靠近喀什方向的玉,明白了,这就是新疆的岫玉,也有人叫昆仑玉,也算是真品。

黄玉籽料在昆仑山北坡散落,很难收集,所以现在市面上很少见。我在市场上找了很久连黄口都很少见,大概商家都发现奇货可居,等着黄口矿断货呢吧。终于有一天,去友好珍宝楼的院子停车,到处都是南疆来的巴郎,车后备厢都是翻着盖子,里面一水儿的橘红色石头,染得通红,甚至像维吾尔小姑娘的指甲盖儿,我有时都怀疑是不是同一个东西染的。偶尔有几个没有染色的石头,不用问,一般都在几百千,也就是几十万,维语里数字表述和英语一样,用千作单位。实在没地停车,就往里去,过了垃圾车,到了一个很老的楼前,突然听到里面有钻的声音,这个珍宝楼实际上就是个大院子,里面都是靠玉吃饭的人们,做玉的店很多,多是在车库里住下接活儿,这个拐角我从来没来过,出于好奇进去看了一看,一间十来平米的小房子,里面还有漏水的声音,电视忽闪着,一个小伙子坐在角落磨玉,见我来,不说话,只抬头看着我,我问这里卖玉吗?他用下巴指了一下墙边,原来这里一排橱柜,只有个节能灯,下面有数十件玉雕,雕工纯熟,其中竟然有黄口料,我看到了很少见的黄口料雕的蝉、世代封侯、还有嘴里衔着如意的天鹅叫“我如意”,在节能灯下看总觉得干涩,不甘心,拿到阳光下看,没想到更加的不爽。这些题材即便是用青白玉雕都是很养眼的,因为造型已经比较成熟,可是用黄口料这么一雕,却总显得单薄。

这么看过,我就理解了古人对黄玉的偏爱,也理解了我对黄口的偏爱是缘于那些镯子的半弯月光。即便都是沁色,质检书上也将它们都列为黄玉,我心里也明白,黄口始终就是床前明月光,皎洁清淡,而黄玉则是富贵喜庆的吉祥物,这是两种性格。

当光穿过墨玉的瞬间看到的是那

夜空中的银河

墨玉县在昆仑山北麓,喀拉喀什河西岸,距离乌鲁木齐将近2000公里。实际上墨玉县在历史上就叫喀拉喀什县,在维吾尔语里是黑色眉毛的意思,如今喀拉喀什河和玉龙喀什河都比它有名。按当地人的说法,白玉河(玉龙喀什河)的源头是昆仑山,墨玉河(喀拉喀什河)的源头是喀喇昆仑山。墨玉县在汉唐时期也是于阗国的属地,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后来不知怎么就变成墨玉了,只知道这两条河在中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是黄河的源头。

在墨玉县的网页里介绍这里的矿藏时也并没有提到墨玉,我想昆仑山北麓墨玉是有的,但是产量不足以作为矿藏吧。打听了一下才知道这里现在有名的是沙枣青和紫罗兰玉,这是颜色特殊的玉和皮,通常只有籽料,所以不能称为矿藏。

行家说的墨玉是指白玉底子的墨玉,是全墨的,看上去漆黑,手电一打是白光,均匀漫开,这种料子极少见。我见过一块籽料,还带着一点皮,主人珍惜得不得了,断然不肯打成东西的,而我们常见的青花里的聚墨部分则会被打成貔貅或者鲇鱼,比较形象生动。

墨玉包括点墨和聚墨的白玉底子的墨玉,看起来发灰,或者干脆就是青花里的黑。打光也是白的,墨点比较清楚。通常说的乌云片、淡墨光、金貂须、美人鬓等颜色都是这种。这种墨玉是蜡状光泽,颜色不均不适合雕琢小牌或纹饰,会被用来制作镶嵌金银丝的器皿。在古代墨玉通常被雕成腰饰,做摆件则会雕灵芝,传说慈禧非常喜爱和田玉,曾经梦想用玉做灵柩。毕竟那时人力有限,只好用一堆玉器陪葬,以了心愿。其中一个墨玉荸荠真是让人费解。这荸荠在南方是水有八仙中的一仙,水里的茭白、莲藕、茨菰、水芹芡实、莼菜等都偏白或泛绿,透着干净,唯有荸荠和菱角是外表枣红色、里面脂白,也是适合用墨玉来表现。为什么却偏偏没听说墨玉雕的菱角呢?另有一说,古时候雕玉要先用荸荠煮玉让玉软化,再用他山之石來琢玉,难道这个和墨玉荸荠有一定关联?

商家则会把墨碧说成墨玉,实际上和田的碧玉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石墨点,全墨的碧玉也不是质量上乘的碧玉。还有一种塔青,是塔什库尔干的黑色青玉,最好的基本都是卡拉库勒湖的喀拉库勒河里产的山流水,可以达到羊脂的密度,因为质地细腻,现在很多地方都是用纯黑的塔青来替代墨玉雕各种器皿和挂牌。更有甚者,用青海青来顶替墨玉。这些都是青玉,塔青肉非常细腻,透青绿色的光,光感润泽,这些年已经不多见了。机雕的牌子用塔青很容易看出线条,光线和流动感很明显,白玉机雕的效果还不如塔青。青海青剖开可以看到层次,光不够饱满,略显干涩。塔青做的吊牌非常多,也有好的雕工用它做茶壶,一把乌黑的茶壶总让人联想到紫砂老壶,很是精致,但是实用价值不是很高,摆那里嫌小,把玩嫌壶嘴娇贵,所以前些年市场并不景气,现在却基本看不到货了。现在文化人多了,常见有人弄一块青海青来磨一个砚台,这倒比较贴切。

还有一种商人,会把卡瓦石当成是墨玉来出售。卡瓦在维语是葫芦的意思。阿克苏一带很喜爱吃卡瓦包子,当人们形容脑子是糨糊的时候就会说卡瓦。卡瓦石是指冒牌的可以骗人的黑色石头。到华凌汽配城楼上,就可以看到很多摊位摆着比较大的黑石头,表面会有一定的打磨,因为卡瓦石毕竟是石头,密度不高,表皮粗糙,经过打磨才有光泽,也有一些麻点坑。当你要问的时候,一般都是女主人出面,拿手电给你照照,看到依稀有点点的绿光,然后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告诉你说:哎呀,我不知道这是碧玉还是墨玉。喜欢你就拿去吧。我曾看到两块不错的造型,就买下回家,一来毕竟是真石头,二来我想这从山里扛出来再打磨加工拿到乌鲁木齐就光说油钱也差不多。卡瓦石做的雕件虽然颜色也黑,但是分量明显轻许多,掂到手里轻飘飘的,颜色也不润,所以市场并不好。一般市场上卡瓦石的雕件都会泡到水里卖,或者涂油来卖,因为上面有很多杂色。另外,掂到手里也很轻,有点飘的感觉。

新疆人会沿路做生意,玉石之路距今6000年,丝绸之路距今1600年。据且末县网站上说考证的“玉石之路”向东推进的南线是“和阗经民丰、且末、若羌、米兰至敦煌”。还有玉石考古证明这条路一直延伸到了美洲。古时候的各种商路培养了多少代生意人在这里扎根,这路上的人已经到了万事皆生意的境地。据说有个本地人陪游客逛街,游客说你们这里楼真高啊,本地人说,是啊,你数了多少层了?游客说十几层呢。本地人赶紧说,我们这里啊和内地不一样,数一层要交一元钱的,那个游客很高兴地交了十元,心想其实我都数到二十层了。虽然只是个笑话,但是看看全国各地的葡萄干、红枣、烤肉等新疆特色的产品,想想历史上交通条件那么恶劣的情况下和田玉能名扬四海,确实是需要智慧的,其实历史上传说还有一条玉石之路是在秦统一六国的时候修的,穿越昆仑山,从北麓直接通到南路,直奔中原,一方面作为军事之路,一方面专门运玉,到汉代才发挥作用。当然,这只是传说,但以和田玉在内地的存量看大家似乎都宁可信其有。

新疆还有一种黑色石头,捡到它的人通常如获至宝,那就是陨石,在全世界的数量比黄金和金刚石都少。后来听说因为陨石的科学价值,所以在很多国家陨石是按克卖的。不知道为什么新疆的陨石一直都按块卖,甚至在几个玉石市场都会在边角的摊位上摆着陨石或一些陨石饰品,还有甚者声称是用陨铁打成的镯子,用貌似锈铁的东西打成镯子实在让人找不到美感。

在《马可·波罗行纪》里还记载了新疆一种黑色的石头,中国人用来烧火,据说他还带了一些样品回去,这就是煤,这使得欧洲开始了煤的开发利用,也成为欧洲工业革命的物质基础。

有了这么多种黑色的石,反而衬得墨玉更加神秘,颜色几乎一样,内在却迥然不同,尤其是那白色的光穿过石墨時,让人不由得猜想这到底是个几维的空间啊!当光穿过墨玉的瞬间看到的是那夜空中的银河。

感受石头上映照的自己

玉历来就是贵重之物,但很多拥有玉的人并不是真的很开心,因为一旦拥有,得失计较之心便跟着来了。真正爱玉的人是到石头中去和自然对话,就如同春秋和魏晋的山水美学。所以和田玉凭籽料为贵,它的价值不仅仅因其稀缺,更因为寄托了玄学的思考和对自我的映照。

责任编辑 伊丽霞

猜你喜欢
籽料镯子和田玉
一副银镯子
一副银镯子
和田玉子料特征
第15届中国当代玉雕大师(籽料作品)拍卖会
木镯子的秘密
鉴别真假籽料先学会看毛孔
慧眼识玉辨真伪
和田玉
如何鉴别和田玉?
贵州和田玉的矿物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