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阿舍作品的诗意化特征

2015-06-10 02:00张敏燕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7期
关键词:散文化女作家民族性

张敏燕

摘 要:在宁夏众多的女作家中,阿舍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存在,作为一个回族女作家,她的作品不单单是那种浓厚的宗教气息,更不同于宁夏整体以乡土小说见长的创作,她的创作别具一格,具有独特的散文化特征。

关键词:阿舍;女性 散文化;地域特色;诗意

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中,女性文学的思想魅力、语言才华、情感品质,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贡献了非常重要的力量。老一辈的女作家冰心、凌淑华、萧红、张爱玲、林徽因、丁玲等现代女作家,以她们柔美的情怀、丰富的内心、创新的能力为现代文学增添了多彩、丰富与生动,展现出了革命文学侧翼的中国文学安静与柔软的另一种力量。

中国当代文学在新时期获得又一次发展的春天,新时期文学中,女性文学为当代文学贡献出了独特的审美内涵、文学形象与精神品质。铁凝、陈染、王安忆、毕淑敏、方方等当代女作家,用精品力作证明了她们的文学存在与价值。宁夏文学是在新时期以来成长并成熟起来的,这其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是男性作家,但也有一支不容忽视的女性作家,是她们的存在让宁夏文学的花园更加姹紫嫣红。这其中颇有影响的有于秀兰、冯剑华、吴善珍、哈若蕙、丁朝君、马丽华、韩银梅、平原、阿舍、曹海英、吟泠、马金莲等。她们虽年龄不同,出生不同,人生的阅历也不同,但共同的女性意识的存在,女性式的对生活的感悟、对女性地位、命运的关注等在其文学中有明显的体现,为宁夏文学的硬朗、粗粝和旷达的整体风格增添了温柔和细腻。本文主要简析宁夏著名女作家阿舍作品的诗意化特征。

与宁夏其他女作家的创作比较起来,阿舍的作品更透露出一种散文化的特点,充满灵秀之气的阿舍用她诗意化的笔为我们呈现了一篇篇散文化的小说。她曾经用生活者,阅读者,写作者来定位自己,写作对她来说,是生命的陪伴。所以写作对她来说不是谋生的手段,不是出名的途径,而是为了生活来写作。有时候,写作对她来说就像养花养草,怡养她对生活的态度;有时候,写作又像修行,逼着她迎难而上;有时候,写作是她的亲人,無论在她烦恼或是逆境的时候,写作都不会抛弃她;写作成了她生命上的陪伴,就是在这样一种虔诚的心态之下,阿舍的作品没有了更多功利性的东西,读起来让人觉得很美很舒服。阿舍真正的创作是从散文开始的,散文写作完全是一件向内、不断向内的开掘,而只有不断地向内,她才得以窥见那些在她身边来来去去的种种事物的若许本质。散文就是一种无止境“向内”探寻的行途,一种透过“自我”之眼贴着肺腑地述说,一种从混浊到清晰地认知过程,一种由局限进入无限的漫长进程。由散文而小说的创作,注定使阿舍的小说多了一份特殊的情趣。因此,我认为阿舍的作品之所以雄厚,一部分是因为情感与思考,更重要的则是因为她的表达方式。她的“叙述”融“描写”、“抒情”、“思辨”、“判断”为一体,每一句话的分量和容量都很大,当有限的词语排列在一起之后,其指向就完全大过了词语本身,这种充满魔力的表达方法一直是阿舍追求的。她的小说在语言上很美,体现着一种散文化的语言。比如在作品《奔跑的骨头》中,虽然写的是一个“迁坟”的悲壮故事,但是作者的语言和意境描写很美,文中写映照妈骑车去坟地的路途中运用了大量的环境描写“马路两旁杨树参天,枝叶掩映下的林带绿草萋萋,野生苜蓿朝气蓬勃,紫色或者黄色的花朵夹杂其中,柔嫩而绚丽,仿若时光里那些一闪而逝的幸福时刻……”这些景物描写的恬静优美,通过这些美好的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散文化的语言使得阿舍的作品多了一些清秀之感。

阿舍的小说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独特的地域性与民族性表达,作为一个新疆的维吾尔族,阿舍长期生活在西部,因此她的生命与情感都在西部的时空内孕育,无论是辽阔的新疆,还是塞上江南的宁夏,地域的转化丰富了她的生活体验与虔诚的信仰,在她的作品中都体现出那种民族性的表达方式、情感世界、心理习惯和风俗人情。《玛利亚的舞毯》中,在沙漠边缘的绿洲上,有玛利亚在舞毯上精灵般的舞姿。《苦秋》中拜阿訇为好女子马尔焉讲经取名字……在这篇虔诚的乡土中,阿舍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民族图画。阿舍从不回避地域性和民族性,因为她认为人的精神世界是没有地域性的,全人类都相通。她对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有独特的认识。地域性、民族性对一个写作者来说既是资源,又是局限,就好像她的女性身份一样,她不可能回避这个生命形态,她所能做的,只能是珍惜她、爱护她、审视她,并通过她,进入一个普世性的、人类共生性的精神世界。也就是说,通过有限,进入无限。

灵秀自由的阿舍永远有一颗自由纯净的心,她在创作中借日常普通之事抒发出人性中单纯、简单、善良的一面。有关爱情的不颓废,更理性,因为它们始终真实的,所以动人;有关生活的不消极,而是让你更懂生活,因为简单而美好。读阿舍的小说可以让人在自己所处的这个绚烂至极、喧嚣的都市中回归平静,在这个人人浮躁寻找归属感的社会中慢慢重新找回自己的初心。她以孩子的心态进行创作,用成人的眼光体察世态人情,并让现实照进理想。

猜你喜欢
散文化女作家民族性
论高等音乐教育中民族性的彰显
稀见女作家戏曲三种考述
探究新形势下散文化在新闻采写中的应用
新闻散文化写作探究
两位获诺奖女作家笔下的女性“逃离”之路——《逃离》与《到十九号房》之比较
现代女作家的文学交往与互塑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
论城市雕塑语言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