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华 满洁 陈伟俊
荨麻疹又被称为风疹块,是临床常见皮肤病,因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导致局限性水肿反应,发病后则会在2~24 h内消退[1],但反复发作,病程迁延不愈,多会迁延数日至数月,临床表现常有皮肤瘙痒、风团、红斑等,皮疹反复成批出现,部分患者伴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腹痛腹泻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荨麻疹病因复杂,多数患者病因机制难以确定,尤其是慢性荨麻疹,其常见原因包括食物及食物添加剂,吸入物,感染,药物,物理因素如机械刺激、冷热、日光等,昆虫叮咬,精神因素和内分泌改变,遗传因素等。H1受体拮抗剂是临床治疗荨麻疹常用药物,可快速控制症状,但药物停用后病情易复发[2],给患者带来极大不便。笔者以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消银颗粒治疗,其效果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2月到本院就诊的87例荨麻疹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史、体格检查等确诊为荨麻疹;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87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男22例,女21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50岁,平均(35.7±3.4)岁;病程最短10个月,最长3年,平均(1.2±0.3)年;治疗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48岁,平均(36.5±4.1)岁;病程最短11个月,最长3年,平均(1.3±0.4)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荨麻疹诊断标准,与《皮肤性病学》第6版荨麻疹诊断标准相符[3];(2)风团发生则消退迅速,无痕迹残留;(3)依从性良好;(4)治疗前1个月尚未服用糖皮质激素;(5)未合并细菌、真菌及病毒感染等皮肤感染患者;(6)无药物禁忌证;(7)未合并严重心、脑、肝、肾等脏器疾病;(8)患者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排除不符合荨麻疹诊断标准的患者;(2)排除治疗前1个月内系统使用过糖皮质激素的患者;(3)排除合并细菌、病毒、真菌感染的皮肤病患者;(4)排除合并有多种内脏疾病的患者;(5)排除对本次研究所使用的药物过敏的患者;(6)排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7)排除伴有精神疾病而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8)排除因出血不良反应而停药的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应及时找出病因,若感染患者积极去除感染病灶,而过敏者因了解过敏情况积极规避;注意防寒保暖,保持轻松愉悦情绪。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单纯西替利嗪治疗,每次口服10 mg西替利嗪(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00245),1次/d,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组45例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银颗粒治疗,西替利嗪片用药方法同对照组相同,同时加行消银颗粒治疗,即水冲服3.5 g消银颗粒(陕西康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00019),3次/d,7 d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荨麻疹症状积分改变情况进行比较。
1.5 疗效判定标准 荨麻疹症状评分:根据患者症状表现红斑、瘙痒、风团、皮肤划痕症、难眠、腹痛,每项0~3分,总共18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4]。治疗效果判定:痊愈:皮损消退90%以上;显效:皮损消退60%~89%;有效:皮损消退20%~59%;无效:皮损消退低于20%[5]。
1.6 统计学处理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处理分析研究中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 字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78.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5.67,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荨麻疹症状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荨麻疹症状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患者的荨麻疹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荨麻疹症状评分比较(x-±s) 分
2.3 不良反应及复发率对比 两组患者服药期间尚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2例患者头晕、嗜睡,3例腹胀恶心,症状轻微未做特殊处理后消失;对照组6例腹胀恶心,症状轻微未做特殊处理后消失。随访1年,治疗组复发率2.2%(1/45),对照组复发率16.7%(7/4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皮肤、黏膜血管反应性疾病,致病因素多样,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现局限性、暂时性的瘙痒超红斑和风团。尤其是慢性荨麻疹,持续时间长,对患者造成极大危害。免疫性及非免疫性为主要发病机理,其免疫性包括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由肥大细胞刺激而发生脱颗粒后造成[6]。免疫性表现机体Ⅰ、Ⅱ、Ⅲ、Ⅳ型变态反应,主要是第Ⅰ型,抗体IgE吸附于肥大细胞,再接触抗原后细胞表面会出现抗原抗体反应,使肥大细胞释放出组胺及其他药理活性物质,形成风团,导致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及腺体分泌增加、平滑肌痉挛等[7-9]。非免疫性则是在刺激肥大细胞受体后,则会发生直接反应,以此释放组胺。
荨麻疹基本损害为皮肤发生风团,先发生皮肤瘙痒,随后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风团,少部分患者出现水肿性红斑。风团大小、形态不均,无统一发作时间。病情发展时,风团逐渐蔓延,并融合成片。风团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短则几分钟,长则数小时,极个别患者风团延长时间则会延长至数天才会消退。荨麻疹患者皮疹多于傍晚反复成批发作,见于广泛发作,也会出现局限性。部分患者发病时,或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头痛等症状,严重者伴胸闷、不适、面色苍白、心率加速、血压降低等。在分辨荨麻疹类型时,根据荨麻疹分作时间及痊愈时间,急性荨麻疹则是患者疾病可在短时间内快速痊愈;慢性荨麻疹则是患者疾病反复发作,每周发作时间超过两次,且发作时间在6周以上。
荨麻疹的诊断一般不困难,当临床出现风团样溃疡,即可明确其病情。但是导致荨麻疹的原因则是非常复杂,因此必须要仔细询问患者病史,详细体格检查,采取必要实验室检查,尽快找出荨麻疹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临床治疗时,因为荨麻疹原因不同,其治疗效果也各不相同。每位患者都需尽量找到疾病发作时间。比如感染引起者,应积极治疗感染病灶。药物引起者应停用过敏药物;食物过敏引起者,找出过敏食物后,尽量避免食用此种食物。
目前H1受体拮抗剂是主要治疗荨麻疹常用药物,西替利嗪为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对组胺及组胺受体结合起到竞争性抑制作用,阻断肥大细胞释放炎性介质,快速控制及消退皮肤炎症,抑制腺体分泌,缓解平滑肌痉挛[10-12]。但用药后复发率高,难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在此次研究中,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显示,患者经消银颗粒治疗,其治疗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用西替利嗪治疗复发率,积极有效预防荨麻疹的发生,效果显著。
在中医方面认为荨麻疹属于“风疹”范畴[13],机体禀赋不耐、气血两虚。卫气失固致外邪侵袭,或情志不郁,或食用辛辣、鱼腥等化火动风诱发。而且荨麻疹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气血损耗,血气阻碍等,滞留皮肤且风邪外袭,难以疏泄诱发此病。因此风为此病主要原因,中医临床治疗时主要疏风清热、养血润燥。消银颗粒属于清热凉血类药物,其方剂中含有约十几种中药,包括生地、玄参、牡丹皮、赤芍、大青叶、苦参、牛蒡子、防风、白鲜皮、金银花、红花、当归。其中生地、玄参、牡丹皮、赤芍、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活血消斑;现代研究中生地具有止血、抗凝血作用,对各种真菌,如须疮癣菌、石膏样小芽胞癣菌等真菌生长起到显著抑制作用;牡丹皮具有降血糖、抗菌消炎、抗心律失常、保肝、增强免疫等多种作用;大青叶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解热、抗热、利胆等作用,效果显著;苦参祛风止痒解毒;牛蒡子、防风、白鲜皮、金银花治风解毒;红花、当归活血化瘀,润燥养血[14]。现代药理研究作用中,苦参主要成分是氧化苦参碱、苦参碱、槐果碱等生物碱成分,显著作用于痢疾、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链球菌等;同时对瘙痒性皮肤病及细菌、真菌、昆虫、原虫所致的皮肤病也起到显著作用;牛蒡子苷元可减少病变部位免疫因子,有效调节和改善免疫应答系统,起到显著消炎作用。当归及其多种活性成份可提高机体免疫功,当归多糖能显著提高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增强皮质激素导致的免疫抑制,提高小鼠对牛血清蛋白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性,对强的松引起的外周血白细胞减少起到显著拮抗作用。且在现代研究理论当中,消银颗粒能够提高小鼠血液T淋巴细胞百分比,减轻二甲苯导致小鼠耳廓肿胀,使组胺导致哮喘反应潜伏期得到明显延长,延长变态反应症状出现时间。同时具有抵抗组胺,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抗炎作用,修复皮损,提高细胞免疫功能[15-16]。
综上所述,消银颗粒治疗荨麻疹临床疗效肯定,可降低患者治疗后疾病复发率,无严重不良反应,具有较高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加以肯定,以此使其在临床治疗中准确广泛使用,充分发挥药物价值。
[1]王晓慧.西替利嗪联合消银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3,25(4):78-79.
[2]吴伊旋,沈惠风.慢性荨麻疹部分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7(2):136-137.
[3]刘凤年.卢传坚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7,39(1):79.
[4]闵娜,张兰.消银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医药,2012,32(3):48-49.
[5]徐羽龙.消银颗粒治疗玫瑰糠疹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09,28(5):89.
[6] Christian K, Pfaller, Monte J, et al. Measles virus C protein impairs production of defective copyback double-stranded viral RNA and activation of protein kinase R[J]. Journal of Virology,2014,88(1):456-468.
[7]曾文军,王柳均.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联合消银颗粒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8(2):90-91.
[8]周英芹,於如军.阿维A胶囊联合消银颗粒治疗寻常性银屑病60例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30):6504-6505.
[9]陈健,陈力.消银颗粒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2,5(11A):52-53.
[10]曹丽楠,徐保来,张重平,等.消银颗粒联合转移因子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20(7):加4.
[11]张绪仓.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J].现代中医药,2009,29(6):27.
[12]王伟,牛丽敏,李淑玲,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5):420-422.
[13]姚煦,林麟.慢性荨麻疹的治疗进展[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8,41(1):67-70.
[14]陈斌.消银颗粒联合阿维A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74例[J].现代中医药,2007,27(6):29.
[15]龚小俊.阿维A胶囊与消银颗粒联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6,13(5):385.
[16] Tanizaki H, Yamamoto Y, Nakamizo S,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of olopatadine and fexofenadine in 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 patients: a crossover study[J]. Pharmacology,2015,95(1):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