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出新天地

2015-06-10 05:10陈晓
学子·上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政治课教学方式

陈晓

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在江苏省教育厅“五项禁令”的新形势下,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显得尤为关切。课堂讨论作为高中政治课教学的一种常用手段,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氛围,增强教学的互动性。然而,当前高中政治课讨论存在着过多注重形式的现象,有的只是为了增添点教学的“花样”,不能真正达到启发学生思维、内化为学生知识的目的。本文就政治课堂讨论的实效性谈些看法。

一、转变教学方式,以“启”引领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我们已经习惯于注重教师的“教”,而不注重学生的“学”,师生间的交互作用经常被忽略,这给课堂讨论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即使进行课堂讨论,大多也都是流于形式,给这节课增加点花色而已,政治课讨论的应有功能并未得到真正体现。因此,根据政治学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如对于一些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或富有争议性的问题使用讨论式教学法进行教学,不但能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课外关注政治的意识,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设疑启发,引领学生讨论,激活学生思维,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宽松又不失秩序的讨论氛围,将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二、立足实际,精心选题

1.立足教材实际。教材内容要具有可讨论性,结论应该是多元的,有较强的开放性,在学生中存在主体性的观点认识。教师要深入备课,钻研教材,把握好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富有争议性的问题。如在分析“如何继承传统文化?”这一重点问题时,我直接利用了教材现有的情景资料“观点一:传统文化是财富;观点二:传统文化是包袱”,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获得了积极的讨论效果。

2.立足学生实际。讨论要立足本班学情,分析学生的个性,在把握学生知识水平、经验认识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确定具体方法。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参与讨论问题的兴趣,使其对问题有感而发,有事可议,内心有表达的强烈愿望。我以前听过朱老师的一堂公开课《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他用多媒体课件展出了一件艺术品让学生起来讨论、评价,进而说明获得认识的直接途径(来源)和间接途径。这一讨论就很好地把握住了苏州六中学生艺术专业的特点。

3.立足生活实际。政治课讨论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不能只是一味地重复过去的“老剧本”,要关注时事、与时俱进,从当下活生生的事例中去汲取素材。这样的政治课讨论才有时代感,才有生命力,才能让学生感到真实、亲切,容易接受。我在讲解“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知识点时,就联系本校学生生活中存在的名牌消费问题展开讨论,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4.立足思维实际。课堂讨论是一个启迪学生思维、探索的过程,所以设计讨论题目应难易适度。题目太易,缺乏讨论的价值,就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调动不起深入探究的积极性。题目太难,脱离学生的实际,就会使他们望而生畏,无从下手,同样失去讨论的意义。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讨论题目时,既要遵循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的原则,又要遵循“门槛效应”,尽量将难题分解为若干个相对较易的题目,以激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在讲解《生活与哲学》中“价值的基本含义”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1)大家觉得西红柿有价值吗?(2)如果西红柿(历史上一度被称为“狼桃”)生长在野外,没有与人发生关系时,具不具有价值?通过学生的积极讨论,问题(1)很快得到了解决,对于问题(2)的认识也不断深入,进一步理解了“哲学意义上的价值表明的是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物的属性和人的需要是构成价值的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三、巧选方法、合理安排

讨论阶段是课堂讨论法的实质阶段。讨论的具体方法很多,教师究竟如何选择,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合理安排,以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理想效果。

1.同桌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那些可读性强、理论色彩不太浓厚且符合学生思想实际的教学内容,可有意识地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同桌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同桌讨论后,教师可随机指定学生说出他们的看法,并作简要点评。我在讲“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的导向作用”这一知识点时,就安排了同桌之间先交流讨论一下各自的人生理想,学生们都有感而发,积极探讨人生的选择。

2.小组讨论(4—6人为一组)。学生在进行讨论时,先要进行合理分组并经常更换分组伙伴,鼓励优差学生合作和男女生合作以取长补短。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应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并能进行合作学习,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小组讨论中的发言次序一般可以安排为“中等生→后进生→优等生”。当然,学生在组内交流时不一定上来就滔滔不绝地讲,可以把想要表达的看法先写下来,然后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避免讨论时表面热闹,却没有实质性进展的状况。还有,教师可采取先小组讨论,后大组辩论的循序渐进的步骤来引导学生深化讨论。

3.班级讨论。“众人拾柴火焰高”,班级讨论是一种集体思维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有许多同学不能得到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机会,但他们已置身于一种集体思维的氛围中,思想力已得到充分发挥,并容易接受所形成的共识。

另外,讨论的方法还有案例式讨论、问答式讨论、专题式讨论、讲义式讨论等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取,以达到讨论效果的最优化。

四、灵活调控、积极评价

课堂讨论就像“放风筝”,既要让风筝自由地飞,又要抓住手中的线,收放自如。为了确保讨论的实效性,教师既不能越俎代庖,事无巨细;也不能放任自流,形同放羊。在讨论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及时调控讨论的进程。在学生讨论不起来,出现较长时间的沉默时,教师要适当“引路”,点燃学生讨论欲望的“引爆点”;在学生对某一问题“浅尝辄止”,不愿进一步讨论时,教师要及时启发学生把讨论引向深入,甚至“扶着走一段路”;在学生讨论“偏题”时,教师要及时拨正,指明讨论的内容和方向;在讨论达到高潮、问题逐步明朗时,教师要及时进行归纳得出结论。

教师要乐于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可有一些鼓励性反应:“哦……”“有可能”“我明白了”等表明自己理解了学生所说;也可用自己的话将学生的意思强调一下,以使更多的学生清楚明白:“苏同学谈到的‘愚孝实际上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是我们要予以批判的。”“我理解你的意思,你是说……”当有的学生不善发言,仅作判断时,教师应启发他作进一步阐述:“你认为不公平,那怎样才能实现公平?”有时也可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再细细品味一下毛泽东的那句名言,他究竟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另外,当讨论变成少数学生的独角戏时,教师更要鼓励其他学生参与进来,如:“其他同学是怎么想的?”还有,教师一个欣慰的笑容,一个夸奖的手势,一句赞赏的话语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鼓舞作用。

当下,在“减负增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政治课堂讨论的独特作用,需要每一位政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去思索、去实践、去创新。课堂讨论是一门艺术,让我们共同努力,以“论”助“教”,使学生在“论”中长见识,在“论”中出成果,“论”出一个崭新的天地。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政治课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如何上好政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