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地理课堂自主的原动力

2015-06-10 19:21万小平
学子·上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探究思维课堂教学

万小平

1.前言

湘教版教材内容主要由正文、阅读、活动三部分构成,一改以往教材以长篇幅的正文形式呈现,而是每节都以大量零碎的阅读、活动构成,没有了传统教材严谨的学科体系。随之而来的教学方式必须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这就需要教师转变传统地理的教学模式,利用“问题”引领,教会学生学习。俗话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可以说问题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也是学生进行一系列探究活动的前提。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新课程理念普遍为老师认同与接受,也都能在课堂中充分运用,教学设计中都会创设一些问题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但是问题设计的合理与否,巧妙与否直接影响学生自主探究的效果,在现实中很多老师问题设计不合理,没有阶梯性,没有思维价值,存在“伪问题”现象,不仅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甚至影响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我们要重视课堂设疑,重视问题设计,重视提问技巧,让学生在好问题的引领下自主学习,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下面,笔者就自身在下校听课过程中遇见的此类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2.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伪问题” 现象

在引领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合理性尤显重要。设计的问题过于浅显,太单调,就达不到很好的提问效果,甚至还会混淆学生的思维,降低学生的求知欲,使得设疑激趣的效果彻底落空。而有的问题的设计又过于困难,让学生根本无从下手,就失去了探究价值,自主学习的动力被抑制。这些“伪问题”现象必定引向“伪自主、伪探究”。教学新理念成了公开课、观摩课上的花架子、空摆设。也阻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悖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初衷。

伪问题现象1: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往往不去重视所提出问题的质量,提问也只是自问自答,只是问一些“是不是”或“对不对”等问题,学生只需要简单的回答“是”或“对”,这种提问没有激发学生的思维,也没有促进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这种提问毫无意义。

伪问题现象2: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后,没有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问题,就公布问题的答案;或者提出问题后,常常限定了一个准确的答案,这样的课堂提问会使得学生失去主动思考问题的意识。即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也会过分地依赖教师或者束缚于课本,这样就没有达到课堂提问的目的。

3.高中地理教学中问题设置遵循的原则

3.1 启发性原则。有效地问题设置应该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问题设置具有启发性,将问题设置的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上。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让学生以一种探索者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之中。

3.2 目的性原则。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有目的的,没有目的的课堂提问是随意性的,对课堂教学产生的效果也是极其微弱的。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问题的设置必须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对问题进行有目的的设计,因为有计划的提问才是保证课堂高效化的一种形式。因此,在上课之前,高中地理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对课堂中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设计。

3.3 针对性原则。问题的针对性主要指的是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对那些地理基础较差的学生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基础性的问题。避免问题难度过多大,大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那些地理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这样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地理基础的不同,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能极大地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

3.4 创造性原则。高中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该门学科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在学习过程中强调思想的迸发和思维的活跃性。因此,在高中地理的问题设置中,问题的设计要带有更加宽阔的思维空间,和更加自由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通过有效地问题设置,不断的活跃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更好地促进高中地理学习效果的提升。

4.问题引领下的高中地理自主探究教学

4.1 科学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学习。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即掌握一千道地理题答案不如掌握这一类题目的思维方法。对于高中生而言,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将每道地理的解题方法硬塞给学生,学生在似懂非懂之间徘徊,即便是将答案死记硬背下来,也很难将知识点融会贯通,形成系统的、完整的思维体系,真正实现举一反三、为我所用。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想提高高中地理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关键在于利用问题对学生的引导,而非结果的抛出。高中地理教师通过问题设置,引领学生在地理世界里自由翱翔,依靠学生自身的理解力与领悟力来发现地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确立正确的解题思维,逐步进行科学推导,追本溯源,深刻理解问题的核心所在。这样一来,学生即使在课堂上花费了一些时间来探索问题、分析问题,但是学生在问题的分析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了地理知识,再碰到类似题目则无所畏惧,能够快速判断应从什么方向进行分析、思考,进而快而准的得出正解。另外,如果地理教师长期在课堂教学中,利用问题设置,帮助学生逐渐养成深刻理解题目内涵的意识,将能够很大程度提高学生自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独立依靠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成就感,生成一种内在动力,驱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地理。

例如,在高中地理“岩石的转化”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笔者首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了“三类岩石转化循环图”

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以及示意图,笔者提出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1:同学们能说出岩浆岩的形成过程吗?

学生1:岩浆岩主要是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中上升,侵入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

问题2:同学1回答得很好,那么同学知道已经生成的岩石,又是如何形成变质岩的呢?

学生2: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形成变质岩。

问题3:同学2回答的不错,那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绘制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图呢?

同学们在相互探讨和协作中,以不同的形式完成了“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图”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笔者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了不同的问题。在问题提出后,笔者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对混合气体的成分问题进行探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了课堂的教学探究,不仅激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还促进了“教学合一”,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地理知识甚至这一系的地理问题学生都能做到游刃有余。

4.2 引导学生合作探讨,主动探索

合作探讨、主动探索是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关键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以提出的问题为核心,让学生积极思考、合作讨论,独立探寻问题解决的思路与方法,并通过具体的探究实验得出正解。在高中地理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借助多种方法和途径自行解决问题。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帮助学生更加形象、深刻的理解地理知识的概念与规律,构建全面、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养成。另外,在学生在对问题的合作学习探究中,还能促进学生间的相互配合、融洽,建立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

例如,在学习必修Ⅲ“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呈现流域区域图,引导学生读图,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区位优势是什么?

(2)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具体措施有哪些?(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从农民、工矿企业主、TVA官员各自不同的角度出发来思考)

(3)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分为19世纪后期与20世纪30年代后的两阶段,两个阶段开发措施上有什么差别?导致的后果分别怎样?

(4)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与开发对我们有哪些重要启示?

四个大问题的设置有助学生整体上把握本节内容与主题,但直接抛给学生,会让学生觉得问题过大,不易回答。所以在学案上把每个大问题又分解成若干小问题,如第一大问题分解成:①读图确定田纳西河流域的位置与范围②描述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地形③流域内的主要资源有哪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自主回答之后,继续追问:这样的气候、地形特征在开发过程中有什么不利?很自然归纳出未综合治理前的田纳西流域景况。

这样学生在对问题的合作探究中,就能集中小组成员的全体智慧,对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探讨、解决。并能从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地理思维,也渗透了因地制宜,走可持续发展的地理理念。

4.3 问题设置分层,促进全体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

心理学理论认为,从思考问题到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的整个思维过程中,根据思维轨迹的长短,学生往往需要经历“微解-短解-长解-新解”四个不同级别的答距,难度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基于学生的思维特性,教师在设计地理问题时,要特别注重设问的分层性,“由易至难、由简入繁”的设计富有层次性、递进性的问题,在层层递进中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良好发展。另外,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其对地理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也需要有难易的区分,根据学生不同的地理基础,设计不同难度的地理问题,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全体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述“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这一内容时,笔者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与思维特点,由易到难地抛出以下四个问题,如表1所示。

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设计这样一个有梯度的问题,分别针对着不同的学生,充分调动每个层次的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有利于今后更好地展开教学。

5.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利用问题引领学习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加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巧设疑问,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集中集体的力量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惑,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最终使学生在“问”中有所感悟,有所长进,在“问”中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探究思维课堂教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